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思帆
“詩意語文”是將生命融于語文教育,將語文教育融于生活,讓語文教育成為生命的詩意存在。
——題記
在成為一名一線教師之前,我的理想課堂是王崧舟先生所倡導的“詩意語文”課堂。什么是“詩意語文”呢?它又有什么打動我的地方?
“‘詩意語文是一個過程,你只能在行進的過程中不斷體驗她、觀照她,而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你發(fā)現了自己靈魂深處的一些感動、一些悲憫、一些純真、一些美好。于是,你在成就‘詩意語文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詩意人生?!苯酉聛?,我將結合新基礎教育的價值觀體系,結合我的教學實例,簡要談談我所理解的新基礎背景下的“詩意語文”。
一、他們都關注人性本真
“詩意語文”是實現自我的語文。詩意體驗是一種生命的高峰體驗。自我實現的人,常常伴隨著這樣的高峰體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一種高峰體驗;“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是一種高峰體驗;“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更是一種高峰體驗。“詩意語文”就是要努力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高峰體驗,在當下實現自我;在品讀語言文字的過程中,獲得詩人的人生經驗,進而內化為自己的精神力量,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這與新基礎教育語文價值觀體系中的育人價值不謀而合。
新基礎體系價值觀中講,語文教學是基于學科的培養(yǎng)人的活動,而不是單純傳遞語文知識的過程。語文知識應該是在學生成長視野下的知識,應該是學生生命成長需要的“活”知識。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立足于教科書,又超越教科書。
以我所教的詩詞課《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為例?!段鹘隆ひ剐悬S沙道中》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chuàng)作的一首吟詠田園風光的詞。這首詞是辛棄疾被貶江西閑居時的作品,描寫了黃沙嶺夜里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的情景,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描寫出夏夜的山村風光,表達了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語文教學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所以,在品讀詩意、品悟詩情后,教師要帶領學生以此為基點,跳出教材,在辛棄疾的人生經歷中品其坎坷人生,悟其深沉的愛國情懷;在對比閱讀中欣賞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品味稼軒壯志之難酬。在對詩人的深入了解過程中,他的形象漸漸豐滿,學生也在其愛國熱情和堅強不屈的精神下受到熏陶。
語文中內含的特有的精神文化財富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組成,所以教師應當在教材之內尋求學生成長所需要的“活”知識,為學生成長為一個完整的“人”提取養(yǎng)分。
二、“詩意語文”是自由對話的語文
葉秀山先生在分析海德格爾的“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時,指出“詩意的境界”實乃“自由的境界”?!霸娨庹Z文”是人與人之間精神的自由對話。因此,“詩意語文”的首要任務就是傾聽學生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詩意語文”的課堂氛圍是自由的、自然的,致力培養(yǎng)具有自由品質的人。
新基礎語文教學價值觀還講,語文教學欲培養(yǎng)之人是能夠自主進行語文學習的人,是能夠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思想去判斷、用自己的智慧去創(chuàng)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的人,是能在不同境遇下親近語文、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人,是自覺在語文學習中不斷完善自我、發(fā)展自我的人。
統(tǒng)編本教材的編寫也印證了這一目的?!叭宋闹黝}+語文要素”的雙線編寫,目標清晰,這樣的教學結構更利于學生習得語文要素。語文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學習活動。其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語文學習能力。
以《少年閏土》“1+N+1”讀寫課型為例。《少年閏土》節(jié)選自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xiāng)》。課文通過“我”的回憶,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聰明能干、天真爛漫和機智勇敢的少年閏土形象。課文在寫作上特色鮮明,通過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等,刻畫了活潑可愛、聰明能干、見多識廣的人物形象。人物描寫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已是老生常談,他們大都能明確說出人物描寫的基本方法,已經學會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等描寫方法刻畫人物細節(jié),初步運用細節(jié)描寫進行作文片段練習。但是,學生將腦海中存在的畫面和場景轉化為語言文字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所以,我結合當今網絡時代特點,利用學生更樂于接受的電影、視頻來引導他們進行寫作。將寫作訓練點移至人物所在的特定場景,引導學生寫好人物所在的特定場景,更鮮明地突出人物形象。這樣,既結合了單元目標,讓學生習得刻畫人物的方法,又讓他們學會將腦海中的畫面轉化為語言文字的技能,這也能使語言文字運用滲透到生活中來。
正如趙志祥老師所說:“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其核心詞是‘語言文字的運用。語文學習應該是學習終身受用的、相對穩(wěn)定的、不可替代的語文知識、方法、技能,如果沒有知識、方法和技能,理解無從談起?!彼?,語文學習應當聚焦能力培養(yǎng),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語文、運用語文,自覺為自己生命添加養(yǎng)分。
新基礎語文教學改革是一次詩意的改革,是語文教師詩意的棲居。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充滿詩意情懷,用自己的詩意感悟去喚起學生心靈中的“詩人”,喚醒他們的生命自覺。學生如果都能擁抱、譜寫自己的詩意人生,那也正是新基礎教育“育人價值”的實現。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市光明區(qū)光明小學)
責任編輯 楊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