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萌
摘要: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w翼《論詩》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地生長,向前發(fā)展,大自然的天然鬼斧和人類巧妙的神工下的制品每天都涌現出來,層出不窮。
當今社會,隨著科技迅猛發(fā)展、信息化和知識經濟的到來,素質高、創(chuàng)造能力強、全面發(fā)展尤為重要,因此,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尤其重視教育的創(chuàng)新。一支粉筆,一冊課本,一位老師,講一堂課的教學方法也正在逐漸改變著。
關鍵詞:化學、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一、實踐背景
自80年代末,我國教育界掀起了素質教育熱潮,它是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其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精神為重點,其最終目的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全面發(fā)展的共產主義接班人,造就適應這個社會發(fā)展的國家建設者。
身為剛走進工作崗位的我們而言,沒有老教師深厚的教育功底,更沒有老教師談笑間的措辭,因此,對孩子們全方面培養(yǎng)缺乏經驗,孩子們的成績并是不很理想,對化學學習熱情也有所減退,可惜了我們胸懷的滿腔熱血,可惜了我們生在新時代的創(chuàng)新思想。在向老教師學習過程中,我發(fā)現“生搬硬套”并不能有效地緩解此時的尷尬。在深刻地學習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之上,結合教學經驗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我開始對初中化學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進行實踐。
二、實踐目標
新課程改革下,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1.首先要轉變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模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并且掌握和運用合作學習的方法。
2.改變傳統(tǒng)應試課程內容,選擇更加接近生活實際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提高課程內容與社會實際的相關性及與時代發(fā)展的適應性。
3.改變傳統(tǒng)的課程評價標準,通過新評價標準的制定,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改進教學實踐效果。
三、實踐過程
根據初中生的認知結構、年齡特征、周圍相關學習環(huán)境以及化學學科的特點,再依照新課程標準,讓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解決,勇于創(chuàng)新,全面發(fā)展。教師首先要掌握好初中化學教學的基本方法。
(一)認真?zhèn)湔n,力求創(chuàng)新,集體備課,頭腦風暴
俗話說“打有準備的仗,做有準備的事”。近年來,教師PPT課件制作越來越精美,還有三通兩平臺、電子白板軟件、Focusky動畫演示大師、網絡課件等,老師們備課越來越現代化,越來越合理化。就化學學科而言,我為了找出更適合孩子們的教學方法,不斷實踐著,力求做到創(chuàng)新。
當然,一個人的思想很容易被禁錮住,在實踐的路上需要不同的頭腦,在學校組織的“同備一節(jié)課”的活動中,我深刻品嘗到集思廣益,頭腦風暴的甜,例如:
1.我們一起詳細研讀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將知識細化、簡單化、生活化、現代化,構思書寫詳細教案。
2.課前把本課內容中部分有一定難度的知識點摘選出來,分工錄制微課視頻,部分難度較大知識點及大型習題講解錄成慕課一系列視頻,發(fā)到樂教樂學等信息平臺,供學生預習所用。
3.我們對知識內容具體化,制作相應的課件或動畫,為了能充分激發(fā)興趣和對能力及情感的培養(yǎng),制作過程中,添加小動畫、小游戲、小實驗等。
(二)利用動手實驗強化科學的教學方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部分知識是依靠實驗得出的結論并驗證結論的,在以往的教學中,缺少對實驗的重視,學生真正動手操作實驗的機會很少,忽視了實驗教學的目的,也吸引不了孩子們的眼球,錯過了一次抓住孩子們心的機會。我深知,實驗對化學的重要性,盡可能讓學生動手實驗,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精神,提高實踐能力。但對于一所人數較多的農村學校,化學實驗室、藥品及儀器數量少,并不能滿足全體師生完成所有實驗操作?,F代信息技術的出現解決了部分難題,比如:平板課堂,每位學生每人一臺平板,模擬系統(tǒng)的實驗軟件可以每人都動手練習。對于教材中要求的、安全的實驗和一些有趣的拓展性小實驗,更應讓學生動手操作。例如:《水的凈化》課題中,自制簡易凈水器;《燃燒和滅火》課題中,制作泡沫滅火器,同學們各抒己見,想著家里廚房中各種調味料替代品,在歡笑中掌握了泡沫滅火器的原理。
(三)利用化學史教學感悟科學的教學方法
九年級化學開篇緒言就是通過化學發(fā)展史,帶著同學們走進化學,從古時候,人類學會使用火和簡單工具,陶器、銅器、鐵器、紙、火藥、酒、燃料等的使用,到近代,道爾頓和阿伏伽德羅等科學家的原子論和分子論學說,門捷列夫發(fā)現元素周期律等。能充分展現科學發(fā)現過程的化學發(fā)展史,給人類提供了豐富而生動的資源,使得學生能夠更加全面而系統(tǒng)地體會化學科學。
其實,第一次知道利用化學發(fā)展史來學習知識的教學方法是在教研員老師的一次培訓中學到的,在《原子的結構》課題中,利用1803年道爾頓原子學說,1897年湯姆森陰極射線實驗和1911年盧瑟福a 粒子散射實驗為基礎,讓學生認識到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識過程是跌宕起伏的,它的每一個發(fā)現都是無數化學家智慧和汗水的結晶,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通過化學發(fā)展史上科學家研究化學問題的方法、思想、意志力,來學習知識的科學方法,學生不僅從中學到知識,還在吸取化學思維、化學方法精髓的過程中去仿效、去運用,甚至會有所升華。
(四)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科學的教學方法
現在社會注重團隊意識,我在班里開展了“一幫一”“一幫多”的學習合作小組,優(yōu)等生或中等生在給學困生講解、檢查習題的過程中,知識得到鞏固,學困生也不會因為害怕老師而不敢問,雙向進步。所以,科學地劃分學習小組,通過小組成員之間和組與組之間的交流和對照,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四、實踐結果設想
學生要想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掌握科學方法,就需要教師合理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實現教學效率和效果的提高。素質教育下,初中化學教育的教學方法在與時俱進,以時代要求為導向進行教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還在實踐中我,已初步見到效果,也在反饋中改善著,期待看到同學們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