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凌
(晉中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神經內科,山西 晉中 030600)
急性腦卒中是神經內科常見疾病,也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及復發(fā)率高特點[1]。嚴重影響了國民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自2007年以來成為我國居民第一位致死疾病。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到來,給國家?guī)砹讼喈敵林氐纳鐣洕摀G医陙砟X卒中發(fā)病年齡日趨年輕化。發(fā)病后超早期再灌注治療可有效改善腦組織血流灌注情況,從而最大程度減少致死率及致殘率。超早期再灌注治療包括靜脈溶栓、動脈溶栓及機械取栓等,其中靜脈溶栓是最為常用且最易實行的一種手段”。被稱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超早期特異性治療。尿激酶作為我國靜脈溶栓的特色,作為t-PA運用時間窗延長的治療,臨床上取得了較好效果。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交中的臨床療效。
1.1 基礎資料?;仡櫺苑治?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間的7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數據資料,其中35例患者為對照組,另35例患者為實驗組。入選標準:①研究患者均為首次發(fā)病;②患者對研究知情;③研究患者經CT等檢查均被確診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④研究患者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中有關標準。排除標準:①發(fā)生腦出血患者;②病例數據資料不全患者;③有嚴重并發(fā)癥的患者;④近期有過大手術患者。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從48~75歲,平均(61.5±7.3)歲,發(fā)病時間從1~6 h,平均(3.5±0.6)h。實驗組男19例、女16例,年齡從49~75歲,平均(62.0±7.5)歲,發(fā)病時間從1~8 h,平均(4.5±0.9)h。經統(tǒng)計學軟件對以上數據信息進行對比,結果顯示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本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進行抗血小板、抗血壓等對癥治療,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鈉,劑量5000U。
1.2.2 實驗組:本組患者應該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將尿激酶與生理鹽水混合在一起,劑量分別為80~150萬U、100 mL,用藥方式為靜脈滴注,并于30 min內滴注完。
1.3 觀察項目。①對比治療24 h、7 d、1個月、3個月時的NIHSS評分(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得分0~45分,分數越高表示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ADL評分(日常生活能力,分數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差);②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③經改良Rakin評分評估并比較治療前、治療1個月及3個月時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恢復情況。0分為無神經功能障礙,日常生活正常;1分為極輕微神經功能障礙但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2分為輕度神經功能障礙,影響患者日常生活,但能自理;3分為中度神經功能障礙,需一些幫助,但能自己行走;4分為中重度神經功能障礙,沒有幫助不能行走和自理,靠輪椅行走;5分為臥床不起,失禁,完全不能自理,需長期護理;6分為死亡。
1.4 統(tǒng)計學應用。對本次研究中所得到的關于患者NIHSS評分、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預后狀況相關數據,使用t與χ2分別檢驗計量與計數資料,若結果為P<0.05,則代表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所有數據皆經由SPSS 19.0軟件統(tǒng)計。
2.1 治療前與治療24 h、7 d、1個月、3個月時NIHSS評分對比。治療前與治療24 h時兩組患者NIHSS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治療7 d、1個月、3個月時兩組患者NIHS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及治療24 h,相比較實驗組降低更明顯(P<0.05),見表1。
表1 治療24 h、7 d、1個月、3個月時NIHSS評分對比(±s,分)
表1 治療24 h、7 d、1個月、3個月時NIHSS評分對比(±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及治療24 h 比較,★P<0.05。
?
2.2 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實驗組患者牙齦出血、消化道出血、48 h癥狀性顱內出血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嘔吐、心絞痛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總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n(%)]
2.3 治療前、治療1個月及3個月時兩組患者改良Rakin評分對比。治療前與治療1個月時兩組患者改良Rakin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月及3個月時兩組患者改良Rakin評分低于治療前,相比較實驗組降低更明顯,組間對比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治療1個對月比及(3個±月s,時分兩)組患者改良Rakin評分
伴隨著我國醫(y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手段也在不斷提升,靜脈溶栓治療在臨床被廣泛推廣。靜脈溶栓藥物以rt-PA、尿激酶為主,rt-PA溶栓雖然在臨床應用較廣,但是因發(fā)病后患者不能盡快就診,所以并不適用所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另外rt-PA的價格也較為昂貴,有的患者也不能接受[2-3]。尿激酶溶栓的時間窗較長,此外價格也相對較低,更利于患者接受。查找資料發(fā)現,尿激酶溶栓使用18~80歲人群,目前我國老年人數量逐漸增加,導致高齡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病率增加,針對超過rt-PA溶栓時間窗、經濟條件差的患者來說,尿激酶靜脈溶栓則是最佳手段[4]。
本文研究中,對照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實驗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采用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比較治療結果發(fā)現:治療7 d、1個月、3個月時兩組患者NIHS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及治療24 h,相比較實驗組降低更明顯(P<0.05),可見常規(guī)藥物、尿激酶靜脈溶栓均能改善神經功能缺損,但是尿激酶溶栓改善效果更佳;實驗組患者牙齦出血、消化道出血、48 h癥狀性顱內出血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嘔吐、心絞痛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安全性較高;治療1個月及3個月時兩組患者改良Rakin評分低于治療前,相比較實驗組降低更明顯(P<0.05),可見常規(guī)藥物、尿激酶靜脈溶栓均能恢復神經功能恢復,但是尿激酶溶栓恢復效果更佳。尿激酶為溶栓制劑,是從新鮮尿液中提取研制出的活性蛋白質,與絲氨酸蛋白酶的特性極為相似,通過靜脈滴注方式給藥能直接激發(fā)出纖溶酶活性,藥物半衰期15~22 min,有著較高的安全性,過敏反應發(fā)生率比較低,且沒有抗原性。一部分藥物會進入到血栓內,激活了血栓內纖維蛋白溶酶原,將血栓溶解掉,也有一部分藥物對循環(huán)血液中纖維蛋白酶激活,于血栓表面就能發(fā)揮出溶栓效果。另外尿激酶靜脈溶栓的操作也較為方便,更利于患者接受,尿激酶更能降解血液循環(huán)中的凝血因子等,使得血液黏稠度下降,再通血管發(fā)生血栓幾率減少,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治療中有著較大優(yōu)勢。
綜上所述,尿激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療效、安全性較高,更能改善神經功能缺損,具有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