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奇英,陳小梅,劉 新
福建省立醫(yī)院北院/福建省老年醫(yī)院眼科,福建福州 350003
干眼癥是由各種原因所引起的以眼睛干澀為主要的主觀癥狀的淚液分泌障礙性眼部疾病,多數(shù)患者常伴有眼異物感、灼熱感、視物模糊、視力波動、怕光、眼癢等癥狀,而干眼癥在老年人群當中發(fā)病情況更為普遍[1]。本研究對338例就診于眼科門診有干眼癥狀并排除其他眼病的老年患者進行干眼癥問卷調(diào)查及臨床相關干眼檢查。干眼癥問卷調(diào)查內(nèi)容包括患者年齡、性別、主觀感受、用眼習慣及用眼環(huán)境;臨床干眼癥患者診斷性檢查包括角膜熒光素染色檢查、淚液分泌試驗和淚膜破裂時間(BUT)測定等,最終確診老年患者干眼癥為292例,以下就各檢查結果對老年干眼癥的診斷價值作對比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10月本院眼科門診收治有干眼癥狀的老年患者338例作為研究對象。排除眼瞼疾病、急慢性角(結)膜炎、青光眼、佩戴角膜接觸鏡、眼部激光、眼部手術、外傷史及近半年來使用影響淚膜藥物史(如阿托品、人工淚液、新斯的明等)、半個月前感冒史的患者。
1.2檢查項目及方法
1.2.1淚液分泌試驗 所使用的淚液檢測濾紙條由天津晶明新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生產(chǎn),將濾紙條上端無刻度缺口處折疊成直角,并夾在下眼瞼中外1/3處結膜囊內(nèi),另一端垂掛在下瞼外部,輕閉雙眼稍向上視,不可隨意眨眼。檢測5 min取出濾紙條,觀察并記錄濾紙條的濕長。
1.2.2BUT測定 使用1%的熒光素鈉滴眼,瞬目2~3次后自然睜眼在裂隙燈顯微鏡鈷藍光下檢查。從最后一次閉眼后睜眼至角膜出現(xiàn)第一個干燥斑的時間長為BUT。重復3次,取平均值。檢查應在滴用其他滴眼液或進行其他眼部操作之前進行。
1.2.3角膜熒光素染色 1%熒光素鈉液滴眼后在裂隙燈顯微鏡鈷藍光下觀察角膜熒光染色情況。
1.3診斷標準 根據(jù)文獻[1]建議并結合實際情況按下列標準進行診斷。(1)主觀癥狀具有以下前5項中1項或1項以上為陽性:干澀感、異物感、灼熱感、眼疲勞、畏光、疼痛、流淚、視物模糊、眼紅。(2)淚膜不穩(wěn)定: BUT≤10 s為異常。(3)淚液分泌試驗(Schirmer′S Test)分為 Schirmer Ⅰ試驗和Schirmer Ⅱ試驗:≤10 mm/5 min為異常。(4)眼表面損害:角膜熒光染色結果為陽性。排除其他原因的同時,具有 (1)+(2)項BUT≤5 s或(2)項BUT≤10 s、(3)、(4)項中3項檢查有2項陽性伴隨(1)項即可作出干眼癥診斷。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分類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Bonferroni法進行組間兩兩比較,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老年患者干眼癥患病率及各種常見癥狀的發(fā)生情況比較 根據(jù)研究設計方案,共338例患者納入本研究,患者年齡68~88歲,其中有292例患者確診為老年干眼癥,總患病率為86.39%。其中男性142例,確診人數(shù)102例,患病率為71.83%;女性196例,確診人數(shù)190例,患病率96.94%。不同性別患者老年干眼癥患病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151,P<0.05)。本研究通過問卷調(diào)查形式,對老年患者眼部相關癥狀進行了分析和整理,老年患者干眼癥各種常見癥狀的發(fā)生率分別為眼干澀82.19%(240例)、異物感53.42%(156例)、灼熱感38.70%(113例)、癢感64.04%(187例)、視物模糊82.53%(241例)、眼紅34.59%(101例)、視力疲勞79.45%(232例)。
2.2292例老年患者干眼癥診斷性檢查結果 干眼癥患者診斷性檢查包括淚液分泌試驗、 BUT測定、淚液滲透壓檢查、淚液溶菌酶含量檢查、虎紅染色檢查、熒光素染色檢查、淚液蕨類試驗、活檢及印跡細胞學檢查等,本研究采用常用的淚液分泌試驗、BUT測定、角膜熒光素染色這3種檢查項目,結果見表1。3種診斷性檢查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63.723,P<0.05),各診斷性檢查結果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92例老年患者干眼癥診斷性檢查結果
干眼癥又稱角結膜干燥癥,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淚液的質(zhì)和量的異?;騽恿W異常導致的淚膜穩(wěn)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適,導致眼表組織病變?yōu)樘卣鞯亩喾N疾病的總稱[2]。干眼癥是眼科常見的眼表疾病之一,臨床表現(xiàn)為干澀、燒灼、異物感、癢感、視物模糊、眼紅及視力疲勞等[3]。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患者干眼癥最常見的臨床癥狀為眼干澀、視物模糊及視力疲勞。干眼癥與眼部的臨床表現(xiàn)緊密相關,臨床表現(xiàn)是診斷干眼癥的重要依據(jù)和必要條件。
干眼癥的臨床診斷檢測有一系列的方法,并不是以一種的檢測方法的結果就可以下診斷的,需要多種檢查方法結果并結合患者的主觀感受的綜合分析判斷才可以作出正確的診斷。目前干眼癥的檢查項目常用的有淚液基礎分泌、淚膜穩(wěn)定性和角膜點狀染色等幾類[4]。(1)Schirmer Ⅰ試驗:反映淚液基礎分泌,主要檢查淚液分泌的量,該測試在非眼表麻醉下進行,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由于該方法會引起受檢者的眼部刺激,而刺激作用會引起受檢者的反射性流淚,使得其假陰性的結果增加。為了避免濾紙條對眼部的刺激作用,可以采用Schirmer Ⅱ試驗,但由于該方法采用了眼球表面麻醉形式,影響了基礎淚液的正常分泌,也影響到結果。(2)BUT測定:是測量淚膜穩(wěn)定性,是用熒光素將角膜染色后在裂隙燈顯微鏡下使用鈷藍光觀測BUT,雖然熒光素角膜染色后淚液的狀況不再是自然的生理狀態(tài),但在相同的檢測條件下具有可比性,既經(jīng)濟且重復性好,檢測過程簡單,因而可作為常規(guī)的檢測方法。(3)角膜熒光染色:當干眼癥狀越來越重,影響到了淚膜的穩(wěn)定性,以及淚液的成分異常,使得角膜上皮的損傷概率極大增加,表現(xiàn)形式常為角膜上的散在點狀染色;當進行淚液分泌試驗時,因患者的配合程度問題,極有可能出現(xiàn)試紙碰擦角膜,從而造成角膜上皮損傷,導致角膜熒光染色的陽性體征出現(xiàn)。所以,在進行淚液分泌試驗應安排在BUT測定及角膜熒光染色檢查之后進行,以避免假陽性的發(fā)生。
根據(jù)相關研究,通常年齡大于45歲的人群干眼癥患病率較高,可能與淚液分泌功能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弱有關[5]。隨著年齡的增加,干眼癥的嚴重程度不斷上升[6]。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患者干眼癥中女性患者也明顯高于男性,這是因為性激素對淚腺分泌有重要影響,女性為絕經(jīng)期后干眼癥發(fā)病率為14.6%~40.0%[7],雌激素受體基因多肽性與絕經(jīng)后干眼癥存在相關性[8]。
近年來,由于電子產(chǎn)品的不斷普及,人們的視線停留在屏幕上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多數(shù)使用者會出現(xiàn)程度不一的眼痛、眼干澀、眼疲勞等癥狀。人眼在視物時每分鐘的眨眼次數(shù)約20次,但在專注看視屏時,每分鐘只眨眼約5次。因眨眼次數(shù)銳減,引起角膜暴露在外的時間過長,淚液蒸發(fā)過快過多,就會出現(xiàn)角膜表面的淚膜不穩(wěn)定,或者覆蓋不均勻的問題,從而導致干眼癥的發(fā)生。本研究結果顯示,淚液分泌試驗、BUT測定、角膜熒光染色這3種檢測方法的結果與文獻[5,9]報道結果符合。
綜上所述,BUT測定較淚液分泌試驗的差異性較小,穩(wěn)定性更好,BUT測定對診斷老年干眼癥來說更具有診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