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燕媚
【摘要】隨著對多重障礙兒童認識的不斷深化,該類兒童的溝通與交往日益成為研究的熱點問題。多重障礙兒童由于存在多種障礙,在溝通與交往中面臨挑戰(zhàn)。良好的溝通與交往可以使教師和家長及時了解兒童的狀況,能夠更好地幫助兒童。本文提到的個案是一名多重障礙兒童,分析其外顯行為的相關情況,借助課堂游戲及其它教學法和家長的力量,在相關任課教師及班內(nèi)同學予以相應干預策略。
【關鍵詞】游戲;多重障礙兒童;溝通與交往;干預策略;個案研究
多重障礙兒童是指兒童同時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障礙,主要體現(xiàn)在生理、心理上或者是感官上。其實多重殘疾障礙的兒童在我國各地區(qū)并不罕見,但是在近些年還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逐漸擴散和增加的趨勢。所以,多重障礙兒童帶給家庭造成的痛苦比較多,對于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影響也比較嚴重。單一類型設計的專門技術性教育項目,效果差,對教育者來說也是一種挑戰(zhàn)。值得注意的是,多重障礙不等于各個障礙的簡單相加或者疊加,而是可能出現(xiàn)的障礙狀況之間彼此交織、相互影響,形成了一種更為復雜的組合結構。對于多重障礙兒童來說,溝通與交往是促進其身心發(fā)展、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良好渠道。教師和家長要了解多重障礙兒童的溝通與交往情況,激發(fā)他們主動進行交流的積極性,以促進他們的語言和社會交往技能的發(fā)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一、多重障礙兒童的個案情況簡介
個案小詩(化名),女,出生于2011年8月,1歲4個月走路,1歲6個月發(fā)現(xiàn)身心異常,3歲2個月說話。障礙類別:言語、智力。2018年3月在廣州市花都區(qū)天愛康復訓練中心訓練口肌、肌體動作,經(jīng)一年訓練未見好轉。
(一)家庭情況
父母文化程度分別為中專和初中,其父親為某市場管理員,母親打零工為生。由于工作繁忙,父親極少與孩子們進行互動、溝通,在這些孩子身上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相對減少。母親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她是比較傳統(tǒng)的家族主婦。
(二)表現(xiàn)情況
該生被診斷為多重障礙兒童,學前教育時經(jīng)康復訓練機構訓練口肌、體能,情況有所好轉。在進入小學階段,在情緒方面,該學生有時候難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很容易有一些情緒上的波動,主要通過大聲喊叫或者摔物品來發(fā)泄自我情緒;在大部分時間里,該生沉默寡言,會很長一段時間沉浸在自我的空間中,安靜地從事自己的活動,很少跟同伴或教師一起互動。在認知學習方面,小詩能寫出自己的姓名,懂得簡單的數(shù)學運算。在興趣習慣方面,她喜歡畫畫、折紙和按照一定規(guī)律排列物品,也會主動參與到班級的集體活動中(如掃地),但同時存在撕紙和亂扔垃圾的行為。
二、多重障礙兒童的觀察與分析
(一)語言交往能力
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緒;不能主動和人談話交流;不會用語言進行反饋;不能運用適當?shù)恼Z言表達意見和想法;日常溝通比較困難;但聽到自己的名字會有反應,能聽懂簡單的日常交流用語。
(二)生活自理能力
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如,掃地、洗碗、晾衣服。在學校能正常如廁;能按照引導飲水、用餐;能感知氣溫變化進行增減衣服;能自己收拾書包。
(三)運動能力
坐立行走行為正常,能走、能跑,但跑得不直。
(四)學業(yè)與認知水平
會寫自己的名字;能寫出1-9的數(shù)字,但不會計算;不能掌握26個英文字母;不開口唱歌;能辨認顏色,亂涂亂畫。
(五)社會交往能力
不與別人交流,情緒不穩(wěn)定;很少與同伴合作交流;對陌生人保持冷漠;與教師關系不親近;不融入集體,參加集體活動。
三、多重障礙兒童干預策略
所謂的自我控制情緒,并非簡單地被抑,而是通過側重于自我教育、自我情緒疏導、自我情緒評估和個人自主自我調(diào)整。北京大學精神心理學教授孟邵蘭曾在專門研究現(xiàn)代人類心緒情感時明確地闡述指出:“情緒情感是認識自我的鏡子?!彼€在講話中特別強調(diào)“人對自己要有自我的認識,尤其是要認識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它包含著智慧能力和情感動機、個性習慣等?!蓖ㄟ^仔細地觀察了解小詩的個性品質,興趣愛好、生活狀態(tài)、學習情況、心理健康變化程度、身體素質等現(xiàn)狀后,對其目前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調(diào)查分析上,準備對她采用一種更為具有強針對性和更為科學而有實效的干預戰(zhàn)略,找到一把“鑰匙”足以改變她目前現(xiàn)狀的金槍。
(一)以游戲教學法為主的干預方法
所謂的游戲教學法,就是通過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一些類似于游戲的教學方法,將多重障礙型兒童的不知情和無意識的行為轉化成有意識、有目標的行為,這樣改變可以減少她因無所事事而產(chǎn)生的各種不知情和異常行為,避免擾亂了課堂秩序。在課堂教育教學中,運用游戲教學法,正確引導多重障礙兒童去探索知識,激發(fā)她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克服課堂上學習的困難,有效控制情緒。在數(shù)學課堂《認識人民幣》中,筆者設計玩商店購物游戲,她很認真參與購物游戲當中,整節(jié)課沒有其它異常動作,與班級其他同學交往也有改善。同時,在課間活動中筆者多次嘗試設計各種小游戲。例如,釣魚競技比賽、盲人摸象,利用這些簡易的游戲方式來增加對小詩的自信心。通過這些實踐和游戲的進行,使得小詩從無意識的行為轉化成了有目標的行為,同時還充分調(diào)動了小詩從不知情的身份投入到實踐中去的積極性。通過研究,初步探索出游戲教學法改善多重障礙兒童交往困難的課堂教學形式。
(二)開展游戲,激發(fā)興趣,控制情緒,提高能力
“興趣”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興趣的培養(yǎng),才會在興趣中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愿望,主動進行學習。學生在思維上認識到一個客觀世界都應該是從外部的特點開始的,激起興趣,用學生無限的想象力和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去理解和感知這個世界,從而啟發(fā)和引導他們克服各種多動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如,在英語字母教學上,筆者利用簡單形象的字母卡片,通過開“小火車”的游戲讓小詩也跟著前面的學生一起讀字母,如果難度較高,教師就安排程度好的學生協(xié)助她一起完成。在英語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所布置的作業(yè)任務難度進行考慮,盡可能選擇有一定難度同時又可通過努力完成的內(nèi)容,如,字母排序。然后開展一系列的畫畫游戲,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涂色,給字母寶寶們穿上美麗的衣物。本節(jié)課根據(jù)小詩對于繪畫的特點和喜愛,讓她在繪畫中對于自己的學習感到很濃厚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她集中觀察力,延長了注意力。在小詩努力地參與之后,不管她的努力是否能夠達到教師的要求,教師都在全班學生面前對其努力進行了表揚,同時還要進行一些物質的強化(如,給她獎勵喜歡的小食品、小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