提要:透過時光隧道,我們看到一位耄耋老人緩緩走來,他就是彭清一。91歲的老人,早在新中國剛成立時就代表中國在40多個國家演出,曾兩次榮獲國際金獎。彭清一的一生跌宕起伏,他前半生上臺表演,舞出民族風采;后半生上臺演講,講出中華精神的不凡人生。
筆者專訪彭清一先生
前半生吃苦拼搏,奠定藝術(shù)生涯
彭清一出生在山西一戶貧苦農(nóng)家,10歲就失去全部親人,成了一名孤苦伶仃的流浪兒。“一身爛衣服,腰里系條細麻繩,一雙破鞋總露著腳指頭......”這是他對兒時的描述。1946年他流浪到北京,與上百流浪兒一起擠住在天壇祈年殿大廟里,乞討為生。一次,幾天沒吃上一頓飽飯,出了大廟沒走多遠他就餓暈在路邊,要不是一位好心的老大娘把他扶回家,一把黑豆一口水相救,他早已命歸黃泉了……這種苦難生活一直持續(xù)到北京解放。
彭清一之所以在歌舞團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舞蹈家,是因為付出了比常人還要多好幾倍的努力。他非常崇尚梨園行那句話:“要想人前顯貴,必須背后受罪?!本褪且噪y吃的苦,受難受的罪。彭清一練舞時已經(jīng)18歲,身子骨很硬,于是他在練功上苦下功夫,壓腿、劈叉、下腰。剛練時做不到位,老師就帶著幾個同學一起扳他的腿壓、劈、彎,每次疼得他直咧嘴、冒汗,他咬牙堅持,決不出聲。拿大頂、翻跟頭、跑圓場,別人一個動作練十遍,他練百遍。當時為了解決腿的“小羅圈”問題,彭清一堅持在大家晚上休息后,悄悄回到練功房,用四條繃帶把雙腿緊緊綁在一起立好,疼痛像受刑一樣鉆心,但他每次都堅持50分鐘,直到大汗淋漓、兩腿發(fā)麻再休息。有時站得時間長了,重心不穩(wěn),會像“冰棍兒”似的摔倒在地,他總是咬牙重新再來,完不成當天任務(wù),決不算完。經(jīng)過一段時間努力,他不但把“小羅圈”腿愣給綁直了,基本功也有了長足進步,他以頑強的精神向自己心中優(yōu)秀表演者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五十年代出國演出,讓世界看見中國
在以舞為伴的幾十年里,彭清一作為文化使者,先后以“中國藝術(shù)家代表團”“中國青年藝術(shù)家代表團”“中國舞蹈家代表團”團員、團長身份出訪過五大洲40多個國家。那時候的外國人看中國,用的依舊是看清朝的眼光,會留意女人是否裹小腳,男人是否留長辮,不了解中國已經(jīng)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彭清一通過舞蹈表演向外國人展示了絢麗多彩的中華民族舞蹈藝術(shù)以及中國藝術(shù)家高超的技藝。
彭清一特別難忘的是有一次去俄羅斯表演,領(lǐng)導(dǎo)選他演游擊隊隊長。為了演好隊長的“胳膊肘空翻”動作,在連海綿墊都沒有的情況下,彭清一直接包上毛巾練到毛巾上沾滿血,把游擊隊長演到比俄羅斯隊長的技巧都要高,贏得全體老外的熱烈掌聲。當時有個轉(zhuǎn)圈動作,外國人轉(zhuǎn)了5圈,彭清一轉(zhuǎn)了7圈,把外國人都看傻了。這個高難動作是彭清一靠每天出門前在家門口轉(zhuǎn)7圈、直到把家門口的地板轉(zhuǎn)出個洞而練出來的。彭清一讓世界看到:外國人能辦到的中國人也能辦到,中國人做得甚至比外國人更好!他不但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藝術(shù)與風采,也展示了中國人斗志昂揚、勤奮拼搏的精神面貌。
后半生意外殘疾,從此與演講相伴
1985年,已經(jīng)55歲的彭清一在連續(xù)給青年演員做示范動作時,由于過于勞累,一個跟頭落地,左腿骨折,倒在了舞臺上,沒想到這是他36年舞蹈生涯中留在舞臺上的最后一個動作。因為傷勢太重,彭清一留下殘疾。本可以在組織照顧下過上一段清閑生活,他卻不甘寂寞,總想做點什么,于是拄著雙拐、帶著幾近失明的左眼和嚴重變形的腰椎,他走向了人生的另一個“舞臺”——講臺。
在中國的土地上,他傳承著先輩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把國家所經(jīng)歷的苦和自己的藝術(shù)經(jīng)歷演講給下一代聽。彭清一在一生的演講生涯中,已發(fā)表了5435場演講。他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用慷慨的語氣給青年人演講,告訴他們:一個戰(zhàn)士,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站起來有所作為,就要有點精神、有點信心、有點力量;要有新的發(fā)展,新的進步,要敢于闖,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發(fā)展。一個國家的青年就是一個國家的希望和未來,讓世界看見中國是當代每個青年的責任。
尊重夫人,家和萬事興
在中國的易經(jīng)文化中,男性代表乾卦,女性代表坤卦。有道是: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將厚德載物。這講的就是男性自強不息的開創(chuàng)精神和女性厚德載物的包容精神。彭清一曾經(jīng)立下過一個志愿,30歲以前如果事業(yè)沒有起色就不談戀愛。30歲那年,彭清一在事業(yè)上已經(jīng)有了點成就,《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和電視媒體都報道他的節(jié)目,他也遇到了彼此欣賞的另一半——藝術(shù)家浦克的女兒浦春昭。
彭清一追夫人的時候很不容易,但他用堅持和愛追到了這位比他小12歲的夫人。既然得到了,就要一生去珍惜。男人要有胸懷,因為女人在家中的付出很大,如果沒有妻子在家中操持,彭清一很難心無旁騖走上講臺。尊重妻子換來的就是家和萬事興,彭清一夫婦57年在一起,沒有吵過一次架。他在講壇上40年,也離不開夫人的支持,這種夫婦相伴的關(guān)系也很令人動容。
捐校著書,傳承精神財富
彭清一在國際上拿過兩塊金獎,其中一塊來自于他的節(jié)目《游春》,這源自他被派去西南民族訪問團的經(jīng)歷。他在康定待了一年多,在那里學了藏舞,并把它帶向了世界。懷著對藏族人的感恩之心,他捐助了康定市巨海彭清一希望小學,以幫助在高原上的藏族家庭。
彭清一與太太浦春昭在康定市巨海彭清一希望小學門前合影
除了捐校,彭清一還寫了好幾本書,以他的經(jīng)歷影響更多年輕人。從《激情與夢想》到《奮斗與堅持》,他告訴世人:“我在,力量在,精神在,斗志也在!人生太短,故事太長,盡我此生,只求無愧于天地!“這也許就是彭清一的一生寫照。感謝彭清一,讓世界看見中國藝術(shù)家的精彩!讓年輕人看見演講家的勵志人生!
彭清一著書《奮斗與堅持》和《激情與夢想》
作者趙路云,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理財周刊》專欄作者、瞻睿家族創(chuàng)始人、上海財經(jīng)大學客座教授、喜馬拉雅《哈佛學霸趙路云教你財富管理與傳承》流量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