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燕開 鄧燕媚
近年來,廣州市海珠區(qū)北山小學在創(chuàng)建“三學·品優(yōu)”教學模式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教學方式構建,促進學習方式變革方面,進行了扎根課堂的實踐,有效地成就了學生的會學習又品行優(yōu)的本領。
一、基于模式
1.“三學·品優(yōu)”教學模式的架構
北山小學致力于打造“山品課堂”,教學主張是:課堂應該成為每個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成為每個學生因學會學習而健康成長的地方,成為每個學生因端正品行而健康成長的地方。“三學·品優(yōu)”教學模式就是反映這一主張的教學模型。
“三學”即初學、深學、拓學,“品優(yōu)”即自主品質、合作品質、探究品質,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品質。這一教學模式指向三大效能:一是目標明確任務清,指向“初學”效能,即目標任務明確清晰,聚焦的是“學什么教什么”;二是進程扎實方法優(yōu),指向“深學”效能,即進程方法實用見效,聚焦的是“如何學如何教”;三是反饋即時效果明,指向“拓學”效能,即反饋效果操作明了,聚焦的是“學得怎樣教得怎樣”。
2.“三學·品優(yōu)”教學模式的操作
基于“三學·品優(yōu)”教學模式,構建相應的教學方式,是一種探索性很強的實踐研究。在數(shù)學新授課中,構建“三學·品優(yōu)”教學方式,通過教學設計表、教學觀察表、教學反思表三大載體,來進行一體化的實踐探索。這些操作載體都要呈現(xiàn)出對“教學目標任務是否清晰具體、教學進程方法是否實用見效、教學反饋效果是否操作明了”的探討:聚焦于“學什么教什么”,通過“三學·品優(yōu)”教學模式新授課教學設計表,來引領教師開展五年級數(shù)學新授課教學設計的研究,這一設計表主要包括課程結構、課程目標、課程進程、課程板書四大板塊的內容;聚焦于“如何學如何教”,通過“三學·品優(yōu)”教學模式新授課教學觀察表,來引領教師開展五年級數(shù)學新授課教學實施的研究,這一觀察表主要包括課程初學、課程深學、課程拓學三大板塊的內容;聚焦于“學得怎樣教得怎樣”,通過“三學·品優(yōu)”教學模式新授課教學反思表,來引領教師開展五年級數(shù)學新授課教學反思的研究,這一教學反思表主要包括課程目標、課程進程、課程反饋三大板塊的內容。
二、用于課例
1.“三學·品優(yōu)”教學課例的預設
“三學·品優(yōu)”教學方式即是基于“三學·品優(yōu)”教學模式。如,五年級“容積和容積單位”新授課教學,我們利用教學設計表,將“初學目標”預設為“回顧已有體積相關知識,為新學知識作鋪墊”;將“深學目標”預設為“結合生活實際了解容積的意義,感悟容積和體積的關系,并在體驗和操作活動中認識容積單位,初步建立1升和1毫升的表象,知道1升=1000毫升,能正確進行容積單位和體積單位的轉換”“在體驗探究過程中,感受轉化數(shù)學思想方法,發(fā)展類推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并體驗所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將“拓學目標”預設為“探索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2.“三學·品優(yōu)”教學課例的生成
在預設基礎上,我們進行課例研討時,是運用教學觀察表來把握其生成的。“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后,我們既會從教學目標和教學進程方面進行詳細的聽課記錄,也會集中梳理整個教學的亮點、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而其中關鍵的是從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來把握。
然后,利用教學反思表,我們對“容積和容積單位”新授課教學展開全面的反思,尤其注重“三學·品優(yōu)”教學方式建構的反思。如,我們對“深學及其反饋”的反思:
第一步,容積的意義——教師通過練習法、講授法、討論法,讓學生找找身邊哪些物體也有容積,說一說什么是它的容積,再讓學生分別說出什么是箱子的容積、油桶的容積、倉庫的容積。
第二步,常用的容積單位——教師通過實驗法、講授法、練習法,分層推進,先通過一組圖片,介紹常用的容積單位,再組織兩次小組活動,體會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的關系,形成1升的深刻表象,然后設計兩道練習題,一是根據(jù)圖片填寫合適的容積單位,二是容積單位的換算,進一步鞏固容積單位及其進率。
第三步,解決問題——在例題5的教學中,教師采用嘗試教學法,先指導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再對“長方體或正方體容器的容積的計算方法,跟積體積的計算方法相同。但測量時,要從容器的里面量長、寬、高”進行學法指導后,才放手讓學生獨立嘗試解答,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見于效能
1.“三學·品優(yōu)”教學效能的分析
在教師層面上,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科研素質的提高和數(shù)學專業(yè)發(fā)展。他們不僅把教學視為傳遞知識的過程,更把教學視為教會學生學習的過程、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的過程,同時探索出“三學·品優(yōu)”教學模式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教學策略,對相應的教學提問方法和技巧,對問題的洞察力和思考力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同時,我們通過系統(tǒng)開展專題教研,更新老師的教學觀念,徹底改變了課堂教學現(xiàn)狀,合格課進課堂,常規(guī)課質量大大提高??蒲小⒔萄幸惑w化,以課例為載體,促使教師實現(xiàn)由“經(jīng)驗型”向“科研型”轉變。
在學生層面上,學校所倡導的“山品課堂”,經(jīng)由“三學·品優(yōu)”教學模式運用于數(shù)學新授課的教學探索,隨著教學方式的改變,學生主體作用得到進一步激發(fā)和發(fā)揮,更能積極主動地參與“三學·品優(yōu)”的教學過程,更能有效地展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也獲得了學習品質與人格品質的提升。
2.“三學·品優(yōu)”教學效能的展望
首先,個別教師運用理論的能力有待加強,將學得的教學理論、研究出來的教學方式運用于實際教學的效果還不盡如人意;個別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學科專業(yè)水平不高,對教材的研讀能力不高,駕馭不同年段教學內容的能力有限,導致了實踐成效不高。
數(shù)學新授課是指學生學習初次接觸,尚未經(jīng)過教師引導或學生自主學習過的內容的數(shù)學課。學生形成的學習方式越是有利于促進學習,就越是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凇叭龑W·品優(yōu)”教學模式,我們還需要在構建能夠促使學生更會學、品更優(yōu)方面,大力而為。
責任編輯 ?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