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黎文婷 楊文越
摘要:基于問題導向的翻轉課堂可以解決傳統(tǒng)城市規(guī)劃原理課程中存在的問題。規(guī)劃原理課程教學內容繁多龐雜,傳統(tǒng)教學方法以灌輸為主,互動不足,導致學生學習被動,教學效果欠佳。融合PBL的翻轉課堂以問題為導向,將傳統(tǒng)課堂進行翻轉,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指導的能力培養(yǎng)教學模式
。文章介紹了具體的實踐方案,實踐內容包括進行了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內容模塊化重構,并搭建微信公眾號學習平臺,明確了PBL翻轉課堂課前、課中、課后的具體方法和步驟,以及考核測評的方式。通過實踐研究得出:城市規(guī)劃原理PBL翻轉課堂的教學能使教師更了解學生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協(xié)作、總結歸納及語言表達等方面能力均有較大提高,從而改進教學效果。
關鍵詞:PBL;翻轉課堂;城市規(guī)劃原理;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21)02-0113-07
城市規(guī)劃原理是城鄉(xiāng)規(guī)劃專業(yè)本科階段必修的專業(yè)基礎理論課程,是專業(yè)理論知識構建與專業(yè)設計課程實踐中的一座橋梁,具有承上啟下作用,為學生進行后續(xù)的城市總體規(guī)劃、詳細規(guī)劃、專項規(guī)劃等課程方面的實踐奠定理論基礎。作為一門涵蓋整個專業(yè)及行業(yè)動態(tài)的理論課程,其課程內容繁雜,而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主導的“一言堂”模式為主,課堂沉悶枯燥,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與積極性。因此,如何活躍課堂氛圍,增加師生互動,提高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是當前專業(yè)理論課程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城市規(guī)劃原理課程教學現(xiàn)狀
華南農業(yè)大學城鄉(xiāng)規(guī)劃專業(yè)城市規(guī)劃原理課程開設在大一下學期,是學生最早接觸的專業(yè)課程之一,學時為56課時,教材選用同濟大學吳志強教授、李德華教授編著的《城市規(guī)劃原理》第4版。課程知識涉及面廣泛,內容龐雜,傳統(tǒng)教學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傳輸模式,在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教學內容龐雜,更新不及時
城鄉(xiāng)規(guī)劃行業(yè)受政策影響較大,近幾年行業(yè)更新頻率較快,城鄉(xiāng)規(guī)劃學科知識更迭日新月異,而教材內容的更新速度有限;并且,教材涉及知識面廣,橫跨了不同的空間尺度,涉及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等多個相關學科知識,內容繁多復雜。然而,教授學時有限,難以在有限的課時內做詳細講解。
(二)教學方法單一,師生互動不足
該課程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教授為主,雖然多媒體教學的應用使課堂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學生參與度低,課堂沉悶困乏,難以吸收和內化課程知識。并且,學生文理偏重情況各不相同,因此,
對該專業(yè)課程的知識認識度各有差異。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法單一,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無法實現(xiàn)對不同知識背景的學生因材施教,所授知識沒有得到應有的內化和鞏固。
(三)學生學習被動,缺乏學習興趣
學生在初步接觸專業(yè)課程理論知識時,因課程內容繁多艱澀,導致學生缺乏對課程學習的主動性。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學習熱情不高,學習興趣不足,學習目標不明晰
,養(yǎng)成了懶惰的學習心理和不喜歡思考的學習習慣,學生僅寄希望于教師的講解,缺乏對知識的探究精神。
基于以上問題,如何在城市規(guī)劃原理課程的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1]。筆者嘗試將融合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翻轉課堂應用到城市規(guī)劃原理的課程教學中,并在華南農業(yè)大學本科2018級城鄉(xiāng)規(guī)劃專業(yè)學生的城市規(guī)劃原理課程中進行了教學實踐。
二、PBL教學模式和翻轉課堂概述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問題導向的教學模式,最早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醫(yī)學教育,是指在教師的整體把握和指導下,把學習設置到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讓學生通過分析真實問題,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2]。近年來,一些教育工作者也將其應用到其他專業(yè),如食品學[3]、工程實踐[4]、建筑學[5]、大學英語[6]等。
“翻轉課堂”則是一種更為新穎的教學模式,產生于信息時代,最早出現(xiàn)在2007年,由美國高中兩名化學教師將制作的視頻課件上傳到網絡,以此幫助缺席的學生補課[7]。該模式將原有傳統(tǒng)課堂進行翻轉,學生課后學習新知識,課堂進行鞏固和探討。近幾年翻轉課堂得到了廣泛關注,被譽為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翻轉課堂適用性強,基于每個專業(yè)都可以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進行教學,不少學者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如李紅[8]將其應用于建筑CAD課程的教學,認為翻轉課堂實現(xiàn)了從“教師主導”向“學生主體”的轉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協(xié)作能力得到了充分鍛煉;牛盛楠[9]探討了翻轉課堂在生態(tài)建筑材料與技術課程中的應用,推動了多元化教學在建筑學專業(yè)課程中的應用;李爽等[10]研究了翻轉課堂在遙感實驗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側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通過觀看教學微視頻和進行平臺學習等,實現(xiàn)了整個學習過程獨立自主完成,但缺少互動和成果共享環(huán)節(jié)。PBL教學法則側重帶著問題探究學習和課堂上小組討論,注重團隊精神,強調小組協(xié)作,從這個方面來說彌補了翻轉課堂如何有效翻轉的弊端。因此,不少學者嘗試將兩者教學模式相融合進行課程教學的改革。朱葉秋[11]提出在翻轉課堂中可通過PBL模式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溫璐等[12]將PBL翻轉課堂運用到了環(huán)境統(tǒng)計學的教學當中,從而培養(yǎng)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的精神;陳江華等[13]探索了網絡環(huán)境下PBL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本文主要介紹城市規(guī)劃原理課程中融合PBL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其目的在于改變原有的局限于知識傳輸?shù)慕虒W模式,希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創(chuàng)新、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以及對專業(yè)理論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三、融合PBL的翻轉課堂在城市規(guī)劃原理課程中的實踐應用
(一)教學內容的重構
城鄉(xiāng)規(guī)劃專業(yè)屬于應用型學科,受時事政策影響較大,該行業(yè)更新頻率快,原有規(guī)劃原理教材較為陳舊,無法滿足行業(yè)發(fā)展需求。同時,PBL翻轉課堂的教學要求也需要教學內容更具條理性和系統(tǒng)性,因此,有必要對城市規(guī)劃原理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構。教改將原有教材內容與行業(yè)更新內容整合,進行模塊化設計,有利于翻轉課堂課后知識學習模型的建立。原有教材共有5篇22章節(jié),包括城鄉(xiāng)規(guī)劃的基本原理、規(guī)劃設計的原則和方法、城市經濟社會環(huán)境等問題。其中,城市規(guī)劃實施管理的第五篇章不作為規(guī)劃原理課程講授內容,同時增加“用地分類標準”“國土空間規(guī)劃”“鄉(xiāng)村振興”“生態(tài)城市”等行業(yè)動態(tài)相關知識(圖1)。通過模塊化設計,對每個模塊進行層次劃分,分為重點講解、簡單講解、省略講解3個層次,突出所教授內容的重點。
筆者依據(jù)教學內容的重要程度,以學生為中心,在服務課程整體教學內容、目標和策略的基礎上,將每個模塊分為幾個部分,將整個課程體系設計成若干明確的知識點。基于PBL理論和方法匹配知識點設計導向問題,完成課程的教與學框架設計。同時,圍繞導向問題,建設涵蓋教師教學PPT、微信公眾號推送、課后作業(yè)和互動評價體系的翻轉課堂教學內容。
課時分配也依據(jù)教學要素的重要程度,同時考慮學生吸收情況進行彈性分配,總課時數(shù)為56學時。其中,城市基礎知識模塊8學時、城市規(guī)劃影響要素模塊12學時、城鄉(xiāng)空間用地規(guī)劃模塊20學時、城市空間規(guī)劃設計模塊8學時、市政工程設施模塊8學時,每個模塊課時分配彈性范圍為±2學時。
(二)學習平臺的搭建
學習平臺分為課程知識、相關資料和互動交流三大板塊,每個板塊承擔著各自的功能和內容。(1)課程知識板塊包括學習指南、學習內容、交流互動3個部分。學習指南主要是為學生自學明確方向與目標,為學習知識內容理清思路,列出PBL任務清單;學習內容為推送文章主題部分,微視頻結合圖文、表格、流程圖等方式多樣化地展示知識內容;交流互動部分主要是針對學生自主學習后相對應的各章節(jié)思考題進行交流,促進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學生可以結合視頻短片、網絡資料、文獻查閱等尋求問題答案,并做好相應地記錄,在課堂上討論和分享。(2)相關資料板塊主要是規(guī)劃知識的拓展延伸,比如行業(yè)實時動態(tài)的新概念,對教材不及時更新或缺漏點進行了補充,從而拓寬學生知識面,促進學生養(yǎng)成及時關注規(guī)劃新動態(tài)的習慣。(3)互動交流板塊主要包括對專業(yè)教師的采訪,以及師兄師姐學習該門課程的方法總結,還包括學生課前課后的問題答疑與意見提出。圖2展示了學習平臺教學內容界面。
(三)PBL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
以構建好的創(chuàng)新課堂模塊化教學內容為基礎,應用搭建好的學習平臺,筆者探索了城市規(guī)劃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模式,將線上線下教學充分融合,以問題為導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從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維度入手,結合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構建基于PBL的翻轉課堂(圖3)。
1.課前準備階段
課前準備階段主要分為3個步驟:首先,教師學習資料整理上傳至學習平臺,其次,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及完成課前任務,最后,師生進行課前學習交流。
第一步:教師根據(jù)新劃分的教學模塊進行教學內容的編排,確定學生自學的教材范圍、基礎知識點、重點難點以及該模塊的導向問題(PBL)任務清單,將本次所學內容重要知識點進行微視頻錄制,并將所有內容通過微信公眾號學習平臺進行推送。
第二步:每個模塊按知識點分若干次推送,在課前一周將本周課程資料和PBL任務清單發(fā)布到學習平臺中,學生通過智能手機或電腦自行安排時間瀏覽和學習,有目標地完成PBL任務清單的要求,并自行分組進行分享環(huán)節(jié)討論,同時對重點難點內容進行記錄。
第三步:固定時間在微信群進行課前答疑,收集學生自學過程中普遍遇到的問題。此環(huán)節(jié)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學生自學課前知識,同時提前了解學生的疑惑點,以便及時調整課堂講解內容,使得后續(xù)的課堂講解更具有針對性。
2.課中內化階段
該課程翻轉課堂的課中內化階段區(qū)別于傳統(tǒng)翻轉課堂模式,考慮到該理論課程的專業(yè)差異性和學生接受度的問題,課堂設計為3個板塊。
板塊一:課堂講授板塊。教師針對重點、難點知識,以及學生遇到的共性問題進行講授,在講解的過程中,突破原有課堂教師“滿堂灌”模式,結合PBL任務清單中的導向問題提問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或看法,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板塊二:課堂討論板塊。學生4~6人隨機分成一組,就教師講的某個觀點或話題進行為時15分鐘的小組討論,教師監(jiān)督每個組員必須進行觀點陳述。用討論式教學模式
可以彌補學生在傳統(tǒng)課堂中表達機會少的問題,討論時教師對每個小組的情況進行了解和個別指導,及時關注學生討論的思路是否正確。案例中,學生就“關于人口老齡化變化對城市生活帶來的影響”的話題進行了小組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從行業(yè)、交通、設施等方面進行思考,討論時間結束后,教師隨機抽取小組代表講解本組的討論結果,
并對大家的觀點進行總結和內容補充,從而多角度、多維度開拓了學生的思路。
板塊三:課程作業(yè)分享交流板塊。隨機抽取學生對課前完成的作業(yè)成果進行分享匯報,案例中學生基于“中國城市首位度情況分析”和“基于近4年北上廣深杭人口的變化談城市人口變化對城市發(fā)展的影響”兩個方面進行課堂分享(如圖4所示),教師在學生展示完畢后及時點評,形成良好的師生課堂交流互動氛圍。
3.課后知識鞏固與反饋
課后階段主要分為知識鞏固和反饋兩個部分。
一是教師通過微信群和郵箱進行師生之間的課后交流,收集學生課上不明白的知識點和課后作業(yè)中的疑惑點,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分類指導或一對一指導;課后學生修改完善作業(yè),提交成果,教師批閱評價。
二是針對作業(yè)成果給予學生完成情況的反饋,給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鼓勵創(chuàng)新的展示方式。收集優(yōu)秀學生作業(yè),上傳到微信群或公眾號供學生相互借鑒和學習[8],教師根據(jù)學生制作成果和展示情況進行綜合評分,并將其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同時,學生總結每次課程的學習情況,并將各個板塊、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心得和建議反饋到公眾號互動交流區(qū)。
(四)考核和測評
城市規(guī)劃原理翻轉課堂的考核方式由原有 “平時成績40%+期末考試成績60%”調整為“過程性評價50%+結果性評價50%”。過程性評價包括課堂考勤、課堂交流互動表現(xiàn)、PBL任務完成情況這3項組成,同時結合學習狀態(tài)按比重考核,占比過程性評價比重分別為考勤10%、課堂交流互動表現(xiàn)40%、PBL完成情況50%;結果性評價由必修理論課要求的期末閉卷考試結果產生,考核內容以課程教學調整內容為主。調整后的考核標準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改變學生考前 “臨時抱佛腳”應付考試的現(xiàn)象,從而使學生成為課程改革的執(zhí)行者。
課程測評用于檢驗PBL翻轉課堂實施效果,通過問卷采集研究數(shù)據(jù),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測評。課程測評主要集中在期中和期末,對學生進行網絡問卷調查,內容包含學生基于PBL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總體看法、學習平臺的滿意度、教學PPT滿意度、教師答疑滿意度、師生互動滿意度、教學活動設計滿意度等,針對問卷結果做定性分析,得出翻轉課堂實施的效果測評結果。
四、結語
城市規(guī)劃原理作為一門傳統(tǒng)專業(yè)理論課程,其課時少、課程內容龐雜繁多,傳統(tǒng)教學方式枯燥乏味,導致學生參與性低,學習動力不足?;赑BL的翻轉課堂充分結合信息技術,課程目標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地位,將原有以灌輸教學為主的大量理論知識轉為課后學生導向性自學,使課中能留出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互動交流;教學過程中,教師易于了解學生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通過多樣、趣味、針對性強的教學活動高效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筆者通過城市規(guī)劃原理課程PBL翻轉課堂一個學期的實踐教學檢驗,得到了絕大部分學生的認同與積極參與,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實施效果測評的統(tǒng)計分析也顯示,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協(xié)作、總結歸納及語言表達等方面能力均有較大提高。
融合PBL的翻轉課堂用于城市規(guī)劃原理類專業(yè)理論課程有以下幾點建議:(1)理論課程知識點繁多,教學內容宜采用模塊化教學,有利于學生梳理知識點,學習系統(tǒng)性更強;(2)學習平臺應提前搭建,每次課程的教學內容不宜過早上傳,建議前一次課程結束后再推送下一次課程內容,有利于學生學習更有條理性;(3)每次推送內容應適中,不宜過長亦不宜過短,推送中的教學視頻以短視頻為主,應為每章節(jié)的關鍵知識點;(4)PBL任務清單應提前擬定,可以與不同研究方向老師共同商討擬定,并根據(jù)學生作業(yè)和討論中的問題進行調整,直接指向教學重點和難點,更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理解和鞏固知識。參考文獻:
[1]
羅艷.討論課在城市規(guī)劃原理課程中的應用[J].高教學刊, 2017(16):120-122.
[2]沈建新,王海燕,王海江.PBL: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J].國外醫(yī)學(醫(yī)學教育分冊),2001(2):36-38.
[3]朱英蓮. 高校翻轉課堂與PBL教學融合模式初探——以食品微生物檢驗課程教學為例[J]. 黑龍江畜牧獸醫(yī), 2016(4): 243-246.
[4]原琳, 明穎, 程海軍. PBL教學模式在單片機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 高教學刊, 2018(11): 101-103.
[5]王雪英, 許東, 吳雅君, 等. PBL教學模式下建筑構造課程的教學改革[J]. 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 22(1): 130-132.
[6]陳娜. 基于PBL的大學英語泛讀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 山東農業(yè)工程學院學報, 2017,34(10):79-80.
[7] Moore, M.G.. Flipped Classrooms, Study Centers Andragogy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J]. American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2016,30(2): 65-67.
[8]李紅.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建筑CAD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與職業(yè), 2016(4): 97-99.
[9]牛盛楠. 基于翻轉課堂模式下的“生態(tài)建筑材料與技術”課程教學探討[J]. 安徽建筑, 2017, 24(6): 217-218,220.
[10]李爽, 李星華, 沈煥鋒. 翻轉課堂在遙感實驗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以 “圖像融合” 為例[J]. 測繪工程, 2020, 29(1): 72-75,80.
[11]朱葉秋. “翻轉課堂”中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PBL模式構建[J]. 高教探索, 2016(1):89-94.
[12]溫璐, 賈志斌, 王立新, 等. PBL教學模式與翻轉課堂在環(huán)境統(tǒng)計學教學中的應用[J]. 大學教育, 2016, 5(5):15-16,20.
[13]陳江華, 乜勇,黃曉. 網絡環(huán)境下PBL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5(4):18-21.
Teaching practice of flipped classroom integrated with PBL
in the course of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s
WANG Ting1, LI Wenting2, YANG Wenyue1
( 1. Colleg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P. R. China;
2. Dongcheng Street Zhushan Community Residents Committee, Dongguan 523000, Guangdong, P. R.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problem-based flipped classroom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s course.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the course of urban planning principles are various and complicated. An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s mainly based on teachers narration, which leads to the students passive learning and poor teaching effect. In combination with PBL flipped classroom,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will be flipped with the guidance of questions, forming a student-centered and teacher-directed ability training teach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rete teaching practice plan, the practice includes modularized re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and building learning platform on WeChat. It also clarifies the specific methods and steps of PBL flipped classroom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as well as the way of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Through practical research,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eaching of PBL flipped classroom makes teachers more clearly understand the weak links of students curriculum learning. The students abilities in autonomous learning,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summary and induction,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s improved.
Key words: PBL; flipped classroom;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teaching reform
(責任編輯 胡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