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山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qū)中醫(yī)院,福建莆田 351100
糖尿病是臨床發(fā)生率較高的一種代謝性疾病,該疾病的發(fā)生和年齡、飲食、免疫、運動、遺傳、性別等因素存在關系。 目前, 我國是確診糖尿患者數(shù)最多的國家,該疾病屬于慢性疾病,其并發(fā)癥和機體重要器官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 疾病發(fā)生主要由胰島素功能或者分泌缺陷引起。 糖尿病的主要癥狀是消瘦、多食、多食、多尿等,部分患者還可存在頭暈、乏力等癥狀,對于患者生活質(zhì)量存在嚴重影響。 中醫(yī)認為,糖尿病屬于“消渴”病,主要是燥熱偏盛、陰津虧損等,最早記載于《黃帝內(nèi)經(jīng)》中[1],早期癥狀為小便頻數(shù)、咽干口燥、消谷善饑等,且中醫(yī)對于糖尿病的治療存在獨特優(yōu)勢。 該研究以黃連阿膠湯加減治療對陰虛熱盛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為內(nèi)容,同時選擇該院2017 年7 月—2020 年7月收治的80 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對象均來自于該院診斷病接受治療的糖尿病患者80 例,通過隨機平衡法劃分成研究組與參照組,各40 例。 研究組男女比是23∶17;年齡下限47 歲,上限79 歲,平均年齡(63.07±2.78)歲;病程1~7 年,平均(4.06±1.75)年。 參照組男女比是19:21;年齡下限46 歲,上限為80 歲,平均年齡(63.02±2.71)歲;病程1~7 年,平均(4.03±1.81)年。 經(jīng)專業(yè)統(tǒng)計學軟件對兩組基線資料進行評估后發(fā)現(xià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 研究獲取了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與患者本人的同意,且患者自愿簽訂知情同意;經(jīng)糖耐量試驗確診,患者FPG 超過7.0 mmol/L,2 hPG 超過11.1 mmol/L,病情滿足《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相關要求[2];參照《中藥新藥治療消渴病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 疾病主癥是多食易饑、煩渴多飲、大便干結、尿量增多,次癥為口舌少津、脈滑數(shù)、苔黃而燥[3];具有正常的理解、語言、視聽功能,能夠良好配合研究項目。
排除標準:重要臟器官疾病,例如心臟、腎、肝等;存在大血管并發(fā)癥或者微血管病變;嚴重感染性疾病;糖尿病并發(fā)癥; 惡性腫瘤疾??; 精神存在障礙問題患者;入組前服用影響研究結果藥物。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嚴格按照醫(yī)囑用藥,同時進行合理的運動與飲食,保證低脂、低鹽、低蛋白飲食,同時保持情緒愉悅。 以此為基礎, 參照組采取二甲雙胍、格列齊特治療,研究采取黃連阿膠湯加減治療,具體治療情況如下。
參照組:采取二甲雙胍(國藥準字H14020855)治療,服用3 次/d,0.5 g/次,三餐后服用;采取格列齊特(國藥準字H20044694)治療,初始用藥劑量為40 mg,分別在早餐、晚餐前30 min 服用。
研究組: 黃連阿膠湯藥方主要是:25 g 炒沙棗仁、20 g 天門冬、生地,各15 g 的阿膠、白芍、黃芩,夜交藤,各10 g 黃連、知母、1 個雞蛋黃,加水煎煮,1 劑/d,取藥汁300 mL 服用,將雞蛋黃放入藥汁中沖服,服用時間為睡前。 對于形體消瘦、多食易饑的患者,可加入沙參與地黃;對于舌淡脈細、疲乏倦困的患者,可加入黃芪、丹參;對于失眠、盜汗患者,可加入遠志、龍骨、牡蠣;對于腰膝酸軟、形寒肢冷的患者,可加入杜仲、肉桂、附子;對于血壓較高的患者,可加入川牛膝、杜仲;對于脈弦數(shù)、煩躁易怒的患者,可加入香附、白芍。
血糖水平:以葡萄糖試驗法監(jiān)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水平,主要是FPG(空腹血糖)、2 hPG(餐后2 h 血糖)、HbA1c(糖化血紅蛋白),檢測方法為葡萄糖試驗法。
血脂水平:分別在治療前后抽取患者靜脈血對血脂水平進行檢測,所檢測指標主要是TC(膽固醇)、TG(三酰甘油)、HDL-C(高密度脂蛋白)以及LDL-C(低密度脂蛋白),所用儀器是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治療效果:經(jīng)藥物治療后,疾病癥狀消失,血糖水平及血脂水平均恢復至正常范圍內(nèi),為顯效;疾病癥狀改善,血糖水平及血脂水平基本恢復至正常范圍內(nèi),為有效;上述指標均未實現(xiàn),為無效。
不良反應情況:記錄兩組的用藥情況,詳細觀察患者是否發(fā)生低血糖(低血糖標準是空腹血糖水平≤3.9 mmol/L)、惡心、皮膚瘙癢等不良反應,同時記錄和對比發(fā)生率。
采用SPSS 24.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與參照組的3 項血糖指標均在治療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是藥物治療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血糖情況對比(±s)
組別研究組(n=40)參照組(n=40)t 值P 值FPG(mmol/L)治療前治療后2 hPG(mmol/L)治療前治療后8.79±1.64 8.67±1.59 0.332>0.05 6.26±0.41 6.78±0.43 5.535<0.05 12.39±1.28 12.34±1.31 0.173>0.05 7.76±0.43 8.01±0.76 2.511<0.05 HbAlc(%)治療前治療后8.53±1.35 8.43±1.34 0.332>0.05 5.27±1.13 5.89±1.11 2.476<0.05
研究組和參照組治療前的各項血脂水平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藥物合理治療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參照組和研究組間的治療總有效率具有差異,研究組顯著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對比[(±s),mmol/L]
表2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對比[(±s),mmol/L]
項目時間研究組(n=40)參照組(n=40)t 值P 值HDL-C LDL-C TC TG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1.53±0.29 2.79±0.79 3.31±0.78 1.89 ±0.36 5.59±0.87 3.82±0.44 3.46±0.65 1.37±0.31 1.52±0.28 2.07±0.76 3.29±0.75 2.06±0.31 5.47±0.88 4.05±0.42 3.42±0.64 1.58±0.29 0.115 4.079 0.117 2.263 0.613 2.391 0.277 3.129>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
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與飲食結構的改變,糖尿病的發(fā)生率不斷升高, 該種疾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持續(xù)狀態(tài)的慢性代謝性疾病,主要癥狀是“三多一少”,若患者未及時進行治療,可引起較多的并發(fā)癥,例如神經(jīng)性疾病、血管性疾病等,可對生活質(zhì)量,甚至是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4]。 對于糖尿病的治療,目前臨床并無特效治療方式,僅通過降糖藥物、胰島素、控制飲食、合理運動等方式延緩疾病進展,從而降低疾病損害[5]。 中醫(yī)學根據(jù)糖尿病的表現(xiàn)與癥狀,將其歸納至“消渴”的范疇,疾病的發(fā)生機制是陰虛燥熱,早期糖尿病并無典型消渴癥狀,起病較為隱匿。 中醫(yī)辯證糖尿病證型包括氣陰兩虛型和陰虛熱盛型, 陰虛熱盛型的主要表現(xiàn)是急躁、心煩失眠、口紅苔黃、口渴喜飲等[6-7]。
在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采取了黃連阿膠湯加減治療陰虛熱盛型糖尿,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證明中醫(yī)治療糖尿病同樣具有理想效果[8-9]。 在黃連阿膠湯藥方中,阿膠具有潤燥、補血滋陰、止血的效果,白芍具有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平肝止痛以及斂陰止汗的作用,天門冬可清火止咳、滋陰潤燥,黃芩可除煩濕、瀉實火,雞蛋黃具有養(yǎng)腎益陰、補中益氣的效果[10]。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治療后的FPG、2 hPG、HbA1c 水平低于參照組 (P<0.05); 研究組治療后的TG、TC、LDL-C 水平低于參照組,HDL-C 水平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F(xiàn)代醫(yī)學證明黃芩還可降血脂,具有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的效果,天門冬能夠穩(wěn)定血壓,可治療急性心肌缺血,雞蛋黃可降低血漿膽固醇,減輕脂質(zhì)對于血管壁的浸潤效果。 諸藥合用后可發(fā)揮交通心腎、滋陰瀉火的功效,因而治療糖尿病時具有顯著效果[11-12]。
綜上所述,相較于常規(guī)治療,采取黃連阿膠湯加減治療陰虛熱盛型糖尿病具有更為顯著的效果, 是一種更為理想的治療方案,用藥后能夠有效降低和控制血糖水平,同時還可改善血脂水平,且藥物基本不會引起低血糖、惡心等不良反應,其療效與安全性均值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