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子
目睹母親用盡力氣讓大山里的孩子,懂得積極向上,依靠知識改變命運,我的心里是感慨、感動、佩服母親的。
近半個世紀的農(nóng)村小學教師生涯,在母親心里是她鐘愛一生并為之奮斗的事業(yè),也是母親充實溫馨的鄉(xiāng)村生活里,精神的源泉和生活的全部。
母親溫柔和善,說起話來總是有條理有邏輯、不溫不火,一如她在講臺上的風度學識,能讓你耐心地聽完她所講的有關(guān)天地萬物之中蘊藏著做人做事的道理,盡管那時的我似懂非懂。
母親無比熱愛她的職業(yè),也熱愛著她所教的每一個山里娃。她精心備課后生動的教學方法,往往能讓學生在扎實掌握之后,還會舉一反三。每年的全公社統(tǒng)一考試,母親所帶班級名列前茅就是最好的證明。這一點,讓后來成為縣里重點高中高級教師的姐姐和姐夫都非常敬佩。
記得母親帶過的班里有一個叫小冰的學生,雖然學習很好,但是學習不踏實,隔幾天如果不被母親“敲打”就會驕傲自滿,練習本上的數(shù)學題總是一錯再錯。由于當時農(nóng)村的小學教師沒有自己的辦公室,母親就把學生的作業(yè)本抱回家批改。批改到小冰的作業(yè)時,母親常常一邊批改一邊自言自語:“這簡直就是個爛木車,幾天不修理就要散架。”等到第二天上課,母親會當著大家的面狠狠地教訓他,教訓完后再把小冰拉到講臺上給他講解每一道錯題,然后再從辦公室里拿來新作業(yè)本給他,逼他重寫,直到他明白自己錯在哪里。
多年后,已經(jīng)工作的小冰回到家鄉(xiāng),總會提著好吃的禮盒,登門看望我的母親——讓他害怕、逼他成才、讓他內(nèi)心無比敬畏的農(nóng)村小學老師。在我家溫暖的農(nóng)家熱炕上,人到中年、事業(yè)有成的小冰總會親熱地拉著母親的手笑著說,當年他這架全村有名的“爛木車”,經(jīng)過母親隔三差五的“修理”,改正了學習不踏實的毛病,終于養(yǎng)成了踏實學習的好習慣,這已經(jīng)成為他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溫馨感人的畫面,中年人滄桑的話語,讓陪在一旁的我無比感慨和感動。
工作中,母親也是有遺憾的。那一年,她班里一對親姐妹學生的姑姑從縣城來到學校,問母親姐妹倆的成績哪個比較好一點,母親就實話實說,說妹妹成績好一點。結(jié)果,姑姑就把學習好的妹妹接到縣城念書,讓姐姐繼續(xù)留在在農(nóng)村讀書。農(nóng)村農(nóng)活繁重,再加上大人不重視讀書,姐姐早早輟學在家干活,放棄了讀書。后來母親常常說起這件事,倆姐妹的命運得失,成為她心中無法釋懷的遺憾。
言傳不如身教。母親一心撲在落后鄉(xiāng)村的教育事業(yè)上,為了生活也為了養(yǎng)活我們兄妹四人,全家六口人的土地和繁重的勞動,只能依靠身體瘦弱的父親一個人耕種,每年秋天我家收獲的糧食總是少得可憐。盡管如此,母親熱愛教育事業(yè)的初心依然不改。父親寧愿一個人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也堅決支持母親熱愛的教育工作。
目睹母親用盡力氣讓大山里的孩子,懂得積極向上,依靠知識改變命運,我的心里是感慨、感動、佩服母親的。她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縱使疾風起,人生不言棄”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人生貴若朝露,時光何其匆匆。如今,那個天天抱著一摞摞學生作業(yè)本匆匆走上三尺講臺的身影,已到了古稀之年。此刻,我多么希望屬于母親的幸福時光能流逝得慢點、再慢點……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