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芳,郭瑜潔,戴琴,薛芹,許嘉碩
(1.南通大學醫(yī)學院 護理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1;2.泰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護理部,江蘇 泰州 225500)
重返工作準備度是反映患者重返工作角色準備水平的指標[1]。目前對康復期癌癥患者重返工作準備度水平現(xiàn)況及影響因素關注較少。故本研究旨在對癌癥患者重返工作準備度現(xiàn)況進行調查,分析其影響因素,為干預措施制定提供實證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目的抽樣抽取某市四所三級醫(yī)院癌癥康復期患者為對象。納入標準:(1)確診惡性腫瘤,病理分期Ⅰ~Ⅲ;(2)已完成常規(guī)治療;(3)經(jīng)??漆t(yī)生病情評估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及穩(wěn)定進入隨訪3個月內且未重返工作患者;(4)患病前正常工作;(5)年齡18~59歲;(6)具有清晰語言表達能力,能夠理解并完成測評;(7)知曉癌癥診斷且自愿參加研究。排除標準:(1)伴有其他嚴重疾病或并發(fā)癥;(2)認知障礙;(3)有精神障礙病史。本研究經(jīng)南通大學及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大倫審(2019)15號]。樣本量估算以PASS軟件完成,α為0.05,1-β為0.80,據(jù)文獻[2]報道重返工作率選擇40%,實際樣本量為210例。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1.2.1.1 一般情況調查表 自設問卷,包括社會人口學信息(如性別、年齡、子女狀況等)及一般臨床信息(如癌種及其分期、治療手段、治療時間等)。
1.2.1.2 重返工作準備度量表 采用曹慧麗等[3]漢化及信效度檢驗的重返工作準備度量表,其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53~0.843。量表共6個維度,條目1~13是針對未重返工作者,包含前意向、意向、自我評估、行動等4個維度;條目14~22適用于已重返工作者,包含主動維持和不確定維持2個維度。采用Likert 5級評分。計算各維度條目總均分,所得條目總均分最高的維度,代表患者目前所處階段。因本研究對象為未重返工作的康復期癌癥患者,故選擇條目1~13進行調查。
1.2.1.3 心理復原力量表 采用由于肖楠等[4]翻譯并修訂中文版心理復原力量表,其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 0.91。量表分堅韌、力量與樂觀3個維度,共25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總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心理復原力越強。
1.2.1.4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采用由王才康等[5]翻譯并修訂的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共10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分數(shù)越高說明一般自我效能越高,其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1。
1.2.1.5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 由肖水源[6]編制,共10個條目、3個維度即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偡?2~66分,條目1~4,8~10按Likert 4級計分??偡衷礁撸硎旧鐣С譅顩r越好。其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9~0.94。
1.2.1.6 中國大五人格問卷簡式版 由王孟成等[7]編制。共40個條目,5個維度即神經(jīng)質、外向性、嚴謹性、開放性和宜人性。采用 6 級評分,1分為“非常不符合”, 6分為“非常符合”。求取各維度分值之和,得分高的維度對應的人格類型為該患者人格類型。其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0[8]。
1.2.2 調查方法 由接受培訓的研究人員面對面進行調查,填寫完畢隨即檢查并收回。發(fā)放調查表231例,回收212例,有效回收率為91.8%。
2.1 康復期癌癥患者重返工作準備度水平現(xiàn)況 本組患者處于前意向階段者54例(25.47%)、意向階段者72例(33.96%)、自我評估階段者65例(30.66%)、行動階段者21例(9.91%)。
2.2 康復期癌癥患者重返工作準備度水平的單因素分析 不同重返工作準備度水平單因素分析見表1。
表1 康復期癌癥患者重返工作準備度水平的單因素分析[N=212,n(%)]
續(xù)表1
2.3 不同重返工作準備度水平的康復期癌癥患者的各項評分比較 不同重返工作準備度水平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心理復原力及社會支持評分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表2)。對上述評分行多因素線性回歸提示,一般自我效能感(OR=0.862,P<0.001)、心理復原力中的堅韌維度(OR=0.449,P<0.001)、社會支持中的支持利用度(OR=0.587,P<0.001)對重返工作準備度有影響。
表2 康復期癌癥患者主觀狀態(tài)與重返工作準備度水平的評分比較(分,
2.4 康復期癌癥患者重返工作準備度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以重返工作準備度不同維度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項目為自變量行多因素邏輯回歸分析。治療時長、人格類型及一般自我效能感是前意向的影響因素。年齡及社會支持利用度是意向的影響因素。年齡、癌種、心理復原力堅韌性以及社會支持利用度對自我評估產(chǎn)生影響。癌種及社會支持利用度是行動的影響因素,見表3。
表3 康復期癌癥患者重返工作準備度水平的多因素分析
3.1 康復期癌癥患者重返工作準備度水平現(xiàn)況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組康復期癌癥患者重返工作準備度水平比李偉東等[9]研究略高,但仍在較低水平,可能由于李偉東等[9]研究選取的是大腸癌術后>1個月的患者,而本研究選擇的是康復期3個月內的癌癥患者,其身心恢復時間相對較長,更有意向重返工作。
本組患者處于意向階段者最多,而處于行動階段者最少。原因在于該類患者有意向重返工作,由于擔心復發(fā)、體力恢復不良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對重返工作存在焦慮恐懼心理。研究[10]表明,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及干預方案有利于癌癥患者重返工作,提示護理人員可提供重返工作的相關建議和幫助。
3.2 康復期癌癥患者重返工作準備度的影響因素
3.2.1 年齡 45~59歲處于意向階段患者居多,處于行動階段者較少,原因在于該年齡段的患者子女成年的比例相對較大,家庭負擔較輕,體力恢復較慢,社會適應能力較弱,自我價值實現(xiàn)及回歸社會愿望不強烈,故重返工作意向不明顯。
3.2.2 治療時間 治療時間對前意向患者影響顯著,原因在于治療時間短說明其病情輕,患者所承受的身心傷害少,更有信心重返工作。對于治療時間12~24月及45~59歲的患者,護理人員需介紹重返工作對疾病康復的意義,改變其認知;對于<45歲及治療時間<12月者,護理人員應給予重返工作前職業(yè)指導,如重返工作時機、重返工作強度等。
3.2.3 癌癥種類 癌癥種類對于自我評估及行動階段患者重返工作準備度影響顯著,原因在于處于該階段的患者主觀因素如心理復原力、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社會支持度等都得到了改善和提升,而癌癥種類是客觀因素,患者經(jīng)過努力不能改變。處在前意向階段者,胃癌及食管癌居多;意向階段者肝癌居多;自我評估階段者,大腸癌居多;行動階段者,肺癌及大腸癌居多。由于大腸癌患者腸造口術的普及與綜合治療方案的應用,另外近年來肺早癌的診斷水平逐年提升,治愈率及生存率有了明顯提升,患者早期康復較快,適應及抗壓能力也較強,能較早地有重返工作的意念。提示護理人員應結合癌癥種類,對于胃癌、食管癌及肝癌患者,著重提升其心理復原力、一般自我效能感等主觀因素,促進其向較高階段的重返工作準備度轉變;對于大腸癌及肺癌患者,應給予職業(yè)前的指導,如重返何種類型及強度工作等。
3.2.4 心理復原力 心理復原力評分越高,患者重返工作準備度水平越高。堅韌性得分越高,提示其面對困難的反彈力就越大,其適應能力也越強,對重返工作有積極影響。本研究顯示,自我評估階段患者心理復原力堅韌性較強,其應對疾病及抗壓能力提升,不斷自我超越,并以積極向上的樂觀態(tài)度面對生活。提示護理人員需發(fā)揮同伴及榜樣作用,鼓勵其積極應對,增強適應能力,提高心理復原力堅韌性。
3.2.5 自我效能感 一般自我效能感評分與患者重返工作準備度水平呈正相關,尤其前意向影響顯著,原因在于該階段患者對自身應對疾病及壓力的信心不足,適應能力較弱,故對于處在前意向及一般自我效能感評分低者,護理人員需聯(lián)合患者家屬,通過暗示技術、情緒管理等,提升其一般自我效能感。
3.2.6 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度高的患者重返工作準備度高。本研究中,患者支持利用度較低,與李朵朵等[11]研究一致。說明患者在面對重返工作與尋求社會支持方面具有復雜性。社會支持在意向、自我評估及行動階段影響顯著。故對于處在上述階段患者,護理人員應將健康教育覆蓋至患者家庭,發(fā)揮同伴作用,并指導患者主動尋求幫助,增大其支持利用度。
3.2.7 人格特質 宜人性、嚴謹性及神經(jīng)質人格患者處在前意向居多,重返工作準備度較低,原因在于這三類人格患者,內向敏感,興趣缺乏,不易接受新事物,適應能力較弱,故患者對待疾病及不確定因素所致不良情緒自我調節(jié)能力較弱,不能很快釋懷并付諸行動,重返工作準備度低。而外向性及開放性人格患者重返工作準備度較高。提示護理人員對于宜人性、嚴謹性及神經(jīng)質人格患者應積極營造開放、向上氛圍,引導患者接受新事物,激發(fā)其好奇心,增強其自我修復能力,鼓勵其參與各項社會活動;對于開放性及外向性人格患者,給予其重返工作前相關指導。
由于癌種及區(qū)域發(fā)病差異,加之樣本量較小,故本研究未能涵蓋所有癌種,今后將開展多中心大樣本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