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靈
(河北省胸科醫(yī)院,河北 石家莊)
尿毒癥作為臨床的危重病之一,會對患者產生嚴重的臟器功能影響。該病癥的產生通常是由患者體內的酸堿失調、水電解質紊亂以及代謝物蓄積所導致的內分泌功能失調所出現的機體中毒現象,是慢性腎功能不全或者急性腎功能不全的終末期發(fā)展階段[1-3]。為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緒,現通過選取50例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有以下報告。
選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的50例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根據使用干預方式的不同進行隨機數表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25例,對照組男性14例,女性 11例,年齡45~74,平均(56.36±5.18)歲,觀察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齡49~71歲,平均(57.62±5.93)歲。對比患者各項一般資料,性別及年齡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數據對比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干預,密切觀察患者出現的吸附劑使用過敏情況,在情況較為嚴重的情況下可使用地塞米松進行患者,同時血液透析過程中需要為患者給氧,另外還需要注重管道護理,觀察血液透析管道內的血流量情況,并根據管道的血液顏色和壓力及時對患者產生的不良反應進行處理[4]。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干預,包含:①在患者入院期間,對其負責的相關護理人員需加強對患者的溝通交流,并予以患者尊重,在交流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體貼的態(tài)度,從而促使患者提高治療的接受度,同時護理人員應注意聽取患者的訴求,在患者進行情緒宣泄時,需要以體諒的態(tài)度迅速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從而為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況。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在患者入院后為患者提供整潔的床鋪以及良好的環(huán)境,因患者產生情緒變化多是由于環(huán)境不佳影響,并且可能因此產生呼喚糾紛現象[5]。②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此階段需要根據患者心理狀況的變化對其進行評估,根據特點進行疏導,對于無法接受治療或者自身病癥的患者需要教育患者樹立治療病癥的價值觀,并讓其了解病癥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從而使其做好治療準備。存在悲觀情緒的患者則需要護理人員加強交流溝通,可給予一定的鼓勵幫助患者逐漸恢復治療的信心[6]。③團體心理輔導,可組織患者進行每周、每月一次的心理輔導,根據患者自身目前的狀況以及存在的壓力情況對患者進行準確的解答以及開導,從而促使患者釋放壓力,提高治療依從性[7]。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焦慮評分量表以及抑郁評分量表: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焦慮自評量表共20項,每項5分,最高100分,50分以下為無焦慮;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抑郁自評量表共20項,每項5分,最高100分,50分以下為無抑郁;50~59分為輕度抑郁;60~69分為中度抑郁;70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觀察兩組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整體依從性,分優(yōu)、良、差三項,優(yōu):患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患者可能根據護理人員的安排自覺進行護理管理以及治療配合,血液透析的治療效果良好。良:患者心理狀況較好,具有部分抑郁以及焦慮情況產生,但可在護理人員的幫助下及時進行調節(jié),未對病癥的治療產生明顯的影響。差:患者心理狀況較差,由患者自述護理效果不足,無法滿足自身的需求。整體依從性較低,可能對血液透析的預后效果產生影響。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8.0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焦慮評分以及抑郁評分情況對比(±s, 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焦慮評分以及抑郁評分情況對比(±s, 分)
組別焦慮評分 抑郁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25)74.41±6.52 48.74±4.3873.16±5.8845.83±4.61對照組(n=25)75.03±6.73 57.28±5.6273.72±6.0755.37±5.54 t 0.331 5.993 0.331 6.618 P 0.742 0.000 0.742 0.000
對兩組患者的整體依從性進行統(tǒng)計可得: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整體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依從性對比[n(%)]
尿毒癥往往會對患者腎功能產生嚴重的影響,由于腎臟血液凈化功能的衰退,會促使患者產生代謝物蓄積、水電解質紊亂以及酸堿平衡等機體中毒情況,同時可能促使產生貧血以及鈉水潴留現象[8]。目前治療該病癥的方式主要可通過腎臟移植、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進行,其中以血液透析最為常見,其治療效果良好,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但由于治療時間長,并且治療過程中需忍受插管等一系列操作,加上使用血液透析的經濟支出較高,會對患者的心理會產生嚴重影響,由此可見心理護理的重要性。通過對其進行知識教育以及指導教育,能夠促使患者提高對尿毒癥的病癥認知,了解尿毒癥帶來的影響,從而提高患者接受治療的依從性。另外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也可通過患者的情緒變化對護理內容進行改善,例如音樂療法,愛好交流等,可進一步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加強護患關系,從而保證患者的治療預后。
本文通過選取50例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研究得出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焦慮以及抑郁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此可見給予心理干預可對傳統(tǒng)護理干預給予一定的優(yōu)勢,可顯著改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心理狀況,減少焦慮和抑郁情況的產生,同時實驗可知給予心理干預的患者依從性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干預患者,對臨床的血液透析患者護理具有科學的使用性。
綜上所述,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給予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心理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負面情緒,抑制焦慮抑郁評分,對比常規(guī)護理,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從而提高患者接受度以及積極配合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