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丹 戴仁俊
(江蘇理工學院<計算機工程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1)
數字邏輯與設計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yè)的專業(yè)主干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分析數字電路的邏輯功能、設計具有特定邏輯功能的具體線路及集成電路的典型應用的能力,為學生今后學習相關計算機的硬件和接口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微課是互聯(lián)網時代的全新教學手段,通過教學視頻,全面體現(xiàn)教學設計、教學素材和教學反思。單個微課視頻約5~10分鐘,時間短、內容精,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突出重要知識點,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單個微課視頻容量較低,微視頻配套輔助資源不超100 MB,學生可通過智能手機或ipad等移動設備,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觀看,實現(xiàn)移動學習[1]。
“組合邏輯電路設計與實現(xiàn)”微課屬于數字邏輯與設計課程中第四章組合邏輯電路的核心內容,具有交叉性、實踐性和承上啟下的特點,其前導知識點包括邏輯代數及邏輯函數的化簡、集成門電路、組合邏輯電路分析等,后續(xù)知識點包括常用組合邏輯電路模塊等。
由于該知識點的重要性,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利用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實例,以情景導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新知剖析)、解決問題(實驗驗證)、問題拓展等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教學中在將實際案例、課程知識和操作實踐三者結合起來,進一步深刻加深學生對組合邏輯電路設計這個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與實現(xiàn)教學目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掌握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步驟;(2)鞏固真值表、卡諾圖化簡、德摩根定律、門電路等知識;(3)熟悉組合邏輯電路的仿真方法;(4)熟悉組合邏輯電路的實驗方法;(5)培養(yǎng)分析和解決實際邏輯問題的能力。
本微課采用情景導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新知剖析)→解決問題(實驗驗證)→拓展問題的問題求解教學方法,將知識傳授融入到實際案例問題的求解過程中。通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引入本次微課的內容,用這個案例問題驅動學生思考和學習,在對問題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引入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思路,并通過不斷提問解疑的過程一步一步解決問題,過程中理論結合實踐,用仿真和實驗的手段體現(xiàn)了教學實驗一體的教學方法。
本微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包括以下五個部分:情景導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新知剖析)、解決問題(實驗驗證)、拓展問題。具體如下。
通過觀看一段電視選秀視頻情景導入,如圖1所示,提出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場合運用某些控制電路來決定事件的結果,引起學生興趣,有了對具體邏輯問題的邏輯關系的初步認識。例如:設計三人表決電路(A、B、C)。每人一個按鍵,如果同意則按下,不同意則不按。結果用指示燈表示,多數人同意時指示燈亮,否則不亮。試采用合適的門電路實現(xiàn)。
根據電視選秀視頻情景提出如何設計實現(xiàn)一個“少數服從多數”的三人表決電路。給出實際邏輯問題。首先指明邏輯符號“0”“1”取值含義。輸入:三個按鍵A、B、C,按下時為“1”,不按時為“0”。輸出:評判結果L,多數同意時為“1”,否則為“0”。
分析“三人表決電路”的實際邏輯問題,對邏輯變量進行賦值;(1)根據邏輯關系,寫出真值表;(2)由真值表自然寫出邏輯函數表達式,用工程上設計要求“三少”引導學生對函數表達式進行化簡;(3)利用卡諾圖進行化簡后得出此最簡表達式,利用德摩根定理變換表達式,得出第二種的表達式,提出問題,例題要求用合適的門電路實現(xiàn),哪種電路更合適呢?讓學生思考并得出用哪種更合適;(4)選擇更合適的電路后就可以畫出其邏輯電路圖;(5)總結組合邏輯設計的步驟,并闡述這五個步驟。
利用提出問題“所設計的電路能否正常工作?”,指出工程中常用仿真軟件來仿真設計好的電路,并利用仿真驗證了所設計的電路的正確性。如圖1仿真演示圖,用波形圖反映邏輯關系。
圖1 仿真演示
采用實際的與非門芯片在實驗箱上實驗演示了整個電路的邏輯關系,實現(xiàn)了例題中的三人表決電路。如圖2實驗現(xiàn)象演示,靜態(tài)邏輯輸出和輸入,是用來模仿傳統(tǒng)實驗箱的按鍵和數碼管、LED燈,慢速時可以人眼觀察。
圖2 實驗現(xiàn)象演示
設計、仿真、實驗全部完成后,真正解決了實際邏輯問題。完成知識提升,對課堂學習進行小結:首先掌握組合邏輯電路設計的五個步驟;其次熟悉組合邏輯電路仿真和實驗的方法;最后,提出要求學生熟練掌握以上方法,可以舉一反三設計出其他功能的組合邏輯電路。
結合本次課學習的知識,進一步鞏固所學新知識,提出要求設計另一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控制電路的任務,并給出三點要求提示學生。
本微課采用情景導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新知剖析)→解決問題(實驗驗證)→拓展問題的問題求解教學方法,將知識傳授融入到實際案例問題的求解過程中。將實際應用問題簡單化、設計步驟具體化、工程設計要求落實化,內容充實,重點突出、視頻生動,突破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以問題求解方式將新授知識和實際問題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復合能力;運用多種媒體,形象化表現(xiàn)教學內容;與課堂不同,微課教學更加注重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2-4]。因此,通過以上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工程設計和應用的能力。
根據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的人才培養(yǎng)規(guī)格,計算機學科特點決定了培養(yǎng)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是主線,將理論教學貫穿于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5],課內課外緊密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字邏輯與設計能力:(1)教學資源的創(chuàng)新。教師通過微課資源,將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標準融入教學,對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進行合理延伸和豐富,將理論知識點拓展成學生“實際、實用、實踐”的知識點,并融入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啟發(fā)學生思維,使專業(yè)技能和崗位需求更加匹配[6]。(2)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開展翻轉課堂,實現(xiàn)知識輸入在課外、內化運用在課內的高效率教與學,即線上學習與面授課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先輸入再輸出的學習順序,嘗試先完成輸出任務,待發(fā)現(xiàn)不足后再進行有針對的輸入學習。
通過課題研究,以實用為主、以應用為目的,深入研究數字邏輯與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在課堂外學習、在課堂中實踐、在行業(yè)企業(yè)中檢驗。依托超星數字資源平臺建設微課資源,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助推課程資源開放共享,實現(xiàn)教學現(xiàn)代化。通過“微課+翻轉課堂”的教學改革,貼近行業(yè)發(fā)展,關注教學的交際性、實踐性、實用性,提高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職業(yè)能力。學生通過微課資源,線上線下同步學習,學習主動性增強,自學效率提高。教學管理部門和相關研究單位基于微課資源加快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共享教師資源,提升教師信息化水平,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