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 銎
樂者,德之華;金石絲竹,樂之器。詩,言其志;歌,詠其聲;舞,動其容。三者本乎心,然后樂其從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發(fā)外,唯樂不可以為偽。德音之音,然后鐘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 (《史記·樂書》載)。中國音樂源遠流長,她就像一個沉睡了千年的巨大寶藏,伴隨著中國從古至今的歷史演變,講述著自己獨特的音樂故事。在中國音樂的歷史長河中,能讓世界都為之震驚的中國樂器——編鐘,代表了中國古代最高的音樂成就。它的出現(xiàn)不僅體現(xiàn)了中國上古以來樂器的發(fā)展與傳承,也得益于中國青銅鑄造術的發(fā)明與繁榮。西周禮樂制度的確立,把編鐘推到了禮之重器的頂峰。
為弘揚中華文化、傳播古典音樂、振興古樂藝術、凝聚民族精神,西安外事古樂團就此創(chuàng)辦。樂團以編鐘、編磬、古琴、瑟、塤等中國傳統(tǒng)樂器組建出了一支編制完善,專業(yè)水準頗高的演奏團隊。建團至今累計演出近百場,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曾多次受文化與旅游部委派出訪英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還受邀參加全球華人公祭黃帝典禮等大型演出。藝術風格清新典雅、古健雄渾、頗具創(chuàng)新,充分展現(xiàn)古都長安音樂傳統(tǒng)文化的古韻魅力。
2021年新年伊始,西安外事古樂團精彩演繹的作品亮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非常傳奇》欄目。央視載譽歸來后,古樂團馬不停蹄編排了“鐘鳴鼓樂”主題演出,在西安人民劇院震撼呈現(xiàn),隨后,在眉縣張載廣場、周至縣終南山古樓觀、安康、漢陰、黃陵等開展了全省巡演,在中原腹地鄭州開啟全國巡演,贏得民眾紛紛點贊。音樂會以編鐘這件龐大而古老的樂器為核心,主要演出作品包括編鐘曲《朝樂》、編鐘曲《春江花月夜》、西安鼓樂《靛花開》、琴歌《關雎》、器樂合唱曲《尊道貴德》等,集中展示了古風、古韻、古歌、古舞的獨特魅力,召喚著古樂文化在三秦大地的再度回歸。據(jù)西安外事學院院長、西安外事古樂團創(chuàng)始人、“鐘鳴鼓樂”音樂會總策劃黃藤透露,音樂會的成功堅定了他大力發(fā)展古樂藝術的信心,古樂的再次興盛已然成為一種趨勢,編鐘在西安外事古樂團的核心地位已不可撼動。
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了一套大型禮樂重器——曾侯乙編鐘,據(jù)考證為戰(zhàn)國早期曾國國君所有。曾侯乙編鐘的出土轟動全國、震驚世界,它是由45 件甬鐘、19 件鈕鐘和1 件镈鐘組成。基本音列為七聲音階,十二律具備,可懸宮,其音域達五個八度。戰(zhàn)國曾侯乙編鐘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此套編鐘向全世界展示了它在樂器領域中的多項世界第一。曾侯乙編鐘擁有已知最為完整的周代樂音系列及其樂律稱謂體系。同時,作為禮樂之器它還蘊含著豐富的禮樂文化思想,是公元前5世紀中國文明的一個璀璨的縮影,它代表了中國先秦禮樂文明與青銅器鑄造技術的最高成就。
曾侯乙編鐘的出土,掀起了復興中國古代音樂的熱潮,同時也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以編鐘為主導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黃藤說:“近些年,全國很多地方都有了曾侯乙編鐘的復刻品,這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展示和傳播起到了非常積極的影響。西安外事古樂團也有一件,它伴隨著樂團一起成長和壯大!”
◎ 111 件周鐘音位-G1-F8(12.22)-1
◎ 111 件周鐘音位-G1-F8(12.22)-2
◎ 111 件周鐘音位-G1-F8(12.22)-3
◎ 111 件周鐘音位-G1-F8(12.22)-4
隨著樂團的發(fā)展,音樂作品的不斷擴充,雄偉宏大的作品需要音色渾厚、音域更廣的編鐘來支撐,而曾侯乙編鐘復刻品已經(jīng)無法滿足樂團的演出需求。黃藤一直在策劃一個更大的項目,他歷時多年傾盡全力,精心設計、潛心打造的迄今為止件數(shù)最多、音色最好、音域最廣的一套編鐘——“周天子長安鐘”即將橫空出世。
黃藤之所以取其名為“周天子長安鐘”,足以說明它絕非曾侯乙編鐘的復刻品,也不是其升級版。眾所周知,曾侯乙是周王族諸侯國中曾國的國君,周朝禮樂制度森嚴,這決定了曾侯乙編鐘的制造規(guī)格和等級(諸侯三面懸掛排列“軒縣”),而周天子長安鐘則是按照天子的規(guī)格設計制造的(天子四面懸掛鐘磬“宮縣”)。
◎ 周天子長安鐘設計圖
◎ 黃藤為“周天子長安鐘”題字
1.形制和音位。周天子長安鐘的鐘架高大,總高300 厘米,正立面架長1280 厘米。此套編鐘共計111 件,分四組三層懸掛在鐘架上:一組逨鐘共25 件,上層9 件、中層11 件(中層甬鐘)、下層5 件;二組竊曲紋鐘共31 件,上層12 件、中層13 件(中層甬鐘)、下層6 件;三組云雷紋鐘共29 件,上層11 件、中層12 件(中層甬鐘)、下層6 件;四組逨鐘共26 件,上層9 件、中層12 件(中層甬鐘)、下層5 件。
周天子長安鐘的音位排列立足于全套編鐘整體“安全可靠、音域設計、演奏方便、美觀和諧”等要素進行統(tǒng)籌設計。確保了整體鐘架承重均衡,編鐘音域寬廣,便于旋宮轉調,演奏樂曲。下層大鐘音位按照和諧對稱關系進行編排;中層、上層甬鐘音位按照方便演奏,從底音到高音,鐘體大小順序依次編排。
曾侯乙編鐘音域是C2(大字組C)——#D7(小字四組升D),橫跨5 個八度。而周天子長安鐘的音域是G1(大字一組G)——F8(小字五組F),其差一個音就是7 個八度,可以說是橫跨6 個半八度。這要比曾侯乙編鐘最低音低3 個音,比鋼琴的最高音高出3 個音。
◎ 曾侯乙編鐘
◎ 云雷紋
◎ 竊曲紋
2.鐘型特點。曾侯乙編鐘以甬鐘和鈕鐘為主,而周天子長安鐘除甬鐘外,大量使用了西周時期的逨鐘以及竊曲紋、云雷紋鐘,這是周天子長安鐘的一大亮點。據(jù)《呂氏春秋》:“周鼎有竊曲,狀甚長,上下皆曲,以見極之敗也?!备`曲紋始于西周,盛行于西周中、后期,是周朝重要的裝飾紋樣。
逨鐘于1987年出土于陜西眉縣楊家村窖藏,屬西周中期。逨鐘腔體作合瓦狀,較長,口緣內凹呈弧形,舞部正中為甬,有旋、干,枚下沿弱于腔高三分之一。旋、舞與篆部均飾窮曲紋,唯旋上窮曲紋中又間飾目紋,鼓部中央飾相背龍紋,右鼓發(fā)音部位鐫刻鳳鳥紋。
周天子長安鐘所運用紋飾元素,代表了周代最鼎盛時期的青銅文化,最頂級的鑄造工藝,最高規(guī)格的編鐘配置。整套編鐘紋飾優(yōu)雅,雄偉莊嚴,彰顯皇族貴胄之氣魄。
◎ 逨 鐘
3.銘文。編鐘是中國古代上層社會專用的樂器,是等級和權力的象征。據(jù)考證,曾侯乙編鐘的鐘體上篆刻有二千八百多字的錯金銘文,記載了先秦時期的樂學理論以及曾和周、楚、齊等諸侯國的律名和階名的相互對應關系,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據(jù)棄了所謂“中國的七聲音階是從歐洲傳來”的說法。
周天子長安鐘的鐘體上大多都篆刻有銘文,這些銘文和樂律有關,記錄著許多音樂術語,顯示了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先進水平。上層鐘體較小,一般篆刻的銘文也較少,只標示著音名,中下層鐘體較大,上面不僅標著音名,還有較長的樂律銘文,詳細地記載著該鐘的律名、階名和變化音名等。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銘文都是由黃藤親筆書寫,意義深遠。
◎ 周天子長安鐘“支柱”設計圖
4.支柱。周天子長安鐘的支柱并沒有模仿曾侯乙編鐘的“佩劍銅人”,而采用“犼”,這也是此套編鐘的一大特色。據(jù)說,犼是上古時期神獸之王,它的生性比較兇猛,四肢十分強健有力,威武軒昂,前腿直立、后腿左右分開蹲坐,昂首怒吼、有隨時騰躍奮起之勢,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霸氣和豪氣。天安門城樓前華表上的坐獸就是犼,華表柱頂之蹬龍對天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從整體造型上看,曾侯乙編鐘
的“佩劍銅人”更接近寫實的風格,而周天子長安鐘的“犼”更具有浪漫色彩。我們只能從遠古的神話中去想象犼的樣貌,角似鹿、頭似駝、耳似貓、眼似蝦、嘴似驢、發(fā)似獅、頸似蛇、腹似蜃、鱗似鯉、前爪似鷹后爪似虎。犼代表著一種力量,編鐘是權力的象征。犼的大膽運用恰與周天子長安鐘相得益彰,相輔相成,更加顯示出帝王的威嚴和氣勢。
記者:您和您的團隊潛心研究、精心設計打造的“周天子長安鐘”在今年就要面世了,請您談談這套編鐘的設計理念?
黃藤:我們在去年就已經(jīng)完成了這套編鐘的全部設計,湖北隨州的編鐘廠正在加班加點的為我們鑄造。編鐘廠的負責人拿到設計稿后驚嘆不已,竟數(shù)出了24 個世界第一,這套編鐘一經(jīng)問世就能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了。整套編鐘我們都做了精心的設計,大到支架的輪廓,小到立柱的圖案,用哪些具有象征意義的動物圖形,都做了很多的功課。還有編鐘上的銘文,是我自己親自用篆書書寫的,書寫完了以后,讓工匠鑄造的時候再加工,把它鑄到鐘上。當然,設計是有版權的,工廠不能再為其他人鑄造。所以,這套編鐘出廠后,將成為我國目前為止枚數(shù)最多、音域最寬、規(guī)格最高的一套編鐘!由于制造難度太大,工期可能會往后拖延一些,但時間不會太長,在今年內面世那是可期待的。
◎ 西安外事古樂團演出照
記者:可以看出您對中國古代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熱愛,對編鐘有著很深的感情!
黃藤:是的,我們從產生這個想法,然后到把這張圖紙畫出來,用了7年的時間。整個過程真的非常漫長,我親自帶領我們團隊的成員,他們來自中央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還有維也納、俄羅斯等海外歸來的留學生,我們不畏艱難、共同進退,把很多難題各個攻克。我訪問了隨州、武漢、河南等地,到他們的博物館、大學,到一些專家的家中拜訪,并與5 個造鐘廠取得聯(lián)系。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什么才是中國音樂的典型代表?也就是說,我們現(xiàn)在做出來的聲音,只有中國有的這種聲音是什么?其實有時候不那么容易找,我們的一些少數(shù)民族樂器還特別一點,漢族的就非常少了,因為很多漢族的樂器也都是外來樂器。在我們傳統(tǒng)音樂語言中,有什么是有我們自己的底蘊、文化、富有音樂性的代表,而且它不是一個小件的,它是具有規(guī)模的,那么唯獨是編鐘。編鐘的民族性,編鐘的規(guī)模、規(guī)格和編鐘聲音的這種特殊和這種震撼,是別的樂器很難取代的。
記者:這套編鐘的設計藍圖如此宏大,起名為“周天子長安鐘”應該是對它最準確的定位了!
黃藤:這個可以從古代編鐘的規(guī)格說起。從周代到漢代,它的禮樂制度是非常森嚴的,對樂器規(guī)制有很高的要求。哪一級別的人用什么樣等級的樂器,這有著嚴格的限制。據(jù)史料考證,天子四面懸掛鐘磬(宮縣);諸侯三面懸掛排列(軒縣);卿和大夫兩面懸掛(判縣);士只許一面(特縣)。所以,我們就把這個規(guī)制恢復到一個天子級別,現(xiàn)在的黃帝陵擺放著一套曾侯乙編鐘的復刻品,這樣就感覺規(guī)格是不夠的,我希望將來這套編鐘能用在黃陵的祭祀上。
西周的國都鎬京,就是現(xiàn)今西安的所在地。而曾侯乙編鐘屬于戰(zhàn)國后期,我認為這決不能再照搬曾侯乙的模式了,要用西周鐘的原形。特別幸運的是,在寶雞眉縣的楊家村就出土了西周時期的窖藏編鐘,我親自前往觀看并拍照,它給我們提供了單個鐘的完整標本,這樣我們就可以從鐘的形制上,從鐘的樣子上來進行仿制鑄造。
曾侯乙編鐘一共65 枚鐘。在古代,雖然整個十二律已經(jīng)形成了,曾侯乙編鐘上也記錄的非常詳細。但是當時的鑄造技術有限,校音完全是用人耳來聽,整套編鐘的音準和音色都會有一定的偏差,所以我們的樂團在用古代編鐘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困擾,這是不可避免的。周天子長安鐘一共用了111 枚鐘,從數(shù)量上多了將近50 枚,那造鐘的技術難度就變得很大了,現(xiàn)在的測量技術十分的先進,從音準、音域、音色各方面都要有所突破,是一個穿梭歷史的時代記憶。
記者:那這套編鐘的音域擴展了多少呢?
黃藤:拿鋼琴來做參照,比鋼琴的最低音大概只高了3 個音,比鋼琴的最高音高了3 個音。高音區(qū)達到了我們當初設計時的目標,但是低音區(qū)很難完成,廠家反復試驗論證,由于技術的原因無法達到預期,但是能做到現(xiàn)在這個程度已經(jīng)是世界最高水平了,目前無人能超越!
記者:曾侯乙編鐘早在1978 就出土了,它的仿制品全國也有最少十幾件。但為什么我們很難聽到編鐘音樂,感覺推廣有一定的難度,您絕對問題出在哪?
黃藤:首先,編鐘的音域和音準長期困擾著我們,在樂團參演的時候就有這個解決不了的問題。
第二,現(xiàn)在除了曾侯乙墓出土的一整套相對比較完整的編鐘外,其他地方特別是我們陜西出土的鐘,年代雖然很久遠,但是它在出土的時候并不是以一個樂隊形式來呈現(xiàn)的,而是以窖藏的形式,無法體現(xiàn)演奏的形式。那么想要把它盡可能的以傳統(tǒng)形式展示出來,讓人們能感受到它的古樸、古老、特殊,還要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和音樂習慣,怎么樣來兼顧這些東西,就成為一個非常難的難點。
第三,鑄造。我們似乎覺得現(xiàn)在鑄造技術已經(jīng)很發(fā)達了,想造什么都行了,但真正運用到實際的時候,在工藝上我們現(xiàn)在是完成不了的,包括合金的配比,體量的大小,音準的控制。
音樂發(fā)展到現(xiàn)代,西方音樂幾乎占據(jù)了我們的主流市場,你怎樣兼顧現(xiàn)代和古代?在音樂的理論技術要求上,實現(xiàn)和所有的樂器的一種對接和交互,這些都是必須要考慮和完成的。不然這套編鐘造出來就只能看不能用了!
記者:古樂團目前演奏的曲目應該已經(jīng)很難滿足套編鐘的功能了。目前有沒有考慮專門為這套編鐘量身創(chuàng)作一組新的樂曲呢?
黃藤:為這套編鐘量身打造的音樂,現(xiàn)在還在創(chuàng)作之中,因為他的音域很寬,我希望有一組樂曲能夠把這套編鐘的功能用到淋漓盡致。但這組樂曲一定是古樸和古風的,與中國傳統(tǒng)音樂能夠結合的,同時還要有現(xiàn)代人對審美的這種追求,對審美的這種滿足。
任何一次復古,包括文學上的運動,其實都是為創(chuàng)新服務的。沒有人可以回到古代生活,也沒有人愿意回到古代生活。我們只需要繼承這樣一種傳統(tǒng),用我們現(xiàn)代的審美和技術來賦予它新的生命。
曾有人提議,能否把我們古樂團演奏的曲目作為新年音樂會的主演曲目。我覺得這個想法很好,現(xiàn)在中國的新年音樂會都是學習西方的,主要靠西洋交響樂隊演奏。那么如果用“鐘鳴鼓樂”來完成新年音樂會的演出,這將是有代表性的能夠振興中國文化和彰顯文化自信的一次嘗試和努力。
一套編鐘、一個樂團、一組音樂,這就是我們追求的理想。
聽一曲西周雅樂,賞一首鐘鳴長安。這宮廷典雅的樂舞,這蕩氣回腸的鐘響。你仿佛置身于周天子宮殿內各路諸侯朝拜的宮宴之上。編鐘作為我國古代傳統(tǒng)的禮樂,是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瑰寶,是華夏文明的瑰麗壯闊。西安外事古樂團的亮相,不僅對編鐘文化的傳播具有積極的影響,也是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做出了貢獻。
黃藤是一個心懷天下的人,他不僅是高屋建瓴、膽識過人的教育家,也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音樂的傳播者、踐行者。他主持設計的“周天子長安鐘”是對中國古代禮樂之器的全新探索,他的造鐘壯舉,必將對傳統(tǒng)禮樂文化精神的傳承與發(fā)展產生非凡的意義。曾侯乙編鐘是我國古代的禮樂重器,周天子長安鐘則將為這個新時代創(chuàng)造出更輝煌的音樂盛宴。期待周天子長安鐘在不久的明天華麗登場,驚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