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莎
一般治療? 脫去被污染的衣物和鞋帽等。經皮膚中毒的,用肥皂和清水沖洗皮膚;經吸入中毒的,迅速讓其脫離有毒的環(huán)境,轉移至通風處,避免中毒進一步加重。
西藥治療? 經口服出現(xiàn)急性鉛中毒的,應立即洗胃和導瀉??捎?%硫酸鈉或硫酸鎂反復、徹底洗胃,洗胃后灌入活性炭;可大量飲用牛奶或蛋清保護胃黏膜,并使用硫酸鎂或甘露醇導瀉;導瀉效果差的患者,應及時給予灌腸。腹部絞痛的患者,可用一些方法緩解疼痛,如緩慢靜注10%葡萄糖酸鈣、肌肉注射阿托品或山莨菪堿、局部熱敷、針灸等。
驅鉛治療是通過驅鉛藥物,使體內高水平的鉛與之結合,排出體外,以阻止鉛對機體發(fā)揮毒性,造成損傷。注意,驅鉛治療只用于血鉛水平中度及以上鉛中毒(血鉛水平≥250微克/升)。(以下內容參考2006年原國家衛(wèi)生部印發(fā)的《兒童高鉛血癥和鉛中毒分級和處理原則》)。
建議先做驅鉛試驗,陽性者應進行藥物驅鉛治療。
治療首選二巰丁二酸。劑量為每次350毫克/平方米體表面積,每日3次口服,連續(xù)5天;繼而改為每日2次給藥,每次藥量不變,連續(xù)14天。每個療程共計19天。對無法完全脫離鉛污染環(huán)境的兒童,則應采用依地酸鈣鈉進行治療,用量為1 000毫克/平方米體表面積,靜脈或肌內注射,5天為1個療程。停藥4~6周后復查血鉛,如血鉛水平≥250微克/升,可在1個月內重復上述治療;如<250微克/升,則按高鉛血癥或輕度鉛中毒處理。
選擇二巰丁二酸治療,方法同前。依地酸鈣鈉的用量為1 000~1 500毫克/平方米體表面積,靜脈或肌內注射,5天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后每2~4周復查一次血鉛,如血鉛水平≥450微克/升,可重復上述治療方案;如連續(xù)2次復查血鉛水平在250~449微克/升,則按中度鉛中毒處理。
血鉛水平≥700微克/升,應即時復查靜脈血鉛,確認后立即在有能力治療的醫(yī)院住院治療。根據患兒病史,經口攝入的要排除消化道內大量鉛污染物殘留,必要時給予灌腸、洗胃等辦法。采用二巰丁二酸和依地酸鈣鈉聯(lián)合治療。聯(lián)合治療應先用二巰丁二酸治療4小時,當患兒出現(xiàn)排尿后,方可使用依地酸鈣鈉,否則易導致腦細胞內鉛含量過高,出現(xiàn)鉛中毒性腦病。治療期間應檢測肝腎功能、水電解質等指標。
聯(lián)合治療結束后復查血鉛,如果血鉛水平≥700微克/升,可立即重復聯(lián)合治療方案;如≥450微克/升,按重度鉛中毒治療。連續(xù)驅鉛治療3個療程后,應檢測血中鐵、鋅、鈣等微量元素水平,及時予以補充。并嚴密觀察治療效果。
驅鉛治療時應注意:①使用口服驅鉛藥物前應確保脫離污染源,否則會導致消化道內鉛的吸收增加。②缺鐵患兒應先補鐵后再行驅鉛治療,因為缺鐵會影響驅鉛治療的效果。③驅鉛治療必須嚴格把握用藥指征,目前常用的藥物(依地酸二鈉鈣、二巰基丁二酸、二巰基丙醇和青霉胺等)均有一定的毒性,所以是否用藥應依據以上防治指南中的標準進行。④當兒童血鉛水平在250~449微克/升時,如有條件,可通過驅鉛試驗判斷驅鉛藥物的排鉛效果,以決定是否進行驅鉛治療。血鉛水平<250 微克/升的兒童,通常不須驅鉛治療。不必要的藥物驅鉛有害無益。⑤根據外周血測定的血鉛水平,不能診斷鉛中毒,并且不能決定是否應進行驅鉛治療;必須依據連續(xù)兩次靜脈血的測定結果來判斷血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