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歲平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應不斷融入新的理念,將預設與生成的和諧統(tǒng)一融入其中,在寬松、積極的課堂氛圍中悄然完成教學目標,在因勢利導中促進學生能力的突破與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和諧統(tǒng)一;預設;生成;高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 ? G633.8?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1)14-0066-02
預設是課堂教學完美演繹的前提,生成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只有兩者的和諧統(tǒng)一,才能煥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動力,使學生在知識的天地茁壯成長。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課堂教學往往容易走向模式化,受到課堂進程、教學內(nèi)容的限制等因素的影響,過分強調(diào)預設,而忽視生成帶來的好奇心刺激和思維挑戰(zhàn),課堂教學看似流暢地結(jié)束了,實質(zhì)上卻阻礙了學生思維與素養(yǎng)的發(fā)展。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沒有目的的課堂,沒有生成的課堂是不精彩的課堂。課堂教學具有豐富性和復雜性,只有將課堂預設與課堂生成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構(gòu)建一個動態(tài)的課堂,做到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實現(xiàn)“生本”課堂,這也是教學改革的核心內(nèi)容。
一、邏輯分析,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1.預設是生成的前提
預設是課前教學準備過程,目的是對課堂進行統(tǒng)籌安排,以便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將知識所涉及的方法技巧、核心素養(yǎng)進行融合統(tǒng)一。良好的預設能夠讓課堂變得嚴謹而周密,情境展示真實有趣,問題設計有梯度,知識邏輯環(huán)環(huán)相扣,確保良好的教學效果??梢?,預設是為了更好的生成,是課堂生成的基礎。備課時,教師不僅要考慮教學內(nèi)容、學生學情、教學方法、教學情境以及教學評價標準等,還要對課堂上的生成有所預測,考慮學生不同、教師不同、內(nèi)容不同帶來的課堂教學差異,以及課堂生成的互動性、開放性和多元性,在預設中為學生留出余地,使預設具有一定的彈性,以便教學中能夠靈活應對,為動態(tài)的課堂生成打好基礎。
2.生成是預設的升華
課堂教學中自然希望學生能夠順利地掌握預設性知識、方法和思想,而實際教學卻不可能與預設的一模一樣,常常會有意外發(fā)生。課堂上的意外生成究其原因主要與學生的個性、思考問題的方法等有關。當意外發(fā)生時,課堂如果仍然按照預設進行,難免會顯得尷尬,同時會讓學生失去課堂參與的積極性,而課堂如果不按照預設進行,又可能會偏離方向,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面對這樣兩難的境地,教師萬不可敷衍了事,而是要學會傾聽,從學生的表達中獲取有利信息,適時進行因勢利導,引導或點撥學生的思維,使課堂的討論能夠圍繞教學內(nèi)容進行,利用好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使學生的討論一浪高過一浪,在師生的共同推動下,不斷演繹生成的精彩。正是由于非預設性生成的存在,才使得課堂充滿了生命力,使課堂教學實現(xiàn)了一次又一次的升華與超越。
3.預設與生成相輔相成
預設與生成在課堂教學中缺一不可,它們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補充、相互促進。預設是高效課堂的前提,生成是有效教學的升華,只有兩者共同作用,才能實現(xiàn)課堂的和諧統(tǒng)一。然而,課堂上時常會出現(xiàn)預設與生成相對立的情況。這是因為預設更注重對教學目標的完成,每個目標都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和結(jié)果,并將教學過程設計得比較完美和緊湊;而生成往往是不可預測的,隱性的或個性的目標會在課堂教學中表現(xiàn)出來,阻礙預設的正常進行。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需要對課堂進行有效調(diào)控,并在不斷的嘗試中改進和完善,在“預設—生成”中反復平衡,使預設能夠逐步向生成靠攏,同時使生成更具有預設性。同時,教師也要提高自身的業(yè)務能力,利用詼諧幽默的語言來引導學生的思維,使預設與生成相輔相成,擰成一股繩,共同朝著高效課堂這一方向使力。
二、課堂設計,預設與生成的落實
1.整合學情與教輔,課前預設
預設是為課堂生成做準備的,因此對課堂的預設是必不可少的。同時課堂是為學生服務的,因此對學生的預設更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生的心中,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求,即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探索者,這也是課堂生成的源泉。在課前預設中,教師除了要合理整合教輔資料外,還要根據(jù)對學生的了解,適時調(diào)整設計方案,以使課堂生成能夠促進學生的探索、研究向縱深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乙烯的性質(zhì)”時,關于“將乙醇和濃硫酸加熱到170 ℃,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氫氧化鈉溶液后,再通入高錳酸鉀溶液,以檢驗乙烯的生成”這一內(nèi)容,教師預測到班里總有幾個思維活躍的學生會提出異議,因此可以設計相關的小專題進行討論。
預設:可以將氣體直接通入到高錳酸鉀溶液中嗎?為什么要將氣體先通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教師要給學生預留空白,對學生的討論進行預設,讓學生明白乙烯中含有雜質(zhì)氣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也可以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故需要先除去。有的學生會提出不一樣的看法:一定有二氧化硫氣體、二氧化碳氣體嗎?如何驗證?教師讓學生進行討論,利用品紅、硝酸鋇溶液、澄清石灰水來驗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存在。這樣的預設,不僅提前掌握了學生的動態(tài),還促進了學生對化學反應的深度學習,充分尊重學生的看法,增強了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且更有利于課堂的調(diào)控。
2.面對意外和錯誤,調(diào)控生成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節(jié)課。同樣的教案,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師,甚至不同的時間、地點,課堂的生成都會有所不同,所以再精美的預設也有會意外生成。在課堂生成中,教師不應該拒絕錯誤,而是要珍惜錯誤,因為錯誤是通向成功的階梯,犯錯就說明離成功更近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夠?qū)⒁馔夂湾e誤看作普通的課堂生成,只要稍加引導和點撥,就可以促進學生成長。
例如,在學習“硅酸的性質(zhì)”時,有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實驗來證明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弱。通過小組合作,學生給出了多個實驗方案,其中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
錯誤生成:(1)將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直接通入硅酸鈉溶液中;(2)將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先通過飽和食鹽水,再通入硅酸鈉溶液中;(3)將鹽酸與碳酸鈣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先通過飽和碳酸鈉溶液,再通入硅酸鈉溶液中。
學生的實驗方案來之不易,值得肯定和表揚。教師不要輕易給出評價,而是要讓學生利用對比的方法來分析實驗方案,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有不同?”“使用試劑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除去干擾氣體?”等問題。學生在不同方案的刺激下,積極參與討論,相互評價除雜的正確性并指出原因,最終得出了正確的結(jié)論。正確需要表揚,錯誤更需要鼓勵,善待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不足和錯誤,是每一位優(yōu)秀教師不可忽視的素養(yǎng)。
3.實現(xiàn)拓展與延伸,兩者融合
化學知識是嚴謹?shù)?、嚴肅的,但化學課堂需要開放、活躍、民主,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學習態(tài)度。在課堂上,教師要盡量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接納與支持的課堂氛圍,給學生的自然生成提供“陽光、空氣和水”,讓學生將自己的猜想、看法主動表達出來,創(chuàng)建一個集情感、體驗、思維創(chuàng)新于一體的化學課堂,進而實現(xiàn)預設與生成的和諧統(tǒng)一。
例如,在“氨氣的實驗室制法”教學中,在學習了“氯化銨固體與氫氧化鈣固體加熱制備氨氣”的方法之后,有的學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可以用氫氧化鈉固體來代替氫氧化鈣固體嗎?可以用碳酸銨、硝酸銨、硫酸銨固體來代替氯化銨固體嗎?
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解放思想,從實驗儀器的選擇、酸根離子的性質(zhì)、氨氣的純度以及實驗的安全性等角度進行分析,同時放慢教學節(jié)奏,讓學生進行一一討論。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了氫氧化鈉對玻璃儀器的腐蝕性,明白了碳酸銨對氣體純度的影響。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需要考慮到實驗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僅有化學知識的討論,還有對實驗方案設計方法的討論,蘊含著巨大的邏輯思維價值??梢?,預設與生成的融合統(tǒng)一,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以及課堂教學的進一步深入。
通過以上的研究與實踐不難看出,預設與生成的和諧統(tǒng)一,不再是一種簡單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理念,一種建立高效課堂的理念。預設一個高質(zhì)量的教學設計,不僅僅蘊含著教師經(jīng)驗的積累,更是教師教學智慧的展示,使課堂能夠更好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是課堂教學有效生成的重要前提。生成是學生個性的展示,開放性課堂能夠有效挖掘?qū)W生潛能,促進學生發(fā)展。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言:“教育的技巧不僅僅在于對課堂的遇見,也在于對具體情況的調(diào)控,巧妙地在學生的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能夠不斷融入新的理念,使預設與生成和諧統(tǒng)一,真正做到“心中有案、教中無案”,將有形的預設融入無形的、動態(tài)的課堂生成之中,順利找到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切入點,給學生廣闊的發(fā)揮天地,使學生的個性和思維在課堂上得以釋放和展現(xiàn),在寬松、積極的課堂氛圍中悄然實現(xiàn)教學目標,在因勢利導中促進學生能力的突破與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