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峰
(三一0醫(yī)院,廣西 桂林,541213)
外科為醫(yī)院重要科室,外科護理作為護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服務人員為即將或已經手術患者,護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復雜性,且風險較大[1]。因此如何充分發(fā)揮護理人員能力,合理分配護理人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整體護理管理質量,是當今護理的重要問題。
標準化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措施,其是對常規(guī)護理加以改良,為更好的達到某些目的而提供依據(jù),制定、實施標準的過程,強調護理的標準性、有序性,有利于護理管理質量的提升,減少外科安全隱患發(fā)生[2]。因此本文就2020年1月~12月在本院外科選取100例患者采取標準化護理進行分析,研究護理后臨床效果,闡述如下。
本院外科住院部共計10名護理人員,10名護理人員中均為女性,年齡在19~40歲,均值為(28.92±4.65)歲;工作年限為1~10年,均值為(5.63±1.02)年。于2019年1月~12月在本院外科住院部選取100例患者作為參照組,于2020年1月~12月在本院外科住院部選取100例患者作為研究組。參照組男、女各59、41例,年齡在19~65歲,均值為(46.35±10.36)歲。研究組男、女各57、43例,年齡在20~67歲,均值為(45.97±10.27)歲。兩組基本資料相比無差異(P>0.05)。本次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入組標準:(1)均知情同意;(2)均符合《外科學》[3]中相關疾病診斷標準;(3)生命體征平穩(wěn),可理解、執(zhí)行指令患者。
排除標準:(1)患有肝、腎等其他器官功能衰竭癥狀;(2)既往有精神病史。
參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遵醫(yī)囑對患者進行各類護理操作,對其飲食、生活習慣等進行指導,并進行相應的健康宣教等。
研究組采取標準化護理,方式如下:(1)成立標準化護理小組:由外科主管護師、外科醫(yī)師、護士組建標準化護理小組,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并考核,考核成績合格后方可在臨床開展工作。(2)制定標準化護理管理計劃:依據(jù)患者個人、病情變化情況,為其量身制定相關的護理計劃。針對易造成外科護理安全隱患事件的因素,實施早期預防并采取相應對策。在護理過程中需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有效解決,為患者護理的下一個階段制定更加高標準的護理計劃。(3)標準化護理實施:①消毒隔離標準化:每日對患者周邊相關醫(yī)療器械、固定物品進行擦洗,定時開窗通風,對病室進行消毒。②手衛(wèi)生標準化:將在日常巡視中獲得的數(shù)據(jù)科學、合理利用,及時發(fā)現(xiàn)手衛(wèi)生工作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做好相應的改進措施。③日常工作標準化:將優(yōu)化的護理流程應用到日常護理中,并督促醫(yī)護人員多溝通,確保每名護士明確自身職責,掌握各護理理論、操作方式;并做好緊急事件應對方案,對所有突發(fā)事件做一歸納,并以點至面對護理人員進行急救措施的培訓,按期考核。④護理質量標準化:在對患者進行相應護理操作過程中,醫(yī)護人員應加強與患者溝通,掌握其情緒變化情況,使用溫和、親切的態(tài)度面對患者,給予其心理上的支持。⑤患者知情標準化:對患者進行的各類護理操作均需向患者、家屬進行講解,告知其配合治療、護理的重要性,在獲取患者同意后方可進行相應的治療、護理操作。
選用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評估兩組滿意度,量表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對應分值分別為80~100分、60~79分、<60分。統(tǒng)計兩組護理后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其中包括換錯藥、墜床、穿刺點出血等。對兩組護理質量進行評分,包括基礎護理、技能操作、??谱o理、病房管理、護理文書,各項分值均在0~100分,分值越高護理質量越佳[4]。
選用SPSS 20.0系統(tǒng)處理數(shù)據(jù),χ±s表示計量數(shù)據(jù),采取t檢驗,%表示計數(shù)數(shù)據(jù),采取χ2檢驗,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P<0.05表達。
研究組滿意度98.00%高于參照組78.00%,不良事件發(fā)生率4.00%低于參照組25.00%,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滿意度、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n(%)]
研究組基礎護理、技能操作、??谱o理、病房管理、護理文書評分均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護理管理質量[χ±s,分]
多數(shù)外科患者因病情影響常采取手術治療,手術創(chuàng)傷造成其免疫力降低,加之各侵入性操作,造成安全隱患發(fā)生風險增加,護士工作量增大[5]。因此在當前醫(yī)療背景下,如何保障患者安全,提升護理管理效率,成為臨床工作者尚待解決的問題。
標準化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干預措施,其是保障護理質量的關鍵,通過標準運行、技術能力、服務流程、評價方式等方面制定清晰目標,可在提升護理質量同時,提升護理人員自身工作成就感,進而激勵護理人員參與管理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患者滿意度[6]。標準化護理中通過成立標準化護理小組,并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同時依據(jù)患者自身不同情況、不同病癥為其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可有效降低外科住院部安全隱患事件發(fā)生;促使手衛(wèi)生、消毒標準化,可有效預防感染發(fā)生;加強日常工作標準化,可使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進而改善服務質量與提高護理質量管理體系,確保護理工作有效性、充分性;通過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關健康教育與安全隱患的預防,引導患者家屬協(xié)助護理,促使其對外科相關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發(fā)病機制、治療護理措施等有更為詳盡的掌握,進而為其提供更為高效的護理干預[7]。本文研究顯示,研究組較參照組滿意度、各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較低,表明標準化護理可有效預防墜床、穿刺點出血等不良事件發(fā)生,提高整體護理質量,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滿意度。分析原因在于,標準化護理可保障護理工作有序、規(guī)律、運行與實施,促使護理人員參與管理意識逐漸增強,以此提升執(zhí)行標準的有效性,規(guī)范了安全管理制度、體系、目標以及措施等,提高整體護理管理質量,以此最大限度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確?;颊甙踩岣咂錆M意度。
綜上所述,標準化護理的應用,可提升外科護理管理質量,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是一種切實可行的護理方式,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