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艷,宋錦霞,樸今蘭,禹美花,金銀珠,朱婷婷,崔春玉,金順姬
(延邊婦幼保健院,吉林 延邊)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延邊州婦女兒童健康狀況發(fā)生了明顯的改善,婦幼健康服務能力缺如,廣大農村和邊遠地區(qū)缺醫(yī)少藥,逐漸使得婦女兒童的健康水平獲得不斷的提高,婦幼保健事業(yè)得到轉變[1,2]?,F(xiàn)對2018 年至2020 年延邊州婦女兒童健康狀況進行分析。
2018 年至2020 年全州孕產婦死亡人數(shù)分別為2 例、2例、0 例,死亡率分 別 為17.69/10 萬、17.59/10 萬、2020 年無死亡,死亡原因為妊娠期高血壓、肺癌腦轉移、過敏性休克和產后出血。從2018 年、2019 年吉林省和延邊死亡率對比,延邊州高于吉林省,分析原因主要為本州助產機構產科能力建設不足、個別產科醫(yī)生對高危因素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孕產婦死亡;另外本州活產數(shù)逐年下降,基數(shù)下降明顯。
2020 年新生兒死亡人數(shù)13 人(占比2.16‰),嬰兒死亡人數(shù)為17 人(占比2.16‰)、5 歲以下嬰兒死亡人數(shù)為29 人(占比3.68‰),2018 年三率分別為2.85‰、4.08‰、4.94‰,2019 年分別為2.64‰、3.21‰、4.53‰。從數(shù)據(jù)來看,本州兒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兒童保健管理處于相對較好的前景。
2020 年,早產或低出生體重、其他消化系統(tǒng)疾病、其他神經系統(tǒng)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是5 歲以下兒童死亡前5 位原因,占全部死因的73.6%。
全州5 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維持在較低水平。2020 年全州5 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為0.20%,2018 年為0.28%,2019 年為0.25%,見圖1。
圖1 2018 年至2020 年全州5 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變化趨勢
2020 年全州5 歲以下兒童貧血患病率4.88%,2018年、2019 年分別為7.48%、5.53%。
2020 年全州出生缺陷數(shù)為80 人,出生缺陷率為94.83/ 萬,2018年、2019年分別為115.19/ 萬、96.27/ 萬,出生缺陷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大大提高了新生兒人口素質和兒童健康水平,這具有重要的意義。
2.1.1 提供全方位孕期保健服務
規(guī)范產前檢查,豐富服務內涵。建立孕前服務窗口,為備孕夫妻提供科學準確的生育力評估以及孕前準備指導,使其可以樹立一種較為科學的孕育觀念[3]。鼓勵助產機構建立符合標準的孕婦學校,從而有效提高夫妻雙方及家屬關于孕期事項的知曉程度。
開展艾滋病、梅毒、乙肝等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及干預工作,并為婦女兒童免費提供傳染病篩查,從而有效掌握該地區(qū)的傳染病情況,并針對已感染人群提供科學的干預治療,有效阻斷傳染性疾病的母嬰傳播,保障母嬰安全。
針對妊娠期女性,加強對其的心理干預、飲食指導等,加強對妊娠期相關疾病的專病管理,全面保障孕婦的身心健康,與此同時,有效提高婦產科的服務能力,不斷改善產婦的分娩體驗。
2.1.2 推進產后保健服務
加強產后訪視。國家為所有產婦提供產后1 周、產后42d 的免費醫(yī)療檢查服務,指導其科學地進行產后保健、母嬰喂養(yǎng)、產后避孕,產后訪視率2018 年、2019 年、2020 年分別為97.34%、97.43%、98.27%,均維持在較高水平。
推進產后康復。各級醫(yī)療機構針對產后乳腺護理、盆底功能康復等特殊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要積極開展,對于社會人員辦醫(yī)要給予支持與鼓勵,但需要進行規(guī)范化管理,有效提高對各級醫(yī)療機構的管理水平,從而有效滿足社會對于健康服務的需求。
2.2.1 提高兒童健康管理水平
對于危重新生兒需要加強對其的救治水平。實施早產兒專案管理,并對其推動開展袋鼠式護理,從而有效提高早產兒的生存質量,推廣早期基礎保健、新生兒復蘇等適宜技術,使得新生兒的保健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4,5]。
對于新生兒的訪視工作要加強管理,為家屬提供新生兒喂養(yǎng)、疾病預防等方面的宣教與指導,以及早發(fā)現(xiàn)異常并進行及時處理,大大提高新生兒的治療率。
對于7 歲以下兒童亦要加強系統(tǒng)管理。根據(jù)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規(guī)律,定期對其進行身體檢查(體格檢查、生長情況、聽力及視力檢查、智力評估等)與心理評估,并為家長提供有關兒童成長的個體化健康指導。
2.2.2 加強兒童疾病防治
針對兒童的重大疾病要加強科學防治力度。在國家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中將兒童心理和行為發(fā)展問題的早期篩查納入其中,有效保證其視力、聽力、肢體、智力等的早期篩查。近年來,兒童近視率提高,因此需要加強其近視與口腔疾病的防治力度,指導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開展眼與口腔的保健服務,尤其是應針對7 歲以下兒童而言,為其建立視力、口腔健康檔案,并每年為其進行一次免費檢查。另外,還需要加強近視的健康宣教工作,提升社會對于近視的防控意識。
2.2.3 改善兒童營養(yǎng)
實施嬰幼兒喂養(yǎng)策略。有效指導家長對嬰兒進行科學喂養(yǎng),并不斷提高相關醫(yī)護人員的科學喂養(yǎng)知識和技能。創(chuàng)新愛嬰醫(yī)院管理,推動醫(yī)療機構開展喂養(yǎng)指導,宣傳母乳喂養(yǎng)的優(yōu)點。
努力改善貧困地區(qū)兒童營養(yǎng),2016 年,國家啟動貧困地區(qū)兒童營養(yǎng)改善工程,每天免費為6-24 月齡嬰幼兒提供1 包輔食營養(yǎng)補充品,并不斷加強科學喂養(yǎng)的健康宣教工作。2018 年至2020 年,受惠人總數(shù)為29689 人。
加強監(jiān)測和預防兒童肥胖問題。為預防和減少兒童肥胖的發(fā)生,應對兒童的生長發(fā)育進行監(jiān)測和評價,加強個性化營養(yǎng)指導,加強體育鍛煉。
2.2.4 促進兒童早期發(fā)展
科學推進兒童早期發(fā)展工作,組織編制相關教材和科普讀物,加強師資隊伍培養(yǎng),對于工作規(guī)范和標準要進一步完善,引進國際兒童發(fā)育監(jiān)測服務包,并針對我國兒童具體情況制定發(fā)育篩查量表,有效促進兒童早期發(fā)展均等化。
2.3.1 全面保障婦女健康
開展婦女常見病的防治工作。加強婦女常見病篩查,逐步提高婦女常見病篩查率,2020 年為84.22%。加強防治宣傳,提高自我保健意識與能力[6]。
推進婦女重大疾病防治,并依據(jù)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地域等進行有重點的普查治療工作。為農村婦女實施宮頸癌、乳腺癌篩查計劃,提高該疾病的早期診斷率和治療率。另外,還需要加強對女職工的職業(yè)防護。
2.3.2 推進青春期和更年期保健
針對青春期人群,要在學校和社區(qū)大力開展生殖健康和艾滋病預防教育,提高青少年性健康和生殖健康水平。鼓勵青少年合理飲食,控制體重。
針對更年期人群,要大力開展大眾化的健康宣教,并為其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鼓勵各級婦幼保健機構開設更年期診所,推進更年期保健專業(yè)建設,不斷提高該時期女性的生活質量。
2.4.1 全面推進一級預防
針對出生缺陷這一問題,各級醫(yī)療機構要不斷加強其健康宣教工作,積極開展婚檢、孕檢。2018 年至2020 年,共為18696 名計劃懷孕夫婦提供免費檢查,并為近16873名生育婦女免費補充葉酸[7]。
2.4.2 不斷加強二級預防
對于產前檢查的覆蓋范圍要不斷加大,并不斷加強人員培訓和網絡建設,對于遺傳咨詢、細胞遺傳等適宜技術要不斷地加強管理與推廣,2018 年至2020 年全州產前篩查率分別為56.18%、87.44%、88.73%。
2.4.3 逐步落實三級預防
將新生兒疾病篩查范圍不斷擴大,重點抓好苯丙酮尿癥、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退、聽力障礙篩查。對于伴有出生缺陷新生兒應加強救治保障,并逐步擴大大病保障范圍,推進將先心病、血友病、唇腭裂、尿道下裂、苯丙酮尿癥5 種出生缺陷疾病納入其中[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