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鵬,何曉銘,林健文
(廣東省佛山市中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000)
重型顱腦損傷是指顱腦損傷后昏迷12 h以上逐漸加重或者再次出現(xiàn)昏迷,同時伴生命體征的改變[1]。重型顱腦損傷是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收治的最常見的神經(jīng)外科急危重癥,隨時可能出現(xiàn)病情變化和死亡風險,具有致殘率和病死率高等特點,病死率高達51.8 %[2]。便秘是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生率高達70 %~90 %[3~4]。便秘增加了患者痛苦,影響胃腸道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長期便秘導致的腸道菌群失調引起腸內(nèi)菌群移位造成內(nèi)毒素血癥,加重病情,而且用力排便引起顱內(nèi)壓升高,可能引起腦出血或腦疝[5]。因此,在積極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同時,需要積極防治便秘,對改善患者的預后的一定的意義。臨床上治療重型顱腦損傷便秘主要以應用通便劑、灌腸等方式為主,并且輔以飲食護理等方法,雖然具有一定的通便效果,但是卻不顯著。中醫(yī)方面常以穴位按摩、中藥灌腸、耳穴壓豆、針灸、穴位貼敷等中醫(yī)外治法治療便秘,具有明顯的效果[6],但是穴位貼敷聯(lián)合腹部穴位按摩治療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便秘的研究較少。佛山市中醫(yī)院將穴位貼敷聯(lián)合腹部穴位按摩治療重型顱腦損傷便秘,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2月~2020年8月廣東省佛山市中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科收治的重型顱腦損傷伴便秘患者58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齡26歲~65歲,平均(41.26±7.24)歲;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5分~8分,平均(7.12±1.42)分;其中交通事故傷12例,高處墜落10例,擊打傷7例,腦挫裂傷16例,硬膜下血腫7例,硬膜外血腫6例。試驗組29例,男21例,女8例;年齡26歲~60歲,平均(42.68±6.84)歲;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5分~8分,平均(7.38±1.53)分;其中交通事故傷13例,高處墜落12例,擊打傷4例,腦挫裂傷13例,硬膜下血腫8例,硬膜外血腫7例。兩組的性別、年齡、GCS評分、致傷原因、顱腦損傷類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①重型顱腦損傷的診斷標準參照《現(xiàn)代神經(jīng)外科學》[7];②便秘的診斷標準參照《中國慢性便秘診治指南》[8]。
①同時符合重型顱腦損傷和便秘的診斷標準;②年齡在18歲~65歲之間;③GCS在5分~8分之間;④患者或家屬同意參加本研究;⑤近1個月未使用通便劑或促胃腸動力藥。
①既往有慢性便秘、腸易激綜合征、重大胃腸手術史、胃腸道惡性腫瘤晚期等胃腸道病史者;②入院前已經(jīng)存在習慣性便秘者;③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血液、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④既往精神異常者;⑤對本試驗的治療不耐受或過敏者;⑥近1周服用過促胃腸動力藥或導瀉藥物者。
①不符合診斷標準而誤納入者;②入組后發(fā)現(xiàn)不符合納入標準或符合排除標準者;③未按照研究方案執(zhí)行,或使用其他影響療效判定的治療;④患者不愿意繼續(xù)參加本試驗;⑤因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或病情惡化,不適宜繼續(xù)參加本試驗。
給予手術、營養(yǎng)神經(jīng)、脫水降顱內(nèi)壓、營養(yǎng)支持、制酸護胃等常規(guī)治療和飲食指導、心理護理、認知干預、生命體征觀察、二便護理、口腔護理等常規(guī)護理。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穴位貼敷聯(lián)合腹部穴位按摩。①穴位貼敷:選取神闕穴,使用研磨機將大黃6 g、芒硝6 g、厚樸3 g研磨成細粉末,把細粉末置于透明的玻璃器皿中,加入生姜汁調成糊狀。用棉簽蘸取溫開水后輕輕清潔神闕穴及周圍皮膚,將糊狀中藥粉末填入神闕穴,表面覆蓋6 cm×6 cm的膠布,然后輕輕揉按30 s。每次貼敷時間為4 h~6 h,每天2次。連續(xù)貼敷10 d。②腹部穴位按摩:腹部穴位按摩前排空膀胱,患者取平臥位,護士站在患者的右側。搓暖雙手后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1 min,頻率為120次/min。然后采用一指禪法按壓天樞穴、大橫穴、中脘穴、氣海穴,力度由輕到重,節(jié)奏由慢到快,每穴按壓60次。每天進行腹部穴位按摩2次,連續(xù)治療10 d。
①Bristol大便性狀分型[9]:根據(jù)大便的性狀分為7個類型,其中Ⅳ和Ⅴ型為正常大便性狀,分型越低則大便越干燥,分型越高則大便越稀爛。②便秘癥狀積分[8]:包括排便頻率、排便費力、下墜、腹脹、排便時間、糞便性狀6個條目,每個條目0-3分,分數(shù)越高,便秘癥狀越嚴重。③腹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VAS量表評價腹痛程度,總分0分~10分,0分表示無任何疼痛不適癥狀,10分表示劇痛,分數(shù)越高,腹痛越嚴重。④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SF-36)評分:SF-36量表一共36個條目,總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0]中便秘的療效標準判定。顯效:48 h內(nèi)排便,或伴隨癥狀消失,或便質轉潤而排便欠通暢,但無便秘伴隨癥狀;有效:72 h內(nèi)排便,排便欠通暢,便質先干后軟;無效:便秘癥狀無改善。
3.4.1 兩組便秘的臨床療效比較
干預10 d后,對照組便秘總有效率為68.97 %,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3.10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便秘的臨床療效比較 例
3.4.2 兩組Bristol大便性狀分型比較
干預10 d,試驗組的Bristol大便性狀分型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Bristol大便性狀分型比較 例
3.4.3 兩組便秘癥狀積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的各項便秘癥狀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各項便秘癥狀評分均比干預前明顯降低(P<0.05),而且干預后試驗組各項便秘癥狀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便秘癥狀積分比較分)
3.4.4 兩組腹部VA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腹部VA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腹部VAS評分均較干預前明顯降低(P<0.05),且干預后試驗組腹部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腹部VAS評分比較分)
便秘是重型顱腦損傷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積極防治便秘對改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預后具有一定的意義。
中醫(yī)學認為,重型顱腦損傷性便秘屬于“便秘”范疇,其病機是外傷損傷血脈,脈絡破損,血不循經(jīng),離經(jīng)之血即為瘀血,瘀血日久,積而化熱,熱灼津液,化生痰濁,痰、熱、瘀膠結,壅滯腸腑,腑氣不通,發(fā)生便秘[11]。因此,治療重型顱腦損傷便秘主要以行氣通腑、瀉熱通便為法。本研究將重型顱腦損傷伴便秘患者5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29例。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穴位貼敷聯(lián)合腹部穴位按摩,結果發(fā)現(xiàn),試驗組總有效率93.10 %,對照組總有效率68.97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Bristol大便性狀分型優(yōu)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和試驗組干預后的便秘癥狀積分、VAS評分均比干預前明顯降低(P<0.05),且干預后試驗組的便秘癥狀積分、V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穴位貼敷聯(lián)合腹部穴位按摩可以促進胃腸道蠕動,緩解疼痛,輔助通便。這與沈燦[12]、李曉艷[13]、吳潔等[14]發(fā)現(xiàn)穴位貼敷聯(lián)合按摩可以輔助排便的結果一致。穴位貼敷是以中醫(yī)基礎理論為指導,辨證選取相應的中藥和穴位,將中藥研粉加蜂蜜或姜汁調和后貼敷于穴位,通過局部的刺激作用從而調節(jié)臟腑達到治療目的。本研究方中選用大黃、芒硝、厚樸,大黃苦、寒,入脾、胃、大腸經(jīng),瀉熱通便,逐瘀通經(jīng),是瀉熱通便之要藥?,F(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大黃中的大黃酸蒽酮可以通過促進腸蠕動和抑制腸細胞膜上Na+-K+-ATP泵,增加腸內(nèi)壓,保留腸道水分從而輔助通便[15]。芒硝性咸、微苦寒,咸能軟堅,寒能瀉下,具有瀉下、清熱、軟堅散結作用。厚樸行氣通腑,下氣除滿。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厚樸可以興奮胃腸道,促進胃腸蠕動[16]。因此,三藥合用具有瀉熱通便、行氣通腑的功效。神闕穴是任脈之要穴,刺激神闕穴可以調和陰陽,促進胃腸蠕動,達到瀉下通便的目的。因此,大黃、芒硝、厚樸等貼敷神闕穴可以發(fā)揮中藥瀉熱通便、行氣通腑的功效,可以通過神闕穴調節(jié)陰陽,通過經(jīng)絡傳導作用而調節(jié)脾胃腸腑功能,而且減少了口服引起的肝臟首過效應,直達病所,腸道局部藥物濃度增加。根據(jù)經(jīng)絡腧穴理論,中脘穴為足陽明胃經(jīng)募穴,調理脾胃,行氣通腑。天樞穴為大腸募穴,疏通大腸腑氣,理氣行滯,腑氣通則大腸傳導功能恢復。大橫穴為足太陰與陰維脈交會穴,可以轉運脾經(jīng)而行氣通腑,瀉下通便。氣海具有調腸腑之氣、通瘀滯的作用。因此,對上述穴位進行點按刺激等可以瀉下通腑,行氣理滯,促進胃腸功能恢復。而且臍周順時針按摩可以帶動腸道蠕動,恢復胃腸功能。
綜上所述,穴位貼敷聯(lián)合腹部穴位按摩可以促進重型顱腦損傷伴便秘患者排便,改善癥狀,緩解疼痛,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