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燕
(中科院上海實驗學校 上海 201800)
馮 杰
(上海師范大學數(shù)理學院 上海 200234)
半偏法測電阻實質上屬于“電表的改裝”知識,主要考查對歐姆定律、串并聯(lián)電路規(guī)律的綜合靈活應用情況,通過增加試題的開放性,可以考查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因此,該實驗是高考的熱點.在2017版《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提出注重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考試大綱》中提出了“一核四層四翼”命題要求的背景下,2019年高考全國卷Ⅰ第23題重溫了電表改裝這一經(jīng)典實驗,提醒教師注重教材中的學生實驗.本文以半偏法測電阻實驗為例,介紹了半偏法以及改進方案的實驗原理,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對實驗誤差進行了分析,并用實驗結果證明了理論誤差的推導是正確的.最后,通過對2015和2019年實驗題的分析,展示了在高考中正在落實物理核心素養(yǎng),在科學探究中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注重實驗過程的能力、分析綜合能力以及反思的能力.
根據(jù)控制電路滑動變阻器的連接方式不同,半偏法可分為限流式半偏法和分壓式半偏法.
圖1 限流式半偏法原理圖
1.1.1 誤差的定性分析
1.1.2 誤差的定量分析
要準確表征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偏差,需對誤差進行計算.
閉合開關S1,斷開開關S2,電流表指針偏轉到滿刻度時,其示數(shù)記為I1,有
(1)
開關S1和S2都閉合時,電流表指針偏轉到滿刻度的一半,示數(shù)記為I′1,有
(2)
聯(lián)立式(1)、(2)得,電表內阻rg為
(3)
(4)
則實際值大于測量值.因此,當干路中的滑動變阻器阻值非常大時,得出下式
rg=R′
(5)
誤差一般包括隨機誤差和系統(tǒng)誤差,前者可通過多次測量減小,系統(tǒng)誤差的來源主要有方案設計、儀器精度、測量環(huán)境和測量人員.本文只定量分析方案設計和儀器精度所產(chǎn)生的系統(tǒng)誤差(分別簡稱為方案誤差和儀器誤差),通過計算其相對誤差來確定實驗誤差的主要來源.
1.2.1 方案誤差
誤差公式
將式(4)代入δ1的表達式,得
(6)
由于RP遠大于rg,則方案誤差非常小.
1.2.2 儀器誤差
在式(3)中,考慮到實驗所滿足的條件:RP?R′(r可以略去不計),可將式(3)近似為
(7)
根據(jù)誤差公式(絕對值和法)可得
(8)
儀器的精度由其準確度等級表示,儀表的準確度等級用基本誤差百分數(shù)的數(shù)值來表示,數(shù)值越小,精度越高.設電流表的準確度等級為k級,則ΔI=I·k%;若電阻箱的準確等級為a級,則ΔR=R·a%+b,b為常數(shù),單位是歐姆.I1=2I′1代入式(8)得
(9)
若k=0.5,a=0.1,b=0.01 Ω,則δ2=3%+0.1%,儀器誤差約占3%.由此可見,儀器的精確度是造成限流式半偏法誤差的主要原因,方案誤差占比很小.
實驗中,電流表選擇量程為20 mA的數(shù)字毫安表,準確等級0.1,干路中的滑動變阻器用電阻箱代替,其準確等級為0.1.電流表內阻的真實值由式(3)計算得出,電路連接如圖1所示,測試結果詳見表1.
表1 半偏法測電流表內阻數(shù)據(jù)記錄表
實驗表明,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阻值越大,其誤差越小,當滑動變阻器阻值超過電流表內阻的50倍時,其相對誤差約為2%.可見,該方案從理論上推導的實驗誤差是正確的.
若要消除方案誤差,可在干路中串聯(lián)一只電流表A0,保持干路電流不變,如圖2所示.先接通S1,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RP,使兩電流表都滿偏,示數(shù)記為Ig;再合上S2后,可調節(jié)R′和RP,使電流表A0滿偏,電流表A半偏.由rgI′1=R′(Ig-I′1),可得
rg=R′
(10)
雖然這一方案理論上不存在方案誤差,但儀器增加了,誤差是否一定減小呢.為了驗證這一猜想,用數(shù)字毫安表代替指針毫安表,電阻箱代替滑動變阻器.電路連接如圖2,電流表內阻的真實值表達式
圖2 限流式半偏法的改進方案
實驗測量結果如表2所示.從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相對誤差不足1%,此改進方案可以減少誤差.
表2 半偏法測電流表內阻改進方案的數(shù)據(jù)記錄表
利用Origin軟件對表1與表2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繪制散點圖,然后進行非線性擬合,如圖3所示.結果顯示,實驗測量值與理論值吻合.
圖3 對電流表內阻的測量值擬合
由圖3可知,當滿足滑動變阻器阻值遠大于電流表內阻時,原方案(電路圖1)相對誤差已經(jīng)非常小,與改進方案相比,它們的相對誤差非常接近,且原方案(電路圖1)所用器材少,操作方便.因此,目前多數(shù)學校仍采用電路圖1方案測電流表的內阻.
圖4 分壓式半偏法
2.1.1 誤差的定性分析
2.1.2 誤差的定量分析
要準確表征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數(shù)值關系,需要進行計算.現(xiàn)設定滑片左邊的電阻記為RP1,右邊的電阻記為RP2,滑動變阻器的總阻值記為RP,有
RP=RP1+RP2
電源內阻忽略不計.閉合S1和S2時,電壓表示數(shù)記為U0.有
(11)
只斷開S2,滑動變阻器保持不變,調節(jié)電阻箱,使電壓表示數(shù)記為U′.則
(12)
由式(11)、(12)得
(13)
由于
代入式(13),得
(14)
電壓表內阻的測量值R2大于真實值RV.要減小誤差,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越小越好.
2.2.1 方案誤差
誤差公式
把式(14)代入得
另
RP1=nRP
RP2=(1-n)RP
式中0 (15) 由于電壓表的內阻RV遠大于滑動變阻器的阻值R,一般為RV=100R.這樣,δ′1最大值為0.25%,由此可見,分壓式半偏法的方案誤差很小. 2.2.2 儀器誤差 從式(14)可知,根據(jù)相對誤差公式(絕對值和法),可得 (16) 經(jīng)計算,δ′2的值約為0.2%,由此可見,分壓式半偏法的誤差主要取決于滑動變阻器和電阻箱的精度. 實驗中,干路中的滑動變阻器用電阻箱代替,其準確等級為0.1.電壓表內阻的真實值由式(14)計算得出,電路連接如圖4所示,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表3所示. 表3 半偏法測電壓表內阻數(shù)據(jù)記錄表(E=4 V) 續(xù)表3 實驗表明,隨著滑動變阻器阻值的增大,誤差也隨之增大,與理論推理一致.因此,用半偏法測電壓表內阻時,滑動變阻器阻值越小越好. 對半偏法測電壓表內阻實驗,測量數(shù)據(jù)時,不僅測量了電源電動勢為4 V時的情況,還測量了8 V和12 V的實驗數(shù)據(jù),利用Origin軟件對這3種不同電源電壓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如圖5所示. 圖5 3種電壓下測電壓表內阻測量值擬合 實驗結果顯示,測量值與理論值相符. 要消除方案誤差,需在電壓表和變阻箱所在的支路兩端加控制電壓表V1,如圖6所示,閉合開關S1和S2,調節(jié)滑動變阻器使兩電壓表都滿偏,再斷開S2,調節(jié)變阻箱,可以電壓表V1滿偏,電壓表V半偏,則電壓表內阻等于電阻箱的示數(shù),即RV=R′.在實驗過程中,為了方便記錄數(shù)據(jù),滑動變阻器用電阻箱代替.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4所示. 圖6 分壓式半偏法改進方案 表4 半偏法測電壓表內阻改進方案的數(shù)據(jù)記錄表(E=4 V) 【例1】(2015年高考全國卷Ⅱ)電壓表滿偏時通過該表的電流是半偏時通過該表電流的2倍.某同學利用這一事實測量電壓表的內阻(半偏法),實驗室提供的器材如下:待測電壓表V(量程3 V,內阻約3 000 Ω),電阻箱(最大阻值99 999.9 Ω),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100 Ω,額定電流2 A),電源E(電動勢6 V,內阻不計),開關兩個,導線若干. (1)虛線框內為該同學設計的測量電壓表內阻的電路圖(圖7)的一部分,將電路圖補充完整. 圖7 例1題圖 (2)根據(jù)設計的電路,寫出實驗步驟:________________. (3)將這種方法測出的電壓表內阻記為R′V,與電壓表內阻的真實值RV相比,R′V____________RV(選填“>”“=”或“<”),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因滑動變阻器阻值與電壓表的內阻相比較,其阻值較小,所以選擇分壓式接法.實驗電路連接如圖8所示. 圖8 測電壓表內阻電路圖 (2)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使通電后電壓表的示數(shù)最??;閉合開關S1和S2,調節(jié)R1,使電壓表的指針滿偏;保持滑片位置不動,斷開S2,調節(jié)電阻箱,使電壓表的指針半偏;讀取電阻箱的電阻值,即為電壓表的內阻. 點評:本考題是對分壓式半偏法測電壓表內阻的實驗原理、操作步驟、誤差分析的考查,其實也是對歐姆定律和串、并聯(lián)電路的綜合應用.第(1)問考查了滑動變器的連接方式,即分壓式和限流式,考生需理解選擇分壓式連接的條件才能做出正確選擇.第(2)問考查的是實驗操作步驟,包括電路的保護和半偏法原理的理解,問題設置基于系統(tǒng)化知識,以開放性的形式呈現(xiàn),能否答好此題,與學生的邏輯思維習慣有密切的聯(lián)系.第(3)問是對半偏法誤差分析的考查,體現(xiàn)了串、并聯(lián)基礎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該題考查了學生對知識互相聯(lián)系的掌握情況, 體現(xiàn)了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素養(yǎng)的綜合表現(xiàn). 【例2】(2019年高考全國卷Ⅰ)某同學要將一量程為250 μA的微安表改裝為量程為20 mA的電流表.該同學測得微安表內阻為1 200 Ω,經(jīng)計算后將一阻值為R的電阻與該微安表連接,進行改裝.然后利用一標準毫安表,根據(jù)圖9(a)所示電路對改裝后的電表進行檢測(虛線框內是改裝后的電表). (1)根據(jù)圖9(a)和題給條件,將圖9(b)中的實物連接. (2)當標準毫安表的示數(shù)為16.0 mA時,微安表的指針位置如圖9(c)所示,由此可以推測出改裝的電表量程不是預期值,而是.(填正確答案標號) 圖9 例2題圖 A.18 mA B.21 mA C.25 mA D.28 mA (3)產(chǎn)生上述問題的原因可能是( )(填正確答案標號) A.微安表內阻測量錯誤,實際內阻大于1 200 Ω B.微安表內阻測量錯誤,實際內阻小于1 200 Ω C.R值計算錯誤,接入的電阻偏小 D.R值計算錯誤,接入的電阻偏大 (4)要達到預期目的,無論怎樣測得的內阻值都是正確,都不必重新測量,只需要將阻值為R的電阻換為一個阻值為kR的電阻即可,其中k=. 解析:(1)電表改裝成電流表時,微安表應與定值電阻R并聯(lián),則實物電路連接如圖10所示. 圖10 微安表改裝成電流表實物連接圖 (2)由標準毫安表讀數(shù)可知,改裝后的電流表,實際量程被擴大的倍數(shù)為100倍.故當原微安表表盤達到滿偏時,實際量程為25 mA,故選項C正確. (3)根據(jù)IgRg=(I-Ig)R,得 改裝后量程偏大的原因可能是,原微安表內阻真實值Rg大于1 200 Ω;或定值電阻R的計算有誤,計算值偏大,實際接入的定值電阻R阻值偏小.故選項A,C正確. 點評:本題是對電表改裝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第(1)問是小量程的電流表改裝成大量程的電流表,需并聯(lián)一定值電阻,本題是從設計電路的角度進行考查.第(2)問考查學生在實驗學習中的基本能力,即觀察能力.第(3)問考查學生對該實驗的誤差分析,即反思實驗結果,從而提出改進措施的能力.第(4)問在前3問的基礎上進行了升華,從該題可以看出,不再拘泥于具體的半偏法測電表內阻,是該方法的推廣,指針可以偏轉任意角度,考查學生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能力.該題注重選材的普遍性,但突出知識體系的完整和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由關注學生學習結果轉向關注學習過程的要求,引導學生培育支撐終生發(fā)展、適應時代要求的能力和綜合素質. 從2019年的實驗考題來看,全國卷Ⅰ的命題不再遷就中學教學“重知識輕能力,以講實驗代替做實驗”的現(xiàn)狀,而是堅持以能力和素養(yǎng)考查為主導.這一試題的特征是重新回歸到教材重點學習的學生實驗,在試題中重視實驗設計原理的誤差(方案誤差)的考查,不注重考慮儀器帶來的誤差,這是鼓勵學校要開展實驗,如果能有效利用身邊易于獲取的資源又能達到實驗目的更好,同時提倡充分利用資源,如同一器材能演示多個現(xiàn)象. 綜上所述,對實驗的設計實驗原理、操作步驟、數(shù)據(jù)處理、誤差分析的處理,以及反思實驗結果,提出改進措施也是物理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教學.2.3 實驗測量結果與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
2.4 分壓式半偏法的改進方案
3 考題應用
4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