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璉
青海省婦女兒童醫(yī)院,青海 西寧 810000
手術室是醫(yī)院開展醫(yī)療服務和救死扶傷的重要科室之一,此科室的救治水平和護理水平直接影響手術室搶救效果,因此手術室護理工作相比其他科室的要求更高,工作任務更重。在手術室中患兒作為特殊群體之一,其年齡小,身體自控能力差,器官發(fā)育不全,表達能力欠缺,在手術室治療中很容易發(fā)生各種不安全事故,導致患兒面臨極大的生命風險。為此,我院提出在小兒手術室治療中加以安全護理措施,具體分析報道如下。
1.1基礎資料 選擇2020年1月~6月來我院手術室就診治療的患兒為本次研究目標,從中抽選出100例按照隨機雙盲法均勻分成兩組,對照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齡1~12歲,平均(6.38±1.22)歲;觀察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齡1~13歲,平均(6.56±1.51)歲。2組基礎資料對比無顯著性差異,有可比性,結果P>0.05。
納入標準:符合手術治療指征;患兒家屬知情并自愿同意參與此研究;本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惡性腫瘤;精神失常;智力障礙;凝血功能障礙;傳染病以及配合度極差者。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兒行手術室安全護理,具體護理內容如下:(1)術前溝通、互動?;純菏懿∏檎勰?,面對陌生環(huán)境感到緊張、害怕、恐懼,甚至部分患兒出現(xiàn)哭鬧、掙扎情況,為了安撫患兒的情緒,護士應合理掌握溝通方式,以鼓勵、表揚、贊美等語言激勵患兒,如你好棒!你好勇敢等,對于積極配合的患兒給予獎勵和表揚,利用動畫兒歌、零食、玩具、游戲等轉移患兒的注意力,通過握手、擁抱、摸臉等增進與護士的信任關心,穩(wěn)定其不良情緒[1]。(2)術前指導。向家屬說明手術流程、必要性和麻醉風險等,讓家屬陪同患兒,通過撫觸方式給予安全感,出現(xiàn)麻醉反應及時處理和安慰,避免患兒不良情緒導致生命體征異常,叮囑家屬配合醫(yī)護人員照顧患兒的身體和心理感受,仔細核對患兒的信息,術前4h務必禁食,加強胃內容物排空,清點手術器械和急救用品,檢查手術室設備的運行情況,提前準備好約束帶和布單,以免患兒進入手術室后情緒激烈。(3)手術室護理。用棉墊鋪在手術臺上,再次核對患兒信息,并由家長陪同,指導患兒保持舒適體位,主動與患兒進行語言或非語言交流密切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調整手術室內溫度(25。C左右)和濕度(55%),定時測量患兒的體位,對無需裸露的部位用保溫毯遮蓋,術中使用的輸液和沖洗液全部加熱處理,以免造成低體溫現(xiàn)象,整個手術過程注意無菌消毒操作,以免造成感染,手術動作要輕柔、快速,術中吸氧時可在濕化瓶中加入加溫無菌水,整體做好保溫護理。術畢調整病房內溫度,用保溫毯包裹患兒的身體,身體下方放置變溫毯,確?;純旱捏w溫恒定,防止下降,待患兒麻醉消退后,應加強護理照顧,由專業(yè)陪護人員監(jiān)護,以免術后疼痛感導致患兒出現(xiàn)異常行為,增加臨床護理難度,影響手術效果[2-3]。
1.3觀察指標 采用QLQ-30量表評估患兒的軀體、情緒、認知和健康狀況,每項100分,得分與結果成正比。統(tǒng)計調查2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的質量評分,評估指標包括知識宣教、體溫監(jiān)測、保溫護理和并發(fā)癥預防,每項25分,分值與護理質量成正比。
1.4統(tǒng)計學方法
2.1QLQ-30評分對比 觀察組護理后的QLQ-30評分相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QLQ-30評分對比
2.2護理質量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兒家長對各項護理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差異顯著,P<0.05,見下表2。
表2 護理質量評分對比
隨著醫(yī)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對健康重視度的提高,廣大患者對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手術作為治療疾病的最佳手段,但是其手術室護理在臨床中的作用不斷增強,由于手術室環(huán)境的復雜化和患兒的特殊化,導致手術室風險大大增加。
研究顯示,觀察組患兒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質量評分均比對照組高,統(tǒng)計差異大。由對比差異證實,安全護理不僅能控制患兒的病情,還能保證患兒安全、舒適的完成手術,減輕身體痛苦,降低臨床不安全事件的發(fā)生,規(guī)避護患矛盾。
綜合上述,給予患兒實施手術室安全護理不僅能規(guī)避術中護理風險,還能提高患兒的治療舒適感,改善預后康復效果,值得臨床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