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上琬
關于“媒介與女性”的研究最早出自于“大眾傳播中的女性形象”的座談會上。直到互聯(lián)網(wǎng)高速發(fā)展的今天,與“女性”有關的話題依然活躍于眾多媒介與報道之中。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日益成熟,網(wǎng)絡新聞資源的百花齊放使得受眾需求開始呈現(xiàn)多元化特征。對此,媒體間的競爭壓力開始與日俱增。利用報道吸引受眾、迎合受眾獵奇心理已成為眾多媒體競相追逐的“求生法寶”。這種利益至上與效益至上的心態(tài)促使網(wǎng)絡世界中那些“有利用價值”、足夠“吸睛”的個體被歪曲丑化,“女性與傳播”因此再一次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焦點問題。近年來,“女大學生”群體成為了媒體關注的又一重要分支。曾經(jīng)的女大學生是“智慧”、“青春”等所有美好詞匯的化身。而新媒體時代下追求流量與速度的趨勢使“女大學生”成為了“有利用價值”的受害群體之一?!鞍B(yǎng)”、“遇害”、“性侵”等負面、敏感詞語充斥在與“女大學生”有關的報道之中并成為了媒體所賦予的“女大學生”的獨特標簽。
在追求新聞煽動性效果的背景之下,媒體將目光轉向了“女大學生”群體?!芭髮W生”成為了這種背景之下的“犧牲者”,成為了媒體爭搶流量與關注的利器。筆者在微博中搜索名為《頭條新聞》的用戶,并在《頭條新聞》搜索欄中搜索關鍵詞為“女大學生”與“男大學生”的新聞。結果顯示,截止到2020年11月5日,《頭條新聞》關于“女大學生”與“男大學生”的新聞報道共計298條。其中關于“女大學生”的報道281條,約占總數(shù)的94.30%。與“男大學生”有關的新聞報道共17條,僅占總數(shù)的5.7%??梢?,《頭條新聞》站內關于“女大學生”的報道數(shù)量明顯高于對“男大學生”的報道量,說明與“女大學生”有關的報道比“男大學生”的報道更能吸引媒體關注。
為了研究網(wǎng)絡媒體筆下的“女大學生”形象,筆者將《頭條新聞》內關于“女大學生”的報道進行詞頻統(tǒng)計。由于詞匯較多,筆者從中篩選出詞頻排名前八位、具有代表性的詞匯。
詞語出現(xiàn)頻率排在第一位的關鍵詞是“警方”,頻率為120次,說明《頭條新聞》在報道“女大學生”的新聞中更愿意關注“有公安機關參與”的事件。詞語出現(xiàn)頻率排在第二位的是“死亡”,頻次為63次,可見《頭條新聞》在報道“女大學生”事件之時較為關注與“死亡”有關的事件。排在第三位的詞語為“詐騙”,頻率為33次。說明“女大學生”被“騙”也是媒體所關注的重點之一。排在第四位的詞語為“裸照”,出現(xiàn)頻次為21次。排在第五位的詞語為“性騷擾”,出現(xiàn)次數(shù)為14次。而“裸照”、“性騷擾”都與“女大學生”的性別有關,且該類詞語均為敏感詞匯。詞頻數(shù)量排在第六位的詞語為“斤數(shù)”(體重),可見媒體還愿意關注“女大學生”的外貌特征。詞頻次數(shù)排在第七位的詞語為“考試”,出現(xiàn)次數(shù)為9次。說明該媒體對“女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有所關注。排在第八位的詞語為“收入”,出現(xiàn)頻次為7次,說明媒體也關注了“女大學生”的收入問題。通過上述詞頻統(tǒng)計可知,媒體在報道“女大學生”的新聞時報道數(shù)量多、話題豐富且內容廣泛,說明與“女大學生”有關的話題存在議題多、話題范圍廣的現(xiàn)象。
學者表示,負面化是一種被負面評價與形象刻畫的趨勢。女大學生的媒介形象負面化是指由于媒介對其形象的評價與引導使其在公眾心中的形象逐漸趨于否定與消極。筆者綜合上述詞語的詞頻發(fā)現(xiàn),無論是“警方”、“死亡”、“詐騙”、“裸照”還是“性騷擾”,該媒體所關注的“女大學生”的報道多數(shù)與公安機關、犯罪案件、性有關且負面色彩強烈。盡管“斤數(shù)”、“考試”與“收入”這類詞語未有強烈的負面情感傾向,但也并沒有可以反映出“女大學生”積極、陽光的正面詞語。郭金金表示,近年來媒體關于女大學生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媒體常將女大學生與“犯罪”、“暴力”等詞語連接在一起使女大學生一度陷入尷尬的境地。董金權認為,媒體善于對“壞消息”進行意義架構:其目的是為了迎合讀者將他人至于困境、欺凌的幸災心理和偷窺欲,使弱者處于更“弱”的地位?!额^條新聞》在報道“女大學生”時去選擇那些負面新聞報道恰恰屬于媒體對“壞消息”架構的行為,目的是為了迎合部分受眾的獵奇與滿足自身的心理需求(下表)。
詞匯 警方 死亡 詐騙 裸照 性騷擾 斤數(shù) 考試 收入詞頻120 63 33 21 14 13 9 7
媒體對于“女大學生”報道的關注度高于對“男大學生”報道的關注、且報道呈現(xiàn)議題多,媒介形象負面化的傾向。學者表示,大眾對“女大學生”群體的認知來自于媒體對其形象的建構,作為當代社會的重要產(chǎn)制群體之一,媒體對其形象的解讀關系到其是否能夠在公共文化空間中得到健康的表達與體現(xiàn),關系到公眾對其形象的認知。正因如此,重塑“堅強獨立”的女大學生的媒介形象就顯得尤為重要與迫切。媒體在維護“女大學生”名譽、解讀“女大學生”形象方面依然任重而道遠,媒體部門及相關人員應對此引起足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