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張雅麗 蔡慧 陳佳
家作為我們日常生活和活動最熟悉的區(qū)域,一般被冠以安全感的代表。但在家庭中,其實也存在許多可能致傷的安全隱患,例如家具的銳角或是鋒利的刀具等。許多人在家中受傷時,往往因傷口過小或是沒有醫(yī)藥箱等原因作冷處理,結果事后傷口發(fā)炎細菌繁殖,造成破傷風需要去醫(yī)院就醫(yī),錯過了本可避免的最佳時機。因此要重視小傷口的家庭護理,防止傷口惡化。
1傷口錯誤處理方式及危害
1.1冷處理這是居家受傷時最容易犯的一類錯誤,人們普遍認為小傷口只要血止住了就一定能自愈。其實這種想法并不是完全錯誤,但不對傷口進行處理會減緩愈合的速度。因為傷口在表皮濕潤的情況下可以保證細胞活性,加快人體的自我修復速率。反之傷口自然風干,就會降低細胞修復的效果。
1.2自來水沖洗自來水并不是完全干凈的,但許多人在受傷后會直接把創(chuàng)面暴露在水龍頭下進行沖洗,無意中令許多的微生物細菌進入傷口交叉感染,造成炎癥流膿的情況。因此在沖洗和消毒傷口時,要用醫(yī)用的生理鹽水等消毒水才行。
1.3傷口包扎過緊部分人在居家處理傷口時,會將傷處包扎過緊密不透風,認為這樣可以避免傷口被外部感染。其實這樣想只對了一半,傷口與外部隔絕很重要,但也要明確細胞修復需要氧蛋白,因而要采用清潔透氣性好的醫(yī)用紗布進行包扎。既能隔絕細菌侵入,也能維持傷口附近細胞活性,反之包扎過嚴會使得傷口遲遲不能愈合。
2家庭小傷口類型及護理方式
由于家庭中造成傷口的器物不同,呈現(xiàn)出的傷口形態(tài)迥異,因此應該針對具體的傷口類型和受傷程度,對其進行適當?shù)奶幚怼?/p>
2.1表皮擦破對于只是皮膚淺層擦傷沒有流血的情況,首先要做的是用溫水沖洗掉表皮上沾染的灰塵或是其他雜質,然后用棉簽蘸取碘伏對擦傷部位進行簡單的消毒。每日重復此操作兩三次即可,直到傷口愈合為止。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如果表皮是被金屬器物擦傷,那么為防止鐵銹進入人體,需要及時到到醫(yī)院注射破傷風抗毒素,防止小擦傷引發(fā)嚴重的感染。
2.2手指劃傷在家中被利器劃傷,可按照其輕重程度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如果是輕度劃傷致使少量出血但很快停止,那么應該先同生理鹽水清洗殘留的血跡,再點涂少量的紅藥水覆蓋劃傷區(qū)域防治滋生細菌引起炎癥;如果傷口劃傷程度較嚴重持續(xù)流血,可以先把受傷的手指舉高并握住指根兩側避免血液持續(xù)流動至傷口,血止住后一定要用碘伏或是酒精進行創(chuàng)面消毒,并用干凈透氣的醫(yī)用紗布進行簡單的包扎防止傷口進入細菌;更嚴重的手指劃傷入骨血流不止,就需要去醫(yī)院進行專業(yè)的傷口處理。
2.3身體燙傷家庭中的燙傷可能是做飯中滾油濺傷,也可能是開水燙傷等,總之都隸屬于燙傷范圍內,也要依據受傷程度進行處理。首先,如果是廚房中的熱油或是開水點狀迸發(fā)引起的小范圍燙傷發(fā)紅,應立即到冷水下持續(xù)沖洗給傷口降溫,之后擦干后用家中的燙傷膏進行涂抹即可,按照燙傷藥物說明書進行每日的換藥直至表皮恢復。其次,遇到燙傷導致的皮膚輕度起泡情況,也要先用涼水沖洗,但一定要保持水流不應過大沖破水泡,其后也根據說明書指示涂抹燙傷膏。水泡過大時可先用酒精消毒過的針進行挑破處理,注意其中的膿水不要接觸其他區(qū)域表皮防止感染,然后依次進行消毒和涂藥處理即可。
2.4鈍器撞傷輕度撞傷可能會導致皮膚表面腫脹產生淤青,但未有皮膚擦破現(xiàn)象。這種情況可先用冰塊進行局部的冷敷,防止撞傷區(qū)域血液加速流動減輕淤血淤青程度。在24小時過后,才可以用熱敷或是紅花油按摩的方式促進淤血的紓解。但當遇到關節(jié)處中重度撞傷導致骨骼疼痛不能自由活動、或是腰腹等軀干撞傷導致內臟隱痛不止的情況,就需要及時去醫(yī)院進行撞傷區(qū)域的檢查,及時規(guī)避骨折或是臟器受損的情況。需要格外講的一點是,如果撞傷部位是頭部,輕度鼓包可小心剃去頭發(fā)進行常規(guī)消毒和包扎;如若撞傷后導致視物不清或是頭暈目眩情況嚴重,不要劇烈運動自行去醫(yī)院,可撥打急救電話并等待專業(yè)醫(yī)療人員至家診斷。
3家中常備傷口處理藥箱
藥箱幾乎是每個家庭都需要準備的,防止出現(xiàn)受傷情況時無從下手。藥箱中具體配備如下。
3.1消毒藥液常見的消毒水按效果程度從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鹽水、碘伏、酒精等,對于三者的選擇可根據具體受傷情況任意選擇。需要注意的是對碘或是酒精過敏者要禁用后兩者,碘伏不可涂于口腔等黏膜組織,對于有滲出液的創(chuàng)口要慎用酒精,或可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處理。
3.2傷口處理工具工具類主要分為棉簽、鑷子、剪刀等。棉簽使用最為頻繁,通常蘸取消毒藥液用以消毒,其余的小工具可根據受傷情況自行取用。
3.3包扎工具傷口包扎需要創(chuàng)可貼、醫(yī)用紗布及膠帶、止血貼或繃帶等。當傷口較小時,簡單用創(chuàng)可貼覆于傷口表面即可,如果怕遇水感染,可購買防水創(chuàng)可貼。而當傷口較大時,應選取醫(yī)用紗布進行松緊適度的包扎。但當遇到血流不止情況時,應該最先使用止血繃帶或止血貼,撕除止血貼時,要注意力度避免再次出血。
3.4外用藥物常備的即燙傷燒傷膏、紅花油等,根據具體情況按說明使用即可。
總之,人們要重視對小傷口的護理工作,就算是在家中也要常備藥箱及時處理,避免小傷口發(fā)展成大隱患,給身體留下不必要的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