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政文
棗莊市嶧城區(qū)人民醫(yī)院,山東 棗莊 277100
十二指腸潰瘍是一種消化性潰瘍,臨床上較為常見,其主要是受到胃液消化作用的影響,進而可造成患者十二指腸黏膜遭受炎癥刺激后,受到損傷,臨床上可表現(xiàn)為上腹脹痛等不同類型的不適疼痛等癥狀,如不及時治療,嚴重者可損傷黏膜下血管,造成出血甚至穿孔[1]。對于伴幽門螺桿菌陽性者,目前主要通過抑酸類藥物聯(lián)合治療。奧美拉唑三聯(lián)治療通過聯(lián)合奧美拉唑、阿莫西林等藥物,可緩解患者腹部疼痛等癥狀,但總體治療效果欠佳[2]。埃索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以埃索美拉唑為主,其作為一種新式的質子泵抑制劑,可對機體的胃酸分泌起到明顯的阻礙及抑制性作用,目前可將其用于治療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潰瘍等臨床潰瘍性病癥[3]。本研究旨在探討埃索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對幽門螺桿菌陽性十二指腸潰瘍患者胃腸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從本院收治的幽門螺桿菌陽性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中選取100例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將選例時間控制在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之間,并將其分為兩組:試驗組、對照組,兩組均包括50例幽門螺桿菌陽性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分組標準主要參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統(tǒng)一進行。其中對照組26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21~70歲,平均(56.71±4.50)歲;潰瘍直徑0.52~3.32 cm,平均(2.21±0.14)cm;潰瘍數(shù)量:1個20例,2個30例;病程2~22個月,平均(12.90±2.21)個月。觀察組2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23~70歲,平均(57.12±4.88)歲;潰瘍直徑0.48~3.27 cm,平均(2.19±0.25)cm;潰瘍數(shù)量:1個22例,2個28例;病程2~24個月,平均(13.05±2.39)個月。兩組患者以上所涉及的基礎性臨床資料經計算比較,P>0.05,提示其數(shù)據(jù)差異在統(tǒng)計學研究過程中,無意義,組間可進行對比。本次研究已經由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統(tǒng)一審定并通過實施。診斷標準:參照《消化性潰瘍防治指南》[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經比較與上述涉及的診斷標準基本保持一致的患者;近3個月內未服用過H2受體拮抗劑者;此次研究均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定自愿接受治療的證明文件等。排除標準:患精神性疾病者;所提供的臨床資料及數(shù)據(jù)不完善或依從性較差不愿完成治療過程者;患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等。.
1.2方法 將奧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應用于對照組患者:使用奧美拉唑腸溶片(上海信誼天平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0124,規(guī)格:20 mg/片)口服治療,20 mg/次,2次/d;克拉霉素片(上?,F(xiàn)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783,規(guī)格:500 mg/片)口服治療,500 mg/次,2次/d;同時聯(lián)合阿莫西林膠囊(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20044605,規(guī)格:0.5 g/片)口服治療,1 g/次,3次/d。
1.3觀察指標 ① 胃腸功能。潰瘍愈合情況參照《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5],痊愈:潰瘍減小程度在90%以上;有效:潰瘍減小程度在45%~89%之間;無效:潰瘍減小程度44%以下?;颊叩呐R床總有效率的計算公式可參照以下公式進行:(有效例數(shù)+痊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統(tǒng)計并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的緩解時間,包括腹脹及腹痛緩解時間。② 免疫功能。分別于治療前后抽取兩組患者外周血3 mL,使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兩組外周血CD3+、CD4+及CD8+水平,并計算CD4+/CD8+值。③ 生活質量。使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QOLI-74)[6]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水平的變化程度。其指標主要包括生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物質生活水平及社會能力水平4個方面,每項分值范圍均為0~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高。
2.1胃腸功能 試驗組與對照組患者潰瘍愈合總有效率分別為94.00%、78.00%,試驗組高于對照組,且試驗組腹痛及腹脹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胃腸功能對比
2.2免疫功能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較治療前相比,均呈現(xiàn)明顯上升趨勢,且試驗均高于對照組;而外周血CD8+水平均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對比
2.3生活質量 治療后,兩組患者物質生活、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社會功能4個維度的評分較治療前相比,均呈現(xiàn)明顯上升趨勢,且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 分)
十二指腸潰瘍的主要病因在于胃蛋白酶及胃酸的不斷侵襲,使十二指腸黏膜的防御能力失衡,大量胃酸激活胃蛋白酶,使其消化自身的腸黏膜,進而導致十二指腸潰瘍的發(fā)生。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奧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進行治療,其對于由組胺、五肽胃泌素等誘發(fā)的基礎性胃酸具有持久的抑制作用,隨胃酸分泌量降低進而升高胃內氫離子濃度指數(shù)(pH)水平,但對于幽門螺旋桿菌陽性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總體性治療較差[8]。
埃索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是一種將所治療的藥物相聯(lián)合使用的治療方式,所涉及的主要藥物有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與阿莫西林。通過對本研究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對照組患者的潰瘍愈合總有效率較試驗組而言,呈現(xiàn)明顯降低趨勢,腹痛及腹脹緩解時間較試驗組而言,明顯延長,同時物質生活、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社會功能水平4個方向的分數(shù)較試驗組而言,均呈現(xiàn)明顯降低趨勢,表明埃索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可有效緩解幽門螺桿菌陽性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其出現(xiàn)的臨床癥狀,同時可顯著改善生活質量水平,與孫廣紅[10]的研究結果相符。T淋巴細胞屬于白細胞的一種類型,存在于機體淋巴管的淋巴循環(huán)液中,可在機體的免疫應答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而外周血CD8+水平低于對照組,表明埃索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可改善幽門螺桿菌陽性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免疫功能,進而促進病情恢復。
綜上,埃索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可有效緩解幽門螺桿菌陽性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臨床癥狀,增強其胃腸功能,同時可顯著改善其免疫功能及生活質量,值得進一步臨床推廣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