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錫徐上世紀70 年代末,新加坡成立第一個老人活動中心,首次采用“樂齡中心”這個名稱,此后,避開“老”字的“樂齡”就沿用開了。"/>
文/圖>>>洪錫徐
上世紀70 年代末,新加坡成立第一個老人活動中心,首次采用“樂齡中心”這個名稱,此后,避開“老”字的“樂齡”就沿用開了。我很欣賞這個健康積極的婉詞。
幾個月前,邁進七旬的我突然醒悟:老了,亟須落實養(yǎng)老之地!通過在老年公寓食堂“試吃”了三頓之后,我們老兩口果斷拋棄了老宅的冗雜裝備,輕裝進“樂齡”。親友們都很驚詫:“你?養(yǎng)老院?”我的回答很簡單:把有限的生命從買汰燒中解放出來,去品嘗“無用”之樂。
別了,我的生活慣性,連同我的老宅院;別了,老宅院里親植的西窗芭蕉、南墻葡萄、紅梅金橘石榴海棠們……失落感油然而生!但我想,不妨把失落裝進回憶的檔案袋帶到“樂齡”,裹著歲月包漿的回憶就是養(yǎng)老的佐料。我還把老宅的臘梅、紫藤、木槿、芭蕉和鳶尾移植到了“樂齡”,讓它們伴我續(xù)舊緣而交新歡。
喜鵲報春第一聲開始,“樂齡”的梅李荊棠、桃櫻瓊鵑輪番亮相,花訊不斷。還有二十多棵大紅山茶花從殘冬開到仲春。一日,我探幽北院,突然發(fā)現(xiàn)在轎亭外山茶樹下的草地上,不知是誰用尚未褪色的山茶落花搭成了一個美麗的紅心。驚喜之余,我拍下照片發(fā)到朋友圈。
三天后午飯時,70 歲自稱小許的鄰桌興沖沖過來說:“謝你傳播,我和老胡(80 歲)合作的‘樂齡愛心’成小網(wǎng)紅了!”又過了三天,87 歲的李老攜夫人為褪色的愛心添蓋一層新鮮落花,還在中央加了一朵花點睛。再過三天,花朵有些枯萎了,我們老兩口撿拾了一袋新落花趕到現(xiàn)場去增補,卻發(fā)現(xiàn)紅花心沒了!原來是園林師傅們正在實施計劃中的割草掃花呢,等他們收工,我們在原地再造了一個樂齡愛心,并在花心里鋪上了一把紅彤彤的天竺子……
物質(zhì)的花心總要枯萎,愛心精神卻會深植。
以樂齡之心豁達從容地度過晚年,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的人生哲學、人生藝術,晚晴藝術的創(chuàng)造者,就是樂齡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