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鈺,中學一級教師,本著“為成長教語文”的信念,注重學生表達溝通能力和思維訓練的養(yǎng)成。
加入汪濤中學語文工作室時,我從農村中學進城工作剛一年。我滑入了一片沼澤,拔不開腳,也失去了方向。這時候,汪濤老師的一句話成為我這幾年一直踐行的標準:最好的老師能將“育分”和“育人”結合起來。
將“育分”和“育人”結合起來,對別人來說,也許是個常識問題,不高深??墒?,就我當時的視界和思維,這句話肯定了我的教育理想,同時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局限。它猶如一道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我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家庭,父母打工維持家用,還有很多由爺爺奶奶陪讀。一家三代離開土地,就為造就一個光耀門楣的大學生,所以,他們急切盼望得高分??墒?,只為高分的結果反而造就了一個懶惰而落后的孩子。他們大多錯字滿篇,做事拖沓,對學習沒有絲毫的興趣。面對這個現(xiàn)狀,我覺得欲求高分先得改變思想,促發(fā)學生的內在驅動力。
我先從課堂閱讀教學入手,利用精彩的選文激發(fā)他們對語文的熱情。上學期我們學習《天上的街市》,為了掃除他們對現(xiàn)代詩的疏離感,我便搜集了一些短小而靈動的童詩激發(fā)引導。他們熱情很高,結合背景了解《天上的街市》的主題便輕而易舉完成了。當天我還布置作業(yè)讓他們自由寫小詩,結果有很多同學交上來,有些詩句很讓我訝異。這里摘錄一二:
白云偷偷喝醉了酒/熏紅的臉變成了晚霞/躺臥在天邊
明亮的天空/脫離白晝/把星星藏進夜里/我去天上了/回來帶星星給你
——《晝夜》
這學期學習《鄧稼先》,先從“我了解的‘兩彈科學家”入手,讓大家搜集那一代科學家的故事并講出來。一為思維糾偏,偉大的事業(yè)非一人之力,那是一代人的付出;二為開闊視野,營造氣氛,讓大家懷著崇敬之情走近鄧稼先,接受精神的洗禮。學完本文后,有學生問我:“為什么當時國家那么缺人才,楊振寧沒有回來呢?”我上網(wǎng)搜集資料,做了全面了解后,認真回答了學生的問題,并給他們讀了一篇文章《我們欠楊振寧一個道歉》。學生聽了后,一片沉默。之后,就勢布置半命題作文——《這樣的人讓我——》。學生利用手頭的資料,寫出很多感悟深刻的文章。
語文,應該給學生打開一扇窗,讓他們在斑駁燦爛的世界里孕育自己的希望。然而,他們對閱讀沒有興趣,沒有足夠的閱讀量,我就想從這些方面去影響他們。因為在初中階段,閱讀是補救他們識字量和思維僵化的最佳途徑。就課內的幾篇文章是遠遠不夠的,還得課內課外雙管齊下??山滩纳系拿喿x推薦書目大多不適合我們的學情,有的學生一本完整的小說都沒有讀過,他們對什么感興趣呢?我就把我家孩子的雜志——《課堂內外》《讀者(校園版)》《歷史博覽(小學版)》《科學fans》等每個禮拜借給表現(xiàn)好的同學閱讀。
此外,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這么久,我越來越覺得人際交往的法門就是要學會表達自己。能把自己的訴求簡潔明了說清楚,讓別人懂得其實是很難的一件事。閱讀是輸入的話,那寫作就是輸出,就是表達自己。何況,抓寫作還可以提分。于是,我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感受,每天寫“小練筆”。“小練筆”有時候就寫與課堂閱讀有關的內容,有時候是寫作技巧的訓練,有時候就是吐槽發(fā)牢騷……形式多樣,不拘一格;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目的就是不怕寫作,敢于表達。他們每次寫的作文,批閱后我會具體建議修改,再交上第二次。自己認真寫的作文我會寫編按發(fā)表在我的“微信公眾平臺”傳閱。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他們認真表達自己的時候,心靈很豐富。他們也很想做最好的自己,只是成人世界的評價標準太過僵化而禁錮了一個個活躍的生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