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 胡美玲 辛宇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這便是沈從文筆下的邊城。
在城市生活的人很難想象到邊城究竟是什么樣子的,但很多人總會在看完《邊城》以后對其中的秀美之景心生神往,將一種淡淡的渴望縈繞于心。在邊城里,沒有車輛的喧囂,也沒有灰塵的肆虐;沒有人心的虛假,也沒有利益的羈絆。在美麗古樸的邊城里,大家返璞歸真,坦率自然,互相體諒,相互照顧,友好平等而又寧靜快樂地生活著。
對邊城的描繪沒有喧嘩艷麗的辭藻,沒有波瀾曲折的情節(jié),有的只是清新淡雅的意境和濃濃的鄉(xiāng)土人情,它讓我仿佛走進了那個美麗的邊城,看著美好的人情來往,也看著愛情悲劇的結(jié)束,只能空余一聲嘆息。在那么美的地方,在那么多善良存在的地方,在那個淳樸的年代,在那個最青澀的年紀(jì),一開始所有人都笑著,我也笑著,結(jié)束時,那個充滿快樂的邊城好像增添了一絲憂郁,一個少女在等他心上人回來,而我也還在等著一個圓滿的結(jié)局。
我愛邊城的美景,向往那里的生活。
茶峒古鎮(zhèn)。遠(yuǎn)山如黛,層層山巒掩映下的林木蒼翠勁拔,河水清悠,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紋的瑪瑙石子,都能看得明明白白。而正是這似水如墨般的山山水水,孕育了一方淳樸的鄉(xiāng)俗民風(fēng)和純凈善美的人性。
我在看完邊城后曾一度想象著,在一個平淡清麗的日子,踩在整潔風(fēng)雅的青石道上,看吊腳樓古色古香;亦或是蜷伏一葉扁舟,嘆云水間白塔聳立,城垣逶迤,也必不至于感到厭煩;又或者乘船而去,和爽朗的船夫交談這里的風(fēng)俗和美景,聽著遠(yuǎn)處傳來的吶喊和情歌。
我喜歡邊城的端午,熱鬧喜慶,每個人好像都能參與進去,作為看眾,亦或是作為主角。在邊城的端午,沒有偽裝,沒有對形象的考慮,每個人都可以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不必顧及那些異樣的眼光,每個人都可以充分地表達(dá)自己。
所以每當(dāng)我過端午時,總是會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感覺我過的端午少了一些味道,而我總會想起那個儺送和翠翠相遇而一見鐘情的端午。
在茶峒,端午節(jié)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賽龍舟,槳手們手持短槳,伴著節(jié)節(jié)鼓拍,把船奮力向前劃去。頃刻間,鞭炮聲、擂鼓聲、吶喊聲、掌鳴聲…聲聲震耳,在賽事結(jié)束后,城中的戍軍長官還會派士兵把脖頸縛紅條的鴨子,放入河中,善于泅水的軍民會跳下水捉鴨子,一時間人聲鼎沸,這熱鬧非凡。在作者所述的湘西風(fēng)俗中,除了賽龍舟和捉水鴨,還有唱情歌、擺渡船、走馬路、度亡靈等獨具特色的節(jié)俗活動,讓我不禁對邊城的端午節(jié)心生向往,我想在那個本該是緬懷和悲傷的日子,觀看抓鴨子比賽,聽劈里啪啦的鞭炮聲,聽耳邊那些陌生的語調(diào)說著每天的平凡瑣事。
我喜歡邊城里的角色,他們每個人都不同,但是我可以從每個人身上看到善良和質(zhì)樸,他們用心生活,愛著那個小小的邊城,愛著自己的親人,愛著自己的鄰里街坊。
在民風(fēng)淳樸的邊城里,安詳寧靜,沒有壓迫,沒有剝削。老船夫重義輕財、以誠相待;船總順順廣結(jié)朋友,慷慨濟人……而親密和睦的鄰里情、友愛互助的兄弟情、純潔美好的愛情以及溫暖寶貴的祖孫情,無一不打動著我,以至于讓我流連忘返。
而那場我以為是喜劇,而最終讓我小悲傷的愛情,也讓我唏噓不已,以至于我甚至想穿越到書中那個哥哥死去的前幾分鐘,阻止這場沒有結(jié)果的等待的愛情結(jié)局。
翠翠,明眸似水,眉目如畫。在自然的長養(yǎng)和教育下,她溫柔單純,天真可愛,對觸目間的青山和綠水充滿著好奇心。她是自然的女兒,乖巧淳樸,沒有心機,她所喜歡和追求著的是毫無世俗利害關(guān)系的愛情,至今仍停留在腦海中的是黃昏來時,翠翠安睡船頭的情景,她美的不只是外表,她還善良天真執(zhí)拗,我拙于贊揚這種人性之美。
儺送,一個俊美健壯的青年人,心地善良,勇于擔(dān)當(dāng)。他愛上了美麗的翠翠,并熱烈執(zhí)著地向翠翠唱歌求愛,面對王團陪嫁的碾坊,他毫不動心,堅持摯愛。但在得知哥哥闖灘遇難時,又因心中有愧而遠(yuǎn)走他鄉(xiāng)?!霸掚m輕輕的,那男的卻聽得出,且從聲音上聽得出翠翠年紀(jì),便帶笑說:“怎么,你罵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這兒,回頭水里大魚來咬了你,可不要叫喊!”雖然我已經(jīng)知道這場愛情,沒有人得償所愿,三個人鑄就了一場死局,可我依舊會記得攤送和邊城一見鐘情時那種美好的悸動。
遺憾難圓,悲劇難改,有時候就是因為美好的東西仿佛觸手可及,卻又突然消失,再也無法擁有,那種把美好撕裂的感覺,在心間留下的痕跡往往更深不可測。所以,我很少看悲劇,因為太難過,太期盼,卻又明白這是命運使然。書中的故事離我很遠(yuǎn),我卻仿佛成為了書中一個默默無名的小角色,看著那多名為愛情的話,靜靜開放,又悄然凋零。
翠翠最幸福的莫過于還有一個疼她愛她的爺爺,那是一位慈祥和藹的守渡老人,是他養(yǎng)育出善良天真的翠翠,為她撐起了一片天。他樸實又善良,溫和真誠地對待身邊的人。他靠渡船為生,收入微薄,但也不愿意收過船人多余的錢,他就靜靜地守在那里,看著日起日落,云卷云舒。他從不思索自己職務(wù)對于本人的意義,只是簡單忠實地生活在那里,一只渡船,一條黃狗,還有近在身旁的女子,就是老人純粹的幸福。可惜,最后,他還是帶著遺憾和牽掛離開了這個世間,拋下了他心心念念的孫女,那一刻,他應(yīng)該是不舍的,不甘心的,卻又無可奈何的。最終翠翠,一無所有,她失去愛情之后,又失去了僅有的親情,可她沒有倒下,她堅強地活著,沒有辜負(fù)爺爺?shù)钠谕?,她帶著爺爺?shù)膼?,做著爺爺做的事,等著遠(yuǎn)方心上人歸來。
在《邊城》里,我看到了一種山水美、風(fēng)俗美、人心美,還有愛情的遺憾美。湘西邊境層巒聳翠、細(xì)流涓涓的秀麗美景,讓這里的民俗格外接地氣,美景又哺育了一代代善良淳樸的百姓,孕育出淳樸的民風(fēng)。在這個似乎充滿美滿和幸福的小城,因為一場愛情,撕開了裂口,展露了悲傷和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