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雙
方城縣中等職業(yè)學校 河南 南陽 473200
對于中職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成長的關鍵階段,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容易受到各種新聞媒介及不良文化的影響,可能使其在思想上偏離正確的方向,而音樂教育是文化精神的主要載體,具有十分豐富的內(nèi)涵,深入分析實施音樂教育,使其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對于提升學校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都具有十分積極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討論教學法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對教學內(nèi)容通過全班或小組討論,發(fā)表看法,進行辯論,得出結論,從而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平時的音樂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nèi)容,有意識的設置一些思政教育方面的問題,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思想得以升華。如在本人所寫的教案《君子行》一課中,其中的一個問題是這樣設計的:請結合生活中的實例來談談你對“天行健,君子以厚德載物,地勢坤,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兩句話的認識。對于這個問題,可以分組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一方面使學生深刻體會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集體榮譽感教育等,從而提高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
為了更好地將思政教育融入音樂課堂,在平時的歌曲選擇上,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經(jīng)典的愛國歌曲和紅歌作為教學曲目。這些歌曲不僅避免了那些消極頹廢、低俗不堪的靡靡之音對學生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而且紅歌或曲調(diào)優(yōu)美或氣勢磅礴,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藝術,其旋律和歌詞都很貼近生活,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真實生活和精神狀態(tài),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和為理想勇于奮斗的信念和勇氣。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融合思政教育,讓我們的學生在獲得了更多的音樂知識的同時,更讓他們的思想品德得到了提升。
音樂教學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目的在于通過音樂的生動性、多元性、豐富性等特征,讓學生在實踐中真切的感受樂曲的情感及其體現(xiàn)出的道德情操。
(一)教師在教學進入尾聲時,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
教師在對本節(jié)課進行總結時,要結合教學內(nèi)容,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如以教案《君子風》為例,本人是這樣進行教學總結的:今天我們學習的《君子行》這首經(jīng)典的創(chuàng)作歌曲,其內(nèi)容詮釋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君子之風。對于中華民族來說,正是因為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中華文明才能綿延千年而從不斷絕,英雄的中華民族才能海納百川、生生不息;對我們年輕人來講,請用自強不息的態(tài)度去追尋你的夢想,請用厚德載物的氣慨去修身養(yǎng)德,唯此方可在這天地間做到一往無前、揮灑自如。
(二)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進行評價或反思,檢測其對思政教育的領悟能力。
在課程進入結尾時,一般是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進行總結和概括,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把這一環(huán)節(jié)交給學生,這樣做不僅符合現(xiàn)代的教育理念,而且還可以檢測學生在這節(jié)課中究竟學到了些什么,感悟到了些什么,尤其是在情感價值觀方面,可以讓學生大膽發(fā)言,檢測學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感受能力和領悟能力。
(一)利用校內(nèi)文藝活動,提高學生的思政覺悟。
在每年舉行的全校合唱比賽中,我們可以選取《映山紅》、《我和我的祖國》等這些經(jīng)典愛國歌曲作為參賽曲目,在組織學生排練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手段引導學生觸摸歷史、感知現(xiàn)實,在歌聲中領悟黨和人民的魚水情深及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在音樂活動中滲透思政教育的內(nèi)容,促進人文文化的發(fā)展。
作為中職生來說,其文化素質不高,自制力差,容易自暴自棄,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召開主題班會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主題班會最有效的形式就是選取一些和班會主題相關的聲樂作品來讓學生演唱。如本人在設計以“理想信念”為主題的班會時,選取了兩首歌曲作為這次班會的素材。一是2018年上映的國產(chǎn)電影《我不是藥神》的主題曲《只要平凡》,這部電影演繹的是各色小人物生存的艱難和為生活付出的努力,在致敬小人物的同時,也是對深刻的生命主題的理解。這首歌曲不僅符合學生的口味(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愛唱通俗歌曲),而且歌詞非常契合這次班會的主題,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起到應有的效果。二是用《我相信》這首歌做為本次班會的壓軸曲目,這首歌曲曲調(diào)高昂,無論是旋律還是歌詞都使人激昂振奮,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在這樣的音樂情緒中,再次堅定了學生永不妥協(xié)的堅定信念和積極向上的拼搏精神。
(一)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既要顧全大局,又要兼顧少數(shù)。
眾所周知,中職生大部分的文化基礎薄弱,綜合素質不高,因此,在具體的課堂實施中,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與能力,盡量把問題設計的言簡意賅,符合中職生的理解能力與認知水平;同時,要把問題進行分層設計,做到兼顧少數(shù)。
(二)思政教育要常抓不懈,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思政教育是一個漫長的教育過程,不是簡單的一節(jié)音樂課、一個主題班會課就能把學生的思想品德提高一個層次,因此,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們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各種主題活動(愛國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質教育等)及社會實踐活動(義務植樹活動、到烈士陵園祭掃活動等)。這些活動不僅能提高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真切的感受家鄉(xiāng)的美好,人民的喜樂安康,祖國的繁榮強大,使其在思想品德上得到一次次升華,真正的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