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課改是教師新時代的一次挑戰(zhàn),一改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并且培養(yǎng)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欣賞的能力,為了讓語文真正的走近生活,這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那就要在課堂上讓學生喜歡語文,為此安我們排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讓課堂活躍起來,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讀的能力培養(yǎng)
語文學科本身就是傳遞美,讓人們感受美的學科,要想學好語文讀尤為重要。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閱讀可以讓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領會文章精髓,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中來明確文章的寫法,感受語言的魅力。我首先從讀入手,只有掌握好閱讀方法,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閱讀方法有朗讀默讀精讀略讀。再針對閱讀中的不同篇章體裁進行情感上和讀法上的指導。如古詩的韻律節(jié)奏感的指導,如散文詩的輕重音高低適宜,語速的快慢等,還有說明文的朗讀不同于文學作品,它講究語調的準確和平實,所以教會學生的閱讀技巧和方法至關重要的。為了提高閱讀興趣,學校和班級多次舉辦一些活動,如詩詞大賽,演講比賽,辯論賽、課前五分鐘講故事等活動。學生有聲有色的表演都來鍛煉學生讀的能力讓讀來展現(xiàn)自己,讓活動來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給學生也創(chuàng)造了一個比趕超的學習氛圍,課前課上都是書聲瑯瑯讓校園洋溢著書香氣息,同時也更好的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
二、問的能力培養(yǎng)
傳統(tǒng)教學學生以接受型學習為主,一直都處于被動狀態(tài),課堂一般都是老師怎么教學生就怎么聽,一節(jié)課下來老師說很多,可學生卻全然不知。為改變這種教師一言堂的現(xiàn)象,在課改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通過一段時間的實驗發(fā)現(xiàn)課堂活起來了,學生也能參與到課堂中,學生提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了,但有些問題偏離了教學中的重難點或者有些問題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也不能解決,這樣就需要教師在備課中要深入的去挖掘教材,引導學生作答,鼓勵學生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這樣有些學生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在其他同學提出問題答對的同學會有一些成就感,同時在解決學生的問題時自己也在思考和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多少印象會深刻些。另外,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作答適當?shù)难a充,深入的啟發(fā),引導學生多次的發(fā)問多次的對提出問題進入深入的思考,從而來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問精神。在發(fā)問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如在講文言課文出師表中,學生對歷史背景特別感興趣及對諸葛亮和課文中諸葛亮推薦的人物郭攸之向寵等文臣武將特別感興趣,學生想知道這些官員除了課文中交待的品德才干外為什么會得到賞識和贊譽,在授課中教師要多方面靈活的把握知識,先引導啟發(fā)學生作答,結合歷史和平時的閱讀來幫助學生,但這要求學生平時有讀書的好習慣和教師要備好課,了解更多的相關信息及內容,全方面的掌握知識,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另外也可以預設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課下利用工具書查找來完成,在發(fā)問中如果學生能解答以學生為主,教師只做簡單的講解,這樣課堂才能讓學生成為主人,這樣的課堂才能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儲備量,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養(yǎng)成博覽群書的好習慣。
總之,教師要做到授人以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語文教學任重道遠,在教學中要不斷的探索,讓課改成為語文課堂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