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倫,馮曉麗
2000-2018年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的知識圖譜分析
周天倫,馮曉麗
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臨汾,041000。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知識圖譜分析法,運用Citespace V軟件對CNKI收錄的2000-2018年與農村體育教師相關的109篇文獻進行分析,揭示近年來我國農村體育教師領域的研究熱點與前沿。研究表明: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農村體育、體育師資、繼續(xù)教育、師資結構、職業(yè)倦怠等方面;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的研究尚處于發(fā)展階段。學者間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合作團體,但合作程度有待提升;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的發(fā)文機構相對單一,主要發(fā)文機構大都來自師范類或體育類高校,相關研究的學科分布較為集中,缺乏多學科的交叉融合。
農村體育;知識圖譜分析;體育教師
2018年1月,國務院下發(fā)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加強緊缺薄弱學科教師、體育教師和民族地區(qū)雙語教師培養(yǎng)”[1]。隨后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發(fā)布了《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2018-2022年)》,將“鄉(xiāng)村教師素質培養(yǎng)”作為鄉(xiāng)村振興、教育振興的重要舉措。農村體育教師隊伍的培養(yǎng)是提升農村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促進我國農村、貧困山區(qū)青少年全面發(fā)展的先決條件,本文研究采用文獻計量學的相關方法,對2000-2018年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的研究熱點進行可視化分析,深度研究熱點之間的關系,了解和掌握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研究的基本概況和進展,為今后開展農村學校體育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參考。
表1 數據來源及檢索方式
數據來源及檢索方式如表1在138篇主題詞檢索結果中通過進一步篩選(去除不含教師、師資的文獻)最終確定109篇與“農村體育教師”高度相關的文獻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在調查研究初期,筆者通過中國知網等渠道,對與本研究相關的期刊和論文進行查閱與利用,收集整理了大量與本研究相關的期刊雜志和文獻資料,并對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了深入的梳理和研究,對文章工作所需的理論知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為文章撰寫提供基礎。
1.2.2 知識圖譜分析法 運用CNKI數據庫,高級檢索下,輸入“農村體育教師”,查看農村體育教師的檢索結果,分析農村體育教師的學術關注度、學術傳播度和用戶關注度。
采用CiteSpace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法,將選中的109篇CNKI文獻導入CiteSpace數據分析軟件,并選取Author(作者)、Institution(機構)、Keywords(關鍵詞)為節(jié)點類型,繪制出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研究的知識圖譜,展示2000年至2018年農村體育教師研究結構與發(fā)展過程。
運用知網指數分析系統(tǒng)對農村體育教師的學術關注度和學術傳播度這兩個指數進行分析。
2.1.1 學術關注度
圖1 2000-2018年農村體育教師的學術關注度
圖1表示的是對2000-2018年農村體育教師學術關注度指數的統(tǒng)計結果。2004年以前對于農村體育教師的學術關注度較低,自2004年相關中文文獻量快速增長。而后開始波浪式增長,2012年左右農村體育教師中文文獻量達到波峰值。
2.1.2 學術傳播度
圖2 2000-2018年農村體育教師研究的學術傳播度
圖2表示的是對2000-2018年農村體育教師學術傳播度指數的統(tǒng)計結果。學術傳播度指篇名包含關鍵詞的文獻的引用量隨時間變化的趨勢。2016年以前相關文獻引用量趨勢總體趨于平穩(wěn),自2016年以來農村體育教師的相關文獻被引量快速增長。(1)說明了農村體育教師相關研究價值逐漸被發(fā)掘。(2)說明了農村體育教師的相關議題得到了社會的重視。
綜合圖1、圖2的指數分析結果可知自2004年以來國內農村體育教師相關中文文獻發(fā)文量以及關注度逐年攀升??梢妼τ谵r村體育教師相關研究的學術關注度與日俱增,但總體而言農村體育教師相關文獻發(fā)文量相對于同水平的類似研究仍有較大的發(fā)展?jié)摿Α?/p>
在CNKI數據庫中,所選文獻109篇,總參考數426篇,總被引數1832次,總下載數41498次,篇均被引數16.81次,篇下載數380.72次,下載被引比為22.65。由圖4可知,2000-2018年農村體育教師相關文獻量呈波浪上升趨勢,2000年發(fā)文兩篇主要是研究農村體育教師相關投入現狀的問題,從2001年起相關文獻量開始增長,主要由于我國對農村體育教育的關注度增加,但2004年、2010年以及2013年發(fā)文量下降??偟膩碚f,學術界對我國農村體育教育的研究文獻較少,但是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城鄉(xiāng)差距大,結合我國國情,如何達到農村與城市體育教師資源的平衡,是近年來相關研究的重要議題。
圖3 2000-2018年農村體育教師研究文獻數量走勢圖
由圖3可知2000年為該研究文獻的起始點,由于當年的國家教委《關于加強中小學體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意見》相關文件的出臺,農村體育教師這一議題逐漸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2000年所發(fā)的文獻是對于少數民族農村體育教師隊伍現狀的調研分析[2],2001年到2002年的文獻著重對農村體育教育現狀的整體情況的調查,以及對其中體育教師隊伍來源、教學質量的分析。2008年農村體育教師相關文獻量快速增長,研究主題也從農村體育教育整體性的研究開始細分和專業(yè)化,農村體育教師的研究也逐漸從農村體育教育中獨立出來。2010年農村體育教師相關研究發(fā)文量有所下滑。主要是由于2010年新一輪“新課改”的全國性的實行,“新課改”強調體育教師從“教”的角色中解放出來[3]。提倡“以學定教”增強體育課程中學生自我探究學習的主體性,相對的弱化了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感”。因而2010年至今的農村體育教學的研究重心逐漸向學生這一側轉移,教師與學生兩者的學術關注度逐漸達到均衡。相關文獻發(fā)文量也逐步趨于穩(wěn)定。
2.3.1 關鍵詞共現圖譜分析
圖4 2000-2018年農村體育教師文獻關鍵詞共現圖譜
圖5 農村體育教師關鍵詞頻數
關鍵詞是對文章整體內容的高度凝練,通過CiteSpace分析軟件對指定時間區(qū)域內相關文獻進行關鍵詞提取,通過對文章關鍵詞相關信息的掌握可以了解一個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和該領域研究者興趣所在[4]。將CNKI數據導入CiteSpace,時間切片設定1年,節(jié)點類型選擇Keyword,top N設置為50,為避免自動誤篩有效關鍵詞,(c,cc,ccv)閾值設置為(1,1,20),手動篩選去掉重復,出現頻率少的關鍵詞,并依次對字體大小,節(jié)點大小,以及節(jié)點連線進行調整得到圖譜(圖4),圖譜中圓圈代表關鍵詞,其大小代表關鍵詞出現的頻數,關鍵詞出現的頻數大小,是研究熱點的重要指標,節(jié)點之間的連線粗細代表關鍵詞的之間的緊密程度。由圖4和圖5可知近年來對于農村體育教師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農村體育師資結構研究
近年來農村體育教師的文獻偏重于對農村體育教師的結構組成進行研究。研究認為農村體育師資的結構主要有職稱構成、學歷構成、年齡結構等[5]。農村體育師資力量的提升需要構建科學的師資結構。部分研究認為,近年來由于“特崗計劃”等政策農村體育師資匱乏的問題已經逐漸得到解決,但也導致現今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年齡結構的年輕化,其教師的教學經驗和科研能力相對薄弱。我國農村體育師資學歷構成上呈現區(qū)域性失衡,西北部農村體育教師本科層次的比例明顯低于南方地區(qū)。另一些研究表明我國農村體育師資結構復雜,很多學校把本該屬于體育師資的編制給了所謂的“主課教師”,使體育教師數量實際上并不理想[6]。
(2)農村體育教師繼續(xù)教育現狀研究
研究表明現今農村體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這也使得對于教師隊伍的繼續(xù)教育的相關研究增多。繼續(xù)教育旨在提高農村體育教師專業(yè)水平和教學能力。部分研究認為在實際實施中往往農村體育教師相對于城市來說繼續(xù)教育資金投入少,缺乏培訓機會。也有研究認為農村體育教師培訓的可操作性和內容的針對性在實際繼續(xù)教育的培訓中得不到重視。往往“專家”演講是許多培訓普遍采取的授課方式,但此類專家并不熟悉當地學校體育環(huán)境以及體育硬件條件,培訓內容也很難在實際體育課程中應用[7]。對農村體育教師參加繼續(xù)教育的動機研究表明,部分體育教師對此熱情不高,一些偏遠農村小學體育老師數量較少,往往身兼數職且教學任務較重,脫崗學習極易造成學校無法完成預定教學任務,直接導致學校領導不愿在職教師參加。
(3)農村體育教師的職業(yè)倦怠研究
職業(yè)倦怠通常是指在工作中與他人持續(xù)的互動所導致的工作壓力,高焦慮感,低成就感的心里狀態(tài)[8]。部分研究認為農村體育教師由于工作環(huán)境,收入等因素,其職業(yè)倦怠感高于城市教師[9]。農村缺乏完備的體育器材,因而農村體育教師的實際教學難度大任務重。這些致使了其職業(yè)倦怠程度遍及較高。近年來對于農村體育教師的職業(yè)倦怠的研究普遍采用歸因分析,并將其劃分為情緒衰竭、去個性化、低成就感三個維度來進行評價[10]。一部分研究認為中小學過度忽視學校體育課程而導致農村體育教師產生教學失落感和低成就感是引起農村體育教師職業(yè)倦怠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
2.3.2 關鍵詞時區(qū)圖譜分析
圖6 2000-2018年農村體育教師文獻關鍵詞時區(qū)圖譜
為了研究近20年來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研究熱點在時間上的變化規(guī)律,采取時間區(qū)域圖譜(Timezone view)。時區(qū)圖譜依據研究熱點出現的時間順序而將其節(jié)點顯示在不同的時間區(qū)域內,直觀的展示研究熱點的變遷規(guī)律。由圖6可將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研究分為3個時期,2000-2002年為第1時期,2003-2007年為第2時期,2007年至今為第3時期。
第1時期主要研究的關鍵詞為“體育教師”“體育師資”“體育教學”。教育部在2001年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中體育課程標準(實驗稿)》[11],使得學術界開始將目光轉移到農村體育教師上。也使得2001年成為我國相關研究的起始年。這一時期的研究重心主要集中在農村體育師資的基礎建設上。第2時期主要研究的關鍵詞為“繼續(xù)教育”“農村中小學”。由于我國2億青少年學生中,中小學占1.8億,其中1.4億在農村,所以農村教育是中小學基礎教育的主體[12]。這一時期學者也逐漸意識到農村中小學體育教育的重要地位,對于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研究也越來越多。這一階段對于提升農村體育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師結構的研究也逐漸開始。這一階段也有部分研究認為農村體育教師應該積極參與“繼續(xù)教育”提升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第3時期主要研究的關鍵詞為“體育課程改革”、“職業(yè)倦怠”。這一時期我國城鎮(zhèn)經濟發(fā)展飛速。但這也不可避免的加大了城鄉(xiāng)差距。造成了農村體育教師產生心理差距、職業(yè)倦怠等一系列問題。因此這一階段研究趨向于對此類問題的成因分析,和問題解決對策的研究。其中對“體育課程改革”的研究目的旨在建立新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提升學生健康水平的同時拉近師生關系,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13]。讓教師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和歸屬感。這一階段研究更貼近現實,并且研究主題也開始逐步分化。
圖7 農村體育教師領域的核心作者
按照Price定律,核心作者發(fā)文數目為0.749乘以根號下最多發(fā)文量[14]。在本研究中,最多發(fā)文量為6,計算得出核心作者發(fā)文量為1.83,所以將發(fā)文2篇以上包括2篇的作者定義為此研究的核心作者,經過統(tǒng)計得出農村體育教師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共9位(見圖7)。分析核心作者的基本情況是深刻把握該領域研究動態(tài)的基礎[15]。
圖8 農村體育教師作者可視化圖譜
利用Citespace軟件,節(jié)點類型設置為“Author”,設置合適閾值,繪制農村體育教師領域合作者圖譜(圖8)。作者之間的合作關系由圖中節(jié)點的連線來表示。連線長短代表作者之間聯系的緊密程度。由圖可知在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的研究領域中形成了解毅飛-周君華、劉安清-王喆、常青-王安然、黨瑋璽-歐陽林等合作團隊。解毅飛-周君華團隊主要對農村體育教師繼續(xù)教育,以及農村體育教學的政府投入,學生身體素養(yǎng)進行研究,并對其區(qū)域性差異產生的成因進行研究。劉安清-王喆團隊主要針對貧困農村地區(qū)的小學體育教師進行研究,并對其師資結構,教學現狀進行了相關分析。常青-王安然團隊主要研究我國東北部農村體育教師年齡結構以及學歷水平,并針對農村體育教師隊伍的優(yōu)化提出了建議。黨瑋璽-歐陽林團隊主要研究的是農村體育教師的在崗培訓問題,提出農村體育教師置換培訓團隊的組建以及農村體育教師應明確價值取向等觀點[16]。
總而言之學術間的團隊合作,有利于增進思維的交流,形成濃厚的學術氛圍,加深相關研究的深度[17]。但根據圖譜上來看農村體育教師研究的核心作者的共現網絡密度較低,合作也較為分散,在合作緊密程度還需進一步提高。
圖9 農村體育教師主要發(fā)文機構可視化圖譜
圖10 農村體育教師主要發(fā)文機構分布
在Citespace軟件中節(jié)點類型設置為“Institution”,top N=50,繪制農村體育教師相關文獻發(fā)文機構的知識圖譜(圖9)。N值為122,表示引用的102篇文獻中包含了122所發(fā)文機構,Density值為0.005,證明機構密度較低,說明我國關于農村體育教師的相關研究機構分布較廣。其中E的數值表示的是122所發(fā)文機構中有37所存在合作的聯系。通過可視化分析的知識圖譜可清晰地看到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師范類和專業(yè)體育類院校中。由圖10可知其核心發(fā)文機構中師范類院校發(fā)文占比15%以上。充分證明了我國師范類院校在農村體育教師的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機構合作中形成了以師范類院校加體育類院校的合作模式,例如華東師范大學與上海體育學院,華中師范大學與武漢體育學院等。這些跨校合作旨在通過教育類學科,體育類學科之間的跨學科合作,有效的從農村教師這一整體中充分把握農村體育教師的特點,從而進行深入的學術研究。
圖11 農村體育教育文獻來源分布
經過知網CNKI的文獻指數分析得到圖11。由圖可清楚的看到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研究的文獻來源分布情況。根據進一步分類統(tǒng)計,其中體育類核心刊物占比30.4%,教學管理類核心刊物占比15.6%,繼續(xù)教育類核心刊物占比7.3%,成人教育類核心刊物占比7.3%。通過文獻來源類型的分布可清晰地看到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研究的側重點和研究傾向。分析可知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的研究主要側重于體育類學科教育類學科。也有少部分研究涉及到了管理學的問題。因而相關的研究的發(fā)展應重視體育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學科理論之間的融合與滲透。
(1)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的研究在時間順序上,總體呈上升趨勢,在2000-2018年間經歷了緩慢→高速→穩(wěn)定三個發(fā)展階段。隨著近10年來有關農村體育教育的相關文件的出臺,農村體育教師這一研究領域也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關注。但由于此類研究的期刊主要來源為體育類期刊,導致受眾面變窄,學術傳播度和用戶關注度較低。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的研究仍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2)在對于關鍵詞的時間分布研究中,充分的展示了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研究熱點在時間分布上的特點。其研究正由農村體育教師數量與教學質量等基礎研究逐漸向農村體育教師工作倦怠感、置換培訓以及繼續(xù)教育等方向轉移。這充分展示了我國該領域研究逐步走向專業(yè)化。但現階段的研究總體上還集中在對農村體育教師現狀的調查分析上,在研究層次和深度上還有待加強,在研究中也應注重對熱點問題所提建議的切實可行性。
(3)在核心作者分布的研究中,農村體育教師研究中形成了以劉安清、周君華、解毅飛等人為首的核心研究團隊。各團隊研究內容各不相同,使得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研究視角多樣化。形成了例如農村體育教師組成結構、農村體育教師繼續(xù)教育、農村體育教師培訓團隊組建等研究方向。但各團隊研究相互獨立,且團隊分布較為分散。缺乏研究團隊間的學術溝通,與合作交流。
(4)在核心發(fā)文機構研究中,對于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相關研究的發(fā)文主要集中在師范類院校和專業(yè)體育類院校。這也決定了在農村體育教師的研究中主要以教育學科和體育學科領域的理論為主。導致在該領域的研究中學科結構較為單一缺乏跨學科的理論支持。在解決農村體育教師資源配置優(yōu)化等相關問題時很大程度上要有管理類學科的相關理論進行支撐。因此在該領域研究中應促進跨學科的交叉融合,為今后我國農村體育教師的研究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1]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EB/OI].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31/201707/t20170720_309687.html, 2019-2-15.
[2] 丁 璐.新疆農村維吾爾族學校體育教師隊伍現狀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03):373~374.
[3] 常洪霞,杜林濤,張笑昆,陳 霞.新課改背景下體育教師角色轉變的特征及價值[J].體育學刊,2014,21(04):81~83.
[4] 謝姝琳.國內圖書館空間研究熱點主題及演進態(tài)勢分析——基于1998-2017年CNKI期刊論文的關鍵詞共現分析[J/OL].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02):67~73+81 [2018-02-25]. https://doi.org/10.16384/j.cnki.lwas.2018.02.010.
[5] 周君華,解毅飛.中國農村學校體育改革的出路之探索[J].體育學刊,2000(03):76~78.
[6] 葛 新,曹 磊,王華倬.教育公平視域下我國農村學校體育發(fā)展的困境與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10):88~92.
[7] 王忠才,張元鋒.論基于網絡課程的農村體育教師繼續(xù)教育培訓[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6(08):99~101.
[8] 徐清泉.江蘇省農村小學體育教師職業(yè)倦怠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5):70~72.
[9] 謝波飛.浙江省中學女體育教師職業(yè)倦怠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0,32(02):92~96.
[10] 孫利紅.農村體育教師工作倦怠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29(29):47~48.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體育(1-6年級)體育與健康(7-12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99~124.
[12] 張偉霞.廣東省貧困地區(qū)中學體育師資現狀與對策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01):112~113+124.
[13] 毛振明.近20年中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回顧與反思[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8,43(03):1~6.
[14] 白 琰,馮曉麗.聚焦與發(fā)展:我國學校體育政策研究熱點的知識圖譜分析[J].貴州體育科技,2017(06):17~22.
[15] 智宏霓.2014巴西世界杯新動向解讀及啟示[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35(06):60~64.
[16] 黨瑋璽,余志琪,歐陽林.甘肅省農村學校體育骨干教師置換培訓的問題分析[J].體育學刊,2014,21,(04):84~88.
[17] 呂黎江,陳 平.高校跨學科團隊合作的障礙及其對策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9(18):53~55.
Analysis of Knowledge Atlas of 2000-2018 Rur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in China
ZHOU Tianlun, FENG Xiaol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Shanxi, 041000, China.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knowledge map analysis and the use of Citespace V software to analyze 109 literatures about rur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from 2000 to 2018 collected by CNKI, revealing the hot spots and frontiers in the field of rur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esearch focus of rur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China mainly focuses on rural phys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teacher structure, job burnout, etc.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rur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Scholars form a certain scale of cooperation group, but the degree of coopera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publishing institutions of rur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China are relatively single, and most of the main publishing institutions come from normal or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ies.
Rur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Knowledge map analysis; Sports
G807.3
A
1007―6891(2021)04―0122―05
10.13932/j.cnki.sctykx.2021.04.27
2019-12-24
20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