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爾古麗.托合尼亞孜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阿克蘇地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新疆 阿克蘇,843000)
會陰側切是產婦自然分娩過程中常用到的輔助生產術,可以有效防止產婦會陰撕裂,保護產婦的盆地肌肉,促進產婦產后的恢復[1]。由于會陰側切會對產婦的會陰部位形成創(chuàng)口,臨床中任何切口的發(fā)生都存在引發(fā)感染的風險,所以需要加強產婦會陰側切術后的護理,根據護理人員的實際經驗,總結護理中存在的影響因素和風險因子,從而進行有效的預防。本文選取了74名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展開會陰側切術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與產房護理干預措施的研究,具體研究程序如下: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間在我院生產的產婦74例,并采用數字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其中有7位患者產生了切口感染,設置為觀察組,未發(fā)生切口感染的產婦設置為對照組。且在調查的74例產婦中,產婦的年齡范圍在23-42歲之間,平均年齡(34.41±4.06)歲,所有產婦均為足月單胎妊娠,而兩組產婦的年齡、體重以及產程等一般資料中無顯著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產后2-3天,傷口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癥狀,擠壓時有膿性分泌物,可以診斷為切口感染。
將產婦的年齡、體質量指數、生殖道感染、備皮至側切時間、胎膜早破、病房容量等作為感染因素的比較指標。
研究期間產生的數據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處理,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需要經過X2檢驗和t檢驗,以P<0.05為統計學標準,表明統計學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研究意義。
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切口感染的因素并不是單一的,與產婦的年齡、體質量系數、生殖道感染、病房容量等有關,詳見下表1。
表1 兩組產婦切口感染因素比較
在婦產科臨床手術中,會陰側切術十分廣泛,而通常采取此類手術的產婦都具有會陰比較緊、會陰體長、發(fā)育不良以及炎癥等,而會陰側切手術的位置比較特殊,發(fā)生感染的概率比較大。因此,需要結合臨床的實際情況,結合護理人員的護理經驗,幫助產婦排除潛在的外界影響因素,為產婦提供更加全面、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盡可能的滿足產婦的合理要求,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幾率。
本次實驗中,產婦會陰側切術后發(fā)生感染的原因包括生殖道感染、胎膜早破、羊水糞染等,以及病房內產婦個人衛(wèi)生。在分娩之前為產婦做好全面的檢查,了解產婦個人體質認發(fā)生感染的幾率與影響情況,及時有效的采取相關的護理措施,降低產婦的切口感染率,效果比較明顯。
會陰側切產婦的產房護理措施包括以下方面:(1)分娩前,護理人員要與產婦及家屬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做好產婦的心理護理,幫助產婦緩解心理壓力,改善產婦焦慮、不安的情緒,維持產婦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還要做好產婦及家屬的健康知識教育工作,普及相關的分娩知識及護理知識,詳細講解會陰側切術的相關內容以及該手術的目的與風險等,協助產婦做好生產前的各項檢查,排除影響因子,讓產婦做好心理準備[2]。(2)分娩期間,護理人員要保持產房環(huán)境的整潔,且將無菌區(qū)、清潔區(qū)以及污染區(qū)劃分清楚,根據要求對產房空氣進行消毒,并且保證所有使用器械都達到符合手術標準水平;備皮要快速精準,減少備皮時間,手術操作人員要具備較高的手術技術,了解會陰側切術的專業(yè)技能與預期判斷能力,手術必須保證無菌操作,并嚴格按照無菌技術進行操作,嚴謹的把握手術切口的大小、角度以及縫合;手術過程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的技術的要求,避免造成產婦切口感染。(3)術后,反復沖洗患者的切口,達到消毒的作用效果,既能促進切口的愈合,又可以避免出現切口感染,提高產婦的恢復速度。還要及時清理分娩過程中產生的醫(yī)療廢物,將其集中處理。(4)出院指導,產婦出院前,護理人員要進行出院指導,叮囑產婦按時進行產后檢查,在恢復期間,避免提重物、過度勞累、著涼等。
綜上所述,產婦在會陰側切術后,由于年齡、術后護理、手術時間、季節(jié)等因素容易導致切口感染,需要在產婦分娩期間做好預防感染的有效措施,確保產婦與新生兒的安全。由護理人員結合產婦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提高產婦的護理滿意度,促進護理質量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