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紅
莒南縣中醫(yī)醫(yī)院,山東 臨沂 276600
骨折是臨床常見的疾病類型,大多由外力性創(chuàng)傷導致,同時容易導致患者產生心理恐懼情緒,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患者骨折的發(fā)病率也隨之增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訴求隨之提高,手術治療方案也同步增加。由于骨折往往發(fā)病意外且術后康復期較長,常伴隨功能障礙,會給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1],因此做好患者的科學治療的同時,結合臨床心理護理干預也十分重要。本研究分析了骨科手術患者圍術期應用優(yōu)質的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5月到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骨科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34例,男37例、女31例,年齡58-83歲,平均(67.53±1.25)歲。
納入標準:經過X線、CT檢查結果顯示,符合骨折的診斷標準;存在不同程度關節(jié)功能受限;有完整病史資料;患者及家屬均知曉同意;研究通過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麻醉分級ASAⅢ級以上;存在嚴重精神疾病患者;合并其他復合傷嚴重患者;凝血功能障礙患者;中途退出研究、轉院、死亡患者。兩組一般資料可比較(P>0.05)。
1.2方法 兩組骨折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疼痛護理、用藥護理、健康宣教、起居護理、膳食指導護理。
實驗組患者加強圍術期的心理護理干預:(1)術前:由于骨折會給患者帶來劇烈的疼痛、嚴重的腫脹等,因此患者會出現(xiàn)焦慮、痛苦的情緒,醫(yī)護人員需要結合患者的病歷資料開展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充分理解同情患者,加強和患者的溝通,認真傾聽患者訴說,明確患者的顧慮和需求,提高認識,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通過詳細通俗化講解手術治療方案的方式,讓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接受手術,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提高依從性[2]。(2)術中:麻醉穩(wěn)定手術成功對骨折的預后效果影響很大,因此醫(yī)護人員在術中需要做好患者在手術室內的心理護理工作,疏導、勸說、解釋、調整環(huán)境等精神支持,保障手術的順利進行。同時嚴密監(jiān)測相關體征,積極配合手術醫(yī)生的手術開展,同時清醒患者加強和患者的術中交流,以人性化的護理態(tài)度鼓勵、安撫患者,并及時解決患者手術中訴求,盡量解答患者的疑惑,讓患者對手術情況有所了解,通過轉移注意力等方式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拉近醫(yī)患距離,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同時和麻醉醫(yī)生匯報溝通患者情況,給予適量的鎮(zhèn)靜治療或者建議改用全身麻醉。(3)術后:醫(yī)護人員通過術后隨訪等方式,繼續(xù)參與治療護理,對于依賴心理較重的患者,應給予適當合理照顧,對愈后較差病程較長的患者,防止產生沮喪、絕望心理,鼓勵患者及家屬共渡難關克服困難,同時也要注意杜絕部分患者盲目自信,不遵醫(yī)囑現(xiàn)象出現(xiàn)。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心理狀況: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況,得分越高代表骨折患者的焦慮情緒越嚴重。整體治療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3]。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計算,P<0.05表示數據對比存在差異。
2.1兩組骨折患者的心理狀況對比 表1可見,實驗組干預后和對照組相比較,心理狀況明顯改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下降(P<0.05)。
表1 兩組骨折患者的心理狀況對比(分)
2.2兩組骨折患者的有效率對比 表2可見,實驗組整體治療有效率明顯更高(P<0.05)。
表2 兩組骨折患者的有效率對比
骨折大多屬于意外傷害,一旦發(fā)生,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疼痛、出血以及功能障礙,常常伴隨心理創(chuàng)傷,手法復位、手術復位固定是臨床應用最廣、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但由于手術本身是一個巨大的創(chuàng)傷,部分患者受到手術的刺激,機體產生應激反應,往往預后不佳,為了促進患者的身心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心理護理和臨床護理同樣重要,心理護理從臨床“以人為本”護理理念出發(fā),將護理重點從疾病治愈轉移到患者身心舒適中,具有一定整體性、科學性和個性化特點,符合ERAS理念[4-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骨科手術患者接受了心理護理干預后,和對照組相比,患者的負面情緒明顯改善,且治療有效率提高,(P<0.05)。
綜上所述,骨科手術患者受到疾病的影響容易產生情緒波動,結合積極的心理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促進患者盡快優(yōu)質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