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玨姣
對于群文閱讀我是這樣理解的,就是同時讀三篇以上有些類似的文章,在閱讀當中找出它們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即先異中求同,然后同中求異,最后最后歸結并運用。群文閱讀,類似于“比較閱讀”但不等同于“比較閱讀”。就是把多種文本(或語段)對照著閱讀,通過辨析其異同,發(fā)現(xiàn)其共性和個性特征。其目的在于異中求同或同中求異。群文更趨于生活化,富有真實性,閱讀的機會有更多的選擇性,閱讀的方式更符合學生個體實際,閱讀的理解有更廣闊的表達空間。
一、如何選取群文閱讀的文章
(一)以“體裁”為中心選文
以體裁為中心選文,把同一體裁的作品放在一起,讓學生了解掌握該類體裁的寫法。文章的體裁無外乎有六大類即是: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散文,小說,詩歌等形式。語文教師在選文的過程中可以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選擇難易適中同類體裁的文章,同時教師也可以將古今中外的議論文雜糅在一起,讓學生了解議論文的豐富性。例如可以將古代名家蘇軾、韓愈、歐陽修等人的議論文、現(xiàn)代名家魯迅、梁啟超、錢鐘書等人的作品以及國外名家的議論文放在一起,以供學生欣賞,同時精心講解其中的一兩篇文章,讓學生理解不同的時代、國別、地域、作家都有不同的風格,從而達到豐富學生視野的目的。
(二)以作者為中心選文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文學風格,初中語文閱讀可以從教材選定的作者出發(fā),對該作者的文章進行精心篩選,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對作家的文風有更深刻的認知。例如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選了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教師就可以選擇老舍同樣寫濟南的《大明湖之春》《趵突泉的欣賞》讓同學一起學習,看老舍怎樣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濟南,增加學生的寫作技巧。同樣還可以選擇老舍的散文如《北京的春節(jié)》《養(yǎng)花》《草原》《貓》等,通過群文閱讀學習,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教材選文以及名家文風,學習名家風范,積累見識和學識。
(三)以主題相同的為中心選文
著名的散文家俞平伯和朱自清都寫過《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這便是“同文”中的經典,另外古詩文中“同文”的作品就更多了。古人喜歡吟詠同一對象,例如邊塞詩,有一個邊塞詩派,王昌齡、高適都是寫作邊塞詩的高手,同一篇《出塞》,王昌齡就有“秦時明月漢時關”“騮馬新跨白玉鞍,戰(zhàn)罷沙場月色寒?!钡仍娢摹L圃娭兴蛣e詩也很多,例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恰焙屯蹙S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同樣送別卻寄托了詩人不一樣的情懷。這些閱讀的經典,無論是針對初中語文古文閱讀教學還是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都有著豐富的作品,出現(xiàn)在課堂上,不僅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體驗閱讀的快樂,提高閱讀能力,同時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整合“群文閱讀”教學目標
整合“群文閱讀”教學目標,使目標的表述立足“群文”,目標的點更集中,不必過于細化,體現(xiàn)人性化教學理念。內容、方法、價值觀目標也進行了整合,主要考慮閱讀教學中“師生怎么做”,重在與學生一起實踐閱讀過程,而弱化對目標的細化,還原“生活化閱讀”的情境,營造原生態(tài)閱讀氛圍。在整堂課的教學中,由于教師對閱讀的要求、問題設置都較概括,學生與教師拋開了傳統(tǒng)課堂的目標、問題壓力,沉浸在文本中,學生閱讀效果反而更佳,閱讀收獲巨大,課堂閃光點頻現(xiàn)。
三、找相同點,感悟主題
群文閱讀較單篇閱讀,其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突破了傳統(tǒng)閱讀文章形式、主題等單一,不易讓學生在最佳時機舉一反三,進行拓展性閱讀,豐富對主題的認識,更全面地認識閱讀教學的主題的局限。在教學中,我抓住本組群文在主題上的共同點,在學生初讀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以一個問題再次閱讀的核心問題,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同文閱讀,異文交流”,為學生爭取更多真正走進文本的時間,概括群文在主題和“表現(xiàn)手法”上的共同之處。學生通過對文章的認識,使主題的認識更加全面、準確;通過對文章感悟,多角度地學習準確、細膩地表現(xiàn)人物品質的寫法。這樣的閱讀效果,是單篇文章閱讀根本無法企及的。
四、品析不同,升華中心
文學作品,正是因為具有千差萬別的多樣性,才使得文學創(chuàng)作具有難能可貴的獨創(chuàng)性。進行群文閱讀時,在抓住相同點的基礎上品析不同點,是非常必要的。進而能對群文的主題,有更深入地認識,實現(xiàn)認識的升華;對群文的表現(xiàn)手法有更全面地掌握,實現(xiàn)對寫作方法的領悟。在教學群文時,通過“求同閱讀”后,我又引導學生在認識了主題的基礎上,去細致品讀和賞析文本中的重點句段。學生通過合作和獨立的探究、品析,通過全班互動交流,發(fā)現(xiàn)不同。
五、聯(lián)系群文,自主寫作
閱讀群文,不僅能多方面地感受同一文學主題,更是依照例文寫作,掌握寫作方法的極佳機會。群文閱讀,學生自然會在閱讀中對一類主題文章、一類寫作方法有較深的認識,產生不吐不快的感悟;也會在多篇文章的表達方法中,對某一類寫作方法,由于“見多”,運用起來有范例,也會更熟練、更準確。此時,抓住時機進行練筆,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著文章中表達的方法,寫寫自己的感受。
所以,我認為群文閱讀課應該先讓學生讀文,即多讀,讀文的時候要做到讀響亮,讀通順,讀出味。同時要求學生在閱讀文章時邊讀邊勾畫,帶著學習目標有針對性的勾畫重要語句或詞語。其次多思,訓練學生讀文的時候要帶著問題去讀文章。首要我要求學生每讀到一篇文章,就要思考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要說清楚人物、事情、時間地點。其次,讀懂文章或學完文章后,我還要他們思考學習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多說,我要求學生能把自己在閱讀中勾畫的詞語、短語在小組內相互交流。同時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結合學習目標和目標鏈接,在班上進行交流。最后才完成那張表,在完成多讀、多思、多說的基礎上再完成那張表就容易得多了??傊何拈喿x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該盡最大可能地為學生營造生態(tài)、開放的閱讀環(huán)境,最大程度地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盡情地品味閱讀,享受閱讀。我想,把閱讀還給學生、讓學生綻放精彩,應是群文閱讀教學成功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