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關鍵詞:二維碼 現代法學教材 知識產權保護 數字鴻溝
二維碼又稱二維條碼,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guī)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圖形;在代碼編制上巧妙地利用構成計算機內部邏輯基礎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個與二進制相對應的幾何形體來表示文字數值信息,通過圖像輸入設備或光電掃描設備自動識讀以實現信息自動處理。常見的二維碼為QR Code(QR全稱Quick Response),是近幾年來移動設備上流行的一種編碼方式,它比傳統(tǒng)的Bar Code條形碼能儲存更多的信息,也能表示更多的數據類型。
二維碼應用根據業(yè)務形態(tài)不同可分為被讀類和主讀類兩大類。①被讀類業(yè)務。平臺將二維碼通過彩信發(fā)到用戶手機上,用戶持手機到現場,通過二維碼機具掃描手機進行內容識別。應用方將業(yè)務信息加密、編制成二維碼圖像后,通過短信或彩信的方式將二維碼發(fā)送至用戶的移動終端上,用戶使用時通過設在服務網點的專用識讀設備對移動終端上的二維碼圖像進行識讀認證,作為交易或身份識別的憑證來支撐各種應用。②主讀類業(yè)務。用戶在手機上安裝二維碼客戶端,使用手機拍攝并識別二維碼圖片,獲取二維碼所存儲內容并觸發(fā)相關應用。用戶利用手機拍攝包含特定信息的二維碼圖像,通過手機客戶端軟件進行解碼后觸發(fā)手機上網、名片識讀、撥打電話等多種關聯操作,以此為用戶提供各類信息服務。本文論及的二維碼應用,為主讀類業(yè)務應用。
一、二維碼在專業(yè)教材中的具體應用
近年來,專業(yè)教材中二維碼的應用越來越多,各專業(yè)類出版社相繼在自己的產品中添加此應用。作為一門既古老又現代的學科,法學所研究的社會現象既有歷史的脈絡,也有當下的回應,它所涉及的問題繁簡交錯,所呈現的內容體系復雜,因而法學教材在對相關知識進行講述時,若有背景知識的鋪墊與烘托、實踐案例的分析與思考、學術主流觀點的分享與了解,可讓讀者更好地體驗該學科教材“立體化”的延伸閱讀。其應用方式靈活多變、途徑各異。
一是掃碼呈現教材的延伸閱讀。紙質教材的篇幅總是有限的,需要借助二維碼“掃一掃”來獲得更多更完整的閱讀體驗?,F代法學教材常應用二維碼來鏈接背景知識、相關案例、學術觀點甚至具體法條,紙質教材僅呈現鏈接提示與導引,輔助有興趣有需要的讀者進行深入閱讀。以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侵權責任法》(第三版)為例。一改往日長串文獻附于章末的冗長做法,每章伊始設置二維碼于章名一側,“掃一掃”即可查閱本章參考文獻。同時,全書設置案例近百例,由小小二維碼方塊承載,置于文中。再以法律社出版的《外國法制史》(第六版)為例。該書設置二維碼數十例,內嵌外國法制史里若干名詞的背景知識,這對于讀者理解書本知識幫助甚多。但若在書本上一一列明,則背離了教材的初衷。二維碼的應用,給了讀者延伸閱讀的選擇權,也給了平凡教材更多的豐富體驗。
二是掃碼呈現配套資料。在法學教材配套輔助讀本中,習題、參考答案、技能訓練等學習資料也都可通過二維碼鏈接來獲取。在法律社出版的《證據法學》(第六版)中,每章在“導讀”欄目中嵌入二維碼,讀者在未進行該章知識學習時預先瀏覽其中的案例并作初步思考,待學習完章節(jié)知識后再鏈接二維碼重新思考案例,由此實現查漏補缺的實踐體驗,并可在鏈接中獲得分析提示,培養(yǎng)讀者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皰咭粧摺敝谐尸F的評析內容,解答風格與法考主觀題答題思路相似,也可一定程度上訓練學生的備考能力。
三是掃碼呈現動態(tài)視頻及有聲素材。二維碼可將動態(tài)視頻及有聲素材收入其中,在安靜的紙質媒介上視聽享受。這種形態(tài)較多地體現在法學教輔產品及綜合性教材中,如法律社出版的關于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培訓的相關產品。
四是掃碼呈現購買平臺及營銷內容。教材制作時將出版社的官網鏈接、微信公眾號甚至是營銷的二維碼印在封面或封底,借助二維碼制作教材的宣傳專題、購買鏈接等,可以進行低成本營銷推廣。無論是官網還是公眾號,二維碼都好似橋梁將不定期進行的相關營銷活動實時呈現,給讀者最新的閱讀體驗。
五是掃碼呈現查漏補缺。實踐中,可以利用教材二維碼鏈接客戶端上的評論、分享、轉發(fā)的功能,通過平臺留言與讀者互動,實時收集教材使用的反饋意見,為未來的修訂再版與選題策劃作參考,同時,也可對已出版紙質教材中出現的錯誤進行勘誤,適時保持教材的正確性與先進性。
二、二維碼應用于教材的風險思考
二維碼應用于教材,除了上述有利性之外,對于其可能帶來的風險,也要引起高度重視。
1.避免數字內容成為“法外之地”,規(guī)范鏈接內容的審查與監(jiān)管
二維碼初探紙質教材時,相關監(jiān)管及規(guī)制未盡規(guī)范,鏈接內容容易游離于三審三校制之外,這一點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在教材嵌入二維碼的早期實踐中,鏈接所提供的無形空間成了三審后不宜展現內容的安放之所,甚至由于早期二維碼平臺的搭建,作者個人自可完成,鏈接的平臺也容易成為作者展示個人觀點的出口,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風險性。出版社應全面加強數字內容的監(jiān)管,避免二維碼鏈接后的數字內容成為“法外之地”。編輯在審稿時 ,不但要審讀教材的紙質校樣 ,還要對其中二維碼鏈接的內容進行全面審查 ,如審查視頻、動畫、音頻、電子課件、文本、圖片等。同時,后臺資源在替換、更新時,變化的內容也必須經由編輯確認。
2.防范侵權違法風險,增強知識產權保護
在紙質教材中嵌入二維碼獲得延伸閱讀體驗的同時,也需要謹防由此造成的知識產權侵犯的風險。后臺資源中存放的視頻、音頻、課件、文本與圖片,需要確保獲得相應授權, 在保障知識產權的前提下進行,切勿讓二維碼成為非法搬運知識的助手。如同紙質教材中配置圖片及案例一樣,二維碼中承載的相關資源,出版社要切實做好知識產權的規(guī)范授權及保護工作。對于出版社來說,既要增強鑒別能力,不侵犯他人的數字資源版權;又要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加強內部管理,使自身的資源不被他人侵害。在實踐中,有些出版單位僅在投稿須知或者出版說明里注明版權歸其所有,就將未經作者授權的電子版文章通過網絡鏈接與二維碼連通;在未獲得作者授權的情況下,一些出版單位還將科研成果使用在約定范圍之外。凡此種種,皆屬于侵犯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行為。出版工作者及出版單位務必提高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
3.加強鏈接資源維護,不讓圖書二維碼誤入“歧途”
圖書配備二維碼,在某種程度上是物超所值的體驗,獲得了讀者的青睞,但二維碼嵌入不是一勞永逸的行為。隨著學科建設的完善、相關知識的更新,教材二維碼后臺放置的數字資源也需要隨之完成自身的修改與更新。實踐中,一些出版機構與相關商家尤其是培訓機構合作,將承載廣告內容的二維碼置于圖書封底,淪為商家廣告的代言人。更有甚者,一些圖書附帶的二維碼,僅供新書出版后一段時間內使用,逾期則無法顯示。同時,因二維碼本身技術要求不高,制作和發(fā)布都較為簡單,容易被釣魚網站或非法軟件與程序利用,二維碼一經掃描進入,讀者的個人信息和數據有被盜取或篡改的風險。出版機構應建立健全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并通過完善系統(tǒng)、監(jiān)測漏洞、攔截病毒等手段,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測存儲終端,防止因數字資源被改變或篡改,影響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發(fā)生信息丟失、鏈接失效或鏈接內容與紙質內容不匹配等問題。相關管理人員還需不斷學習和研究,爭取最大限度地保障數字資源安全。
4.嚴格編制質量控制,避免錯誤識別風險
圖書在編輯與制作過程中,因種種原因可能會出現印刷質量偏低、尺寸不規(guī)范、對比度不足、位置不易識別、條形碼不唯一、錯誤率高、超期使用等問題。此類情況容易造成閱讀識別困難甚至無法識別,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實踐中,編輯在對圖書內容進行二維碼鏈接提取與存儲時,需要生成若干鏈接并需逐一對應審核。以筆者負責的教材出版為例。在前述教材中,整本書嵌入的案例與條文鏈接多達二十余處,應技術部門的要求,每個鏈接對應一個二維碼,而所有二維碼的外觀用肉眼根本無法辨識,實際嵌入時,編輯需逐一掃碼核對。盡管如此,后期印刷時,也有可能出現印刷不清晰,難以掃碼閱讀的情況。這就要求出版機構在規(guī)范和準確使用二維碼時,還需要嚴格編輯、印制的質量,避免錯誤識別風險,保障讀者的良好閱讀體驗。
5.謹防數字鴻溝,暢通無差別閱讀
數字鴻溝體現了當代信息技術領域中存在的差距現象。處于鴻溝的“不幸”一邊,就意味著他們很少有機遇參與到在線的教育、培訓當中?,F代法學專業(yè)教材無差別地面向全國各年齡段有志于學習法學的讀者,除莘莘學子外,社會人士及年長者亦會有之。要謹防二維碼鏈接帶來增值閱讀的本意錯誤地減損了此類讀者的閱讀體驗,對于有此類需求的讀者,可通過讀者熱線予以反饋并提供相應補充材料的紙質閱讀,保障讀者權益。以筆者所在的出版機構為例。我們常年開放讀者熱線,提供電話及郵件無障礙反饋平臺,讀者在使用圖書的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通過平臺直接與責編溝通。
綜上,隨著二維碼在現代專業(yè)教材中的使用探索,其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可能性。作為法學教材,更應該首先考慮嚴格質量控制、避免錯誤識別,確保一一對應。同時,教材鏈接的二維碼內容尤其是案例評析,皆為作者團隊編寫加工完成,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且對于所有的案例內容和鏈接的法條內容,結合讀者反饋及立法動態(tài),我們也應做好定期維護與更新。
三、結語
二維碼的運用,不僅是作為技術手段在現代專業(yè)教材中的有益嘗試,更是在新媒體融合背景下提供了一種鏈接的思路與方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形態(tài),是古往今來各種知識、觀念、理論、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結果。”現代的專業(yè)知識,特別是法學專業(yè)知識,不僅需要教義學意義上的融通,更需要跨學科、跨背景的鏈接。藉由二維碼,薄薄紙本也能令讀者遨游法學的專業(yè)知識海洋。
作為連接紙質媒體和數字媒體的一座橋梁,二維碼無疑是教材中不可或缺的有利幫手。將二維碼應用于立體化教材出版是新媒體融合下教材數字化的有益嘗試,也是教材數字化建設的重要形式。紙質媒體和數字媒體深度融合,也將是未來專業(yè)教材發(fā)展的方向。
在這一探索的過程中,需要出版社、編輯、作者及讀者的共同努力。以筆者所在的出版社為例,法律出版社專門發(fā)布《關于進一步規(guī)范在社版圖書中加印二維碼內容審核的通知》,旨在切實防控出版經營風險。其中,要求出版圖書的二維碼鏈接內容均須放在社內服務器上;將二維碼作為圖書內容的延伸,嚴格履行三審三校制,與書稿內容不一致的,須單獨報送,對涉及重大選題備案的內容,須按規(guī)定履行重大選題備案程序;作者微信和個人公眾號、外單位微信公眾號以及網址生成的二維碼,不得加印在圖書中。具體到編輯個人,增強風險防范意識,正確看待二維碼的使用,充分發(fā)揮其增值功效,為工作助力。
同時,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是潛在讀者的個體,也需因應時代的變化,加強與社會的連接,消除數字鴻溝,豐富社交的新時代體驗。如此,方能更好地感受新時代給予我們的良好體驗。
參考文獻:
[1]和慶娣.二維碼在立體化教材出版中的應用初探[J].新媒體研究,2019(4):35-36.
[2]董瑞.二維碼在教材出版中的應用——以科技類高等教育教材為例[J].傳播與版權,2019(7):75-77.
[3]錢新艷.“互聯網+”時代教材出版中的二維碼應用及“紙”“數”融合實踐思考——以醫(yī)學類高等教育教材為例[J].科技傳播,2020(5):70-73.
[4]高超 段春波.條形碼在科技期刊應用中的風險及管控對策探究[J].科技與出版,2021(1):119-122.
(作者單位系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