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 劉清明 於娟娟
聽力障礙作為近些年來常見的先天性疾病之一,已對新生兒的健康成長帶來巨大影響[1]。研究報道顯示,新生兒聽力缺損發(fā)生率為0.1~0.3%,發(fā)病率明顯高于其他新生兒先天性疾病[2-3]。新生兒聽力篩查作為當前臨床快速診斷新生兒聽力障礙的主要途徑之一,為新生兒聽力障礙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意義重大。隨著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在臨床中的不斷應用與開展,瞬時誘發(fā)性耳聲發(fā)射(transiently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4]、自動聽性腦干反應(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5]已成為主要篩查方法。但越來越多的報道顯示,單獨一種篩查方法靈敏度較低,存在一定漏篩結果[6-7]。珠海市婦幼保健院采用TEOAE聯(lián)合AABR進行篩查,并與僅用TEOAE篩查的結果進行比較,取得較為滿意的研究結果,詳盡匯報如下。
選擇珠海市婦幼保健院2019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出生的新生兒7 911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均為珠海市婦幼保健院分娩,新生兒出生時間>48 h且在出院前進行首篩;復篩時間為新生兒滿月后。排除標準:早產(chǎn)兒、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窘迫、顱內出血、臟器功能障礙。7 911例新生兒中,男3 890例,女4 021例;出生時間至首篩時間49~63 h,平均(52.78±3.64)h;體質量 3 005~5 025 g,平均(3 425±237)g。監(jiān)護人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開展。
TEOAE:采用單麥爾聽美公司生產(chǎn)的AccuScreenT+A型耳聲發(fā)射儀進行檢測,新生兒需保持自然睡眠狀態(tài),環(huán)境噪聲低于45 dB,設定刺激聲為短聲,刺激強度SPL為70~80 dB,聲速率75~85次/s,信號疊加70~280次。完成如上設置后開始對1~6 kHz的聽力頻率進行評價。AABR:采用單麥爾聽美公司生產(chǎn)的AccuScreenT+A型自帶測試系統(tǒng)進行篩查,新生兒前額位置粘貼記錄電極,左右耳乳位置粘貼參考電極,眉心位置粘貼接地電極,確保電極電阻<5 kΩ,刺激聲為短聲,刺激重復率21次/s,持續(xù)時間10 ms,信號疊加1 000次,濾波設置200~3 000 kHz。開始篩查時,刺激強度初始值設定為80 dB,以10 dB開始逐漸遞增或遞減,重復3次,記錄出現(xiàn)的可重復波V時的最小聲級。
分別采用TEOAE與TEOAE+AABR進行初篩、復篩,滿月后到院采用TEOAE+AABR復篩,確診以復篩結果為準,比較兩種初篩、復篩方法陽性率。TEOAE通過標準:當總反應能量>5 dB,兩套緩沖器發(fā)生信號的概率>50%,且至少有3個分析頻率噪比>3 dB,則為通過[8]。AABR通過標準:出現(xiàn)可重復波V。未通過即判定為陽性[9]。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EOAE初篩陽性率為6.41%,TEOAE+AABR為7.22%,TEOAE初篩陽性率低于TEOAE+AABR,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EOAE復篩陽性結果0.47%,TEOAE+AABR為0.57%,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方法對7 911例篩查陽性率比較 例(%)
目前我國聽力障礙殘疾人約占總殘疾人數(shù)的25%,其中先天性聽力障礙又占絕大多數(shù)[10]。臨床報道顯示,導致新生兒出現(xiàn)聽力受損的原因主要包括感染、高膽紅素血癥、噪音、宮內窘迫、遺傳因素等[11]。新生兒聽力受損如果未及時確診則容易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導致聽力受損程度加重甚至終身聽力障礙。大量研究證實,嬰幼兒時期的聽力受損時能夠通過積極干預得到改善甚至痊愈的,因此,對新生兒開展聽力篩查十分必要。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TEOAE初篩陽性結果低于TEOAE+AABR,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TEOAE聯(lián)合AABR用于新生兒聽力篩查與僅用TEOAE比較,可提升陽性篩查結果,有利于早確診、早治療。李國立等[12]、徐孝玲等[13]研究報道與本次結果基本一致。TEOAE為臨床傳統(tǒng)檢查方法,具有簡單、快捷、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但需新生兒在睡眠或安靜狀態(tài)下進行,且諸如新生兒耳孔較小、外耳道狹窄等情況則會減弱耳聲發(fā)射能量[14],易造成誤診。此外,TEOAE只能對耳蝸外毛細胞功能產(chǎn)生檢測效果,耳蝸后的病變并不能完全準確檢出。AABR主要是通過特殊的測試耳機及新算法,是一種無創(chuàng)、快速、高效地聽力篩查方法,可反映新生兒從對外界及腦干的整個聽覺反應,從而為臨床聽力篩查獲取準確的診斷結果。當兩者聯(lián)合應用于新生兒聽力篩查時,AABR可有效對TEOAE檢查中所存在的不足進行補充,降低因采取單一檢查方式而導致的漏診與誤診,提升了陽性檢查結果。但AABR檢查相對TEOAE復雜,且費用較高、檢查所需時間較長等缺點[15],臨床用于新生兒常規(guī)、大規(guī)模聽力篩查首選方式還存在一定阻礙。
本次研究結果為初篩與復篩結果,而未將兩組新生兒3個月進行聽性腦干反應臨床診斷結果進行比較分析,一方面原因為兩組新生兒復篩比較結果已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考慮到臨床研究成本,則未開展3個月聽性腦干反應結果比較;另一方面,在復篩后部分新生兒已遵循醫(yī)囑開展相應積極治療,聽性腦干反應臨床診斷結果影響因素增加,再進行比較已無臨床意義。但本次研究無論從初篩還是復篩來看,TEOAE聯(lián)合AABR用于新生兒聽力篩查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TEOAE聯(lián)合AABR用于新生兒聽力篩查與僅用TEOAE比較,可提升陽性篩查結果,有利于早確診、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