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采宜
團隊精神是一些老板們無比喜愛的熱門概念,團隊意識的背后,潛臺詞是什么?
所謂統(tǒng)一思想實質(zhì)上是用一種思想覆蓋其他的思想,所謂企業(yè)文化多半是以一種文化去覆蓋其他的文化,如果大腦和心靈可以比作一張磁盤,那么洗腦就是把你先格式化了,消滅你腦子里原先的內(nèi)容,強行寫上他自己認可的內(nèi)容。
天文上的一個周期是兩千年,而這兩千年,或許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輪回。從物質(zhì)的豐裕到精神的自由,仿佛在此岸和彼岸之間有一座形而上的橋梁,走過這座橋,人類將學(xué)會獨立思考,坦然面對孤獨進入一個新的文明時期,一個理性清明的時代。水瓶時代是一個自我的時代,人類逐漸從群體依賴走向精神的獨立,通過追問自己的內(nèi)心,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追求所謂共同理想,讓宗教特權(quán)假借“神”的名義或者“神圣” “崇高”“團隊精神”等各種名義來剝奪個人的權(quán)力。
人類作為一個群體,兩千年一個成長周期, 作為一個個體,二十年就是一個周期。
兒子十六歲生日的時候說:“我很孤獨!”
“孩子,對于你來說,成年就意味著從‘雙魚時代走向‘水瓶時代。孤獨是成熟的標志。人在群體中生存,但精神、情感和意志都應(yīng)該不依附于群體,自我意識的覺醒,是精神走向獨立的開始,同時也是孤獨的開始。”
作為一名早已習(xí)慣孤獨的媽媽,我接著說:“每個人本質(zhì)上都是孤獨的,就像每棵伸展向天空的樹,藤與藤是相互糾纏著生存,而樹與樹的交情不過是每一陣風(fēng)過時,以樹枝頜首互致問候。具有獨立的思想、情感和獨立個人意志的人是樹,而不是藤,藤可以攀緣、依附、糾纏,但樹不可以,每一棵健康的樹都是孤獨地刺向蒼穹?!?/p>
這是一個缺乏信仰的時代,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不需要早請示、晚匯報,跟某個組織“交心”來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這是個娛樂的時代,群體意識主導(dǎo)的僅僅是對時尚的追逐,還有所謂的團隊意識、團隊精神。信仰的激情早已淡去,在團隊的閹割血腥中尋求認同感的無非是恐懼面對布滿困惑的認知蛛網(wǎng),而在認知蛛網(wǎng)里尋求自己的坐標是每一顆自主和獨立的靈魂所必須經(jīng)歷的心理過程。
最可怕的不是沒有信仰,而是沒有理性。在過去的兩千年,科技的發(fā)明讓人類不斷擺脫物質(zhì)的桎梏,但大多數(shù)人沒能擺脫權(quán)力意志和宗教狂熱的精神桎梏。畢竟有不少人愿意在團體意識的血腥里尋找子宮的安全感和依賴感。既然精神的自在是以獨立存在的意識為前提的,那么孤獨是我們每一個人必須經(jīng)歷的成人禮。
擺脫精神桎梏,某種意義也是精神和情感走向孤獨的過程。武俠小說經(jīng)常用“冰雪聰明”來形容有靈性的人,聰明是冷靜的,如冰如雪。理智是堅硬的,一樣如冰如雪。
人類必須有足夠的堅強面對孤獨,才能真正享受獨立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