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 希,史永靜
遵義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貴州563000
疼痛是臨床常見的癥狀之一,疼痛不僅影響病人舒適度,而且會加重病人心理負擔,導致病人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影響病人身心健康[1]。快速準確評估疼痛癥狀將有助于臨床醫(yī)護工作者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疼痛癥狀,改善病人預后[2]。循證護理是以臨床經(jīng)驗及現(xiàn)有科學成果為基礎,并結合病人實際情況制訂干預措施,從而提高干預針對性[3]。為了提高疼痛評估準確性,需基于客觀事實及科學研究成果對病人開展疼痛循證評估實踐。疼痛循證評估實踐是指護理人員將科學結論及相關研究應用在臨床疼痛評估中,以提高疼痛評估準確性及科學性[4]。有研究指出,對臨床護士開展疼痛循證護理實踐培訓可提高護士疼痛管理能力,減輕病人臨床疼痛感,提高病人護理滿意度[5]。為此,本研究將探討臨床護士疼痛循證護理評估行為情況及影響因素,為開展疼痛循證護理實踐提供指導?,F(xiàn)報告如下。
2019年1月—2019年12月通過方便抽樣法選取本地區(qū)三級甲等醫(yī)院共122名護士進行調查。納入標準:①均獲得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證書的護士;②工作時間>1年的護士;③護士對本次調查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外出進修不在崗位的護士;②臨床實習護士;③妊娠期或哺乳期護士。
1.2.1 一般資料調查問卷
問卷為研究小組自行編制,內容包括性別、年齡、科室、工齡、職稱、疼痛認知水平、醫(yī)生對疼痛治療的支持度、是否接受過疼痛護理培訓、是否建立疼痛護理程度等內容。
1.2.2 疼痛評估護理實踐問卷
采用黎曉艷等[6]編制的中文版疼痛評估護理實踐問卷進行評價,問卷包括疼痛篩查(3個條目)、全面疼痛評估(6個條目)、疼痛再評估(4個條目)、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疼痛評估交流(6個條目)、疼痛評估工具的選用及記錄(7個條目),共26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1~5級評分,總評分26~130分,分值越高提示疼痛評估行為實踐越好。
本研究采用現(xiàn)場問卷調查法,在獲得調查對象同意后,填寫問卷前由經(jīng)統(tǒng)一培訓的調查人員向調查對象詳細說明本次調查的目的、意義及相關問卷填寫方法。調查對象現(xiàn)場填寫好問卷后由研究小組回收,本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22份,有效回收122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表1 護士疼痛評估護理實踐問卷評分單位:分
護士學歷、職稱、是否接受疼痛培訓、疼痛認知水平、是否建立疼痛評估制度、醫(yī)生對疼痛治療的支持度、是否將疼痛列為第五生命體征及建立疼痛規(guī)章制度與護士疼痛評估循證護理行為有關(P<0.05),見表2。
表2 影響護士疼痛評估循證護理行為的單因素分析 單位:分
以影響護士疼痛評估循證護理行為總評分為因變量,以相關影響因素為自變量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進入回歸分析的自變量分別為學歷(賦值:???1,本科=2,碩士=3)、職稱(初級=1,中級=2,高級=3)、所在科室(內科=1,外科=2,疼痛科=3)、是否接受疼痛培訓(否=0,是=1)、疼痛認知水平(低水平=0,中等水平=1,高水平=3)、是否建立疼痛評估制度(否=0,是=1)、醫(yī)生對疼痛治療的支持度(不支持=0,一般=1,支持=2)、是否將疼痛列為第五生命體征(否=0,是=1),經(jīng)多元回歸分析可知,護士學歷、所在科室、是否接受疼痛培訓、疼痛知識水平、是否建立疼痛評估制度是影響護士疼痛評估循證護理行為的主要因素(P<0.05),見表3。
表3 影響護士疼痛評估循證護理行為的多元回歸分析
疼痛評估是疼痛控制的基礎,疼痛管理的效果依賴疼痛評估質量,提高護士疼痛評估準確性對提高其疼痛管理效果有積極的意義[7]。護理評估是持續(xù)、動態(tài)的過程,貫穿于整個疼痛管理過程中,護士在疼痛評估過程中需充分掌握病人主客觀資料及熟悉各種疼痛評估工具,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循證護理實踐,從而提高護士疼痛評估循證護理行為[8-9]。本研究應用中文版疼痛評估護理實踐問卷對護士疼痛評估行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護士疼痛循證評估行為評分為(101.12±5.23)分,提示護士疼痛評估循證護理行為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在所有條目中條目均分最低為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疼痛評估交流,說明護士在進行疼痛動態(tài)評估及與病人進行溝通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且這一問題還會直接影響病人對疼痛管理的滿意度[10]。
本研究經(jīng)多元回歸分析顯示,護士學歷、所在科室、是否接受疼痛培訓、疼痛認知水平、是否建立疼痛評估制度是影響護士疼痛循證評估行為的主要因素(P<0.05)。分析可能原因:①護士學歷越高其疼痛評估循證護理行為越好,這是因為學歷高的護士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能快速獲取最新的疼痛評估知識,且能準確掌握各種疼痛評估工具的使用方法,因此其疼痛循證評估行為水平較高[11]。②疼痛科護士較其他科室獲得更多疼痛管理培訓及進修機會,因此護士疼痛循證管理能力較高[12]。③疼痛培訓及疼痛認知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過疼痛培訓及疼痛評估水平為高水平的護士疼痛循證評估行為評分較高。研究指出,目前各大醫(yī)院護士對疼痛培訓需求量較大,但現(xiàn)有的疼痛管理制度及培訓力度并不能滿足護士疼痛循證護理評估需求[13]。提示護理管理者應擴大疼痛培訓范圍,強化護士循證意識,促進疼痛循證評估護理向臨床實踐轉化,從而提高護士疼痛管理能力。④建立疼痛評估制度。研究指出,疼痛知識培訓還不足以有效提高護士疼痛管理能力,疼痛管理能力的提高需建立關于疼痛的規(guī)章制度[11]。本研究顯示,制定并實施規(guī)章制度可提高護士疼痛評估循證護理實踐能力。提示護理管理者在加強護士疼痛管理能力培訓的同時還需注重科室疼痛管理規(guī)章制度的建立,讓護士開展疼痛評估時有據(jù)可依,促使護士將疼痛評估知識向實踐技能轉化。
護士疼痛循證評估行為水平一般,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護理管理者可通過定期進行疼痛知識培訓及完善疼痛評估制度,以提高護士疼痛循證護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