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溝通與協(xié)調(diào):一戰(zhàn)期間華工譯員述論

        2021-07-01 15:42:50錢芳
        江漢論壇 2021年6期

        摘要:一戰(zhàn)時期,中國政府通過“以工代兵”計劃派出大量華工以非戰(zhàn)斗人員身份奔赴法國支援傷亡慘重、亟需勞動力的協(xié)約國。由于華工與協(xié)約國軍方管理者之間語言不通,雙方溝通依賴譯員居間傳譯,故協(xié)約國軍方代理在華招工時也招募了一批華工譯員,同時基督教青年會也組織各國干事前往法國戰(zhàn)場為華工提供翻譯及其他服務。服務一戰(zhàn)華工團的這些譯員來自中外各國,除言語通傳之外,還從事管理協(xié)調(diào)、華工教育、記錄宣傳、權(quán)益維護等活動,在促進雙方溝通、提振華工士氣、提高工作效率、增益華工智識等方面做出了一定貢獻。

        關鍵詞:一戰(zhàn);華工隊譯員;青年會干事;歷史貢獻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口述影像對口譯認知加工能力的效應研究”(20BYY031)

        中圖分類號:K14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854X(2021)06-0116-07

        一戰(zhàn)后期,在中國政府“以工代兵”計劃的支持下,英法政府在中國先后征召了約20萬勞工①前往法國為協(xié)約國從事非戰(zhàn)斗勞動。華工工作繁重,危險度極高,他們不僅要修筑道路、挖掘戰(zhàn)壕、運輸物品、制造彈藥、修理機器,停戰(zhàn)后還要打掃戰(zhàn)場、清掃道路、埋葬死尸、撿拾武器,做的“都是英法美各國兵士所不愿做”② 的工作。華工忍辱負重、勤勉堅韌,付出了極大的努力與犧牲,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為協(xié)約國提供了戰(zhàn)時亟需的人力資源補充,成為協(xié)約國最終得以取勝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③。近年來,一戰(zhàn)華工問題漸受關注,在早期宏觀研究(以陳三井、徐國琦為代表)的基礎上,出現(xiàn)了一些專題研究和個案研究④。梳理相關文獻我們發(fā)現(xiàn),除了少量有關一戰(zhàn)華工譯員的史料⑤以外,有關一戰(zhàn)華工譯員群體的專題研究數(shù)量極少:目前僅有對一戰(zhàn)華工譯員的零星訪談以及一篇在獨立小節(jié)中探討譯員特殊作用的學位論文⑥,其他代表性研究多在探討溝通問題⑦或華工管理教育問題⑧的章節(jié)中提到譯員的表現(xiàn)與作用。一戰(zhàn)華工多為目不識丁、不懂外語的農(nóng)民,協(xié)約國軍方管理者又大多不懂中文,雙方溝通存在嚴重障礙,因此極度依賴譯員這一扮演“關鍵角色”⑨ 的特殊群體居中協(xié)調(diào)。本文擬在梳理前人研究及相關史料的基礎上,對一戰(zhàn)華工譯員相關問題進行述評,以期引起學界對一戰(zhàn)華工譯員更多的關注和研究。

        一、華工譯員之招募

        為一戰(zhàn)華工團提供翻譯服務的譯員有兩大來源:其一為英法軍方委托中國招工機構(gòu)招募的譯員,這類譯員占華工譯員的大多數(shù),與普通工人、技藝工人以及醫(yī)院看護員等各類人員同為華工隊組成部分,本文稱之為華工隊譯員;其二為基督教青年會在各國發(fā)動的、專程赴法國戰(zhàn)場以服務華工的青年會干事,他們不僅為華工提供翻譯服務,還為華工提供教育、娛樂等服務,并在華工中培養(yǎng)后備譯員,本文稱之為青年會干事。

        (一)法英招募華工隊譯員

        法國陸軍部殖民地軍隊局下設的國外招工團負責中國、北非及印度招工事宜⑩,其中中國招工團負責招募華工。法國招募的譯員既有法國人也有華人,法國譯員主要來自在華傳教的法國天主教士,華人譯員主要為北京、河北、上海等地教會所辦法語學校的學生,京漢線與太原等地鐵路譯員,以及各地洋行職員。此外,還有少量早年間前往法國留學或工作、隨后擔任法國陸軍部華工翻譯的華人。

        法國陸軍部對譯員作用有充分認識,希望招募盡量多的譯員服務華工管理事宜。法國招工中方合作企業(yè)惠民公司招工合同規(guī)定:“每一團體內(nèi)安置一譯員,其分配翻譯之數(shù),能愈寬則愈妙”,并在第25條列明:“原則上每125名工人需用翻譯1員”。合同對譯員的背景、品行、語言能力等任職資格做出了規(guī)定,要求“翻譯員須身家清白,通曉中文,并曾習法文,足以充當下開各項之職務之限”。譯員扮演居間協(xié)調(diào)的中介角色,身份及位置特殊,其品行優(yōu)劣直接關系華工待遇好壞。有記者走訪法招華工隊后說,赴法華工“常須遇機會得有力之數(shù)人,視其心意之較善與否以定華工之命運焉:(一)法陸軍部派來之管理人……;(二)翻譯,或法人之能中語者,或中人之會法語者,兩種人俱有善有惡;(三)巡捕……此三種人有一不良,華工即倒運。” 駐法照料華工事務員也指出,招募譯員時必須重視應募者的個人品行,并責令招工公司加大譯員品行考察力度:“通譯若系明白事體、品行端正、和平忍耐之人,則全廠工人得人經(jīng)理安分做工;若通譯為奸猾之流,不但放棄責任,往往誘工人作惡事……曠工耗錢由此而生,盜竊爭斗由此而出。今方始,事宜嚴,責公司甄別通譯,非據(jù)有確切保人一定資格、經(jīng)審核認定者,不得充任。” 由于法招華工營一直面臨譯員短缺所導致的語言不通、溝通不暢、效率低下等困境,因此法方多次發(fā)布通告從法軍內(nèi)部招募法國人擔任譯員:“凡軍隊中,有曾居住中國,及講中國語言,或知其方言者,應充任華工翻譯”。此外,法方也鼓勵華工學習法語,對于有一定法語基礎、有潛力成長為譯員的華工,法方允許其每天參加一小時帶薪法語培訓。法國軍官曾巡視華工營并考問華工,十多位能用法語答問的華工獲得了現(xiàn)金獎勵。

        英招華工中的譯員共約400人,多為來自北京、上海等地各大學的青年學生。英國招工方要求應募華人“嫻習英語” 且具有較高教育水平,但應募譯員往往難以達到教育要求。一位作者在向《北華捷報》(The North China Herald)的投稿中介紹自己協(xié)助招募高級譯員的情形:“我的好友Swallow先生托我代為物色頭等譯員,我找到一人,……他極為聰明,但頭等譯員的教育要求高得離譜,很明顯他達不到要求?!?譯員條件過高導致應征不足,使得后來英方不得不降低標準。據(jù)某英招華工譯員回憶自己應征高級華工翻譯時的情形,“……一位在清華大學任職的美國人受聘來到金陵大學為英國招募高級華工翻譯。起初,他定的標準是:只招收大學三、四年級的學生。但在當時,學完了三、四年級的課程,即可獲得去美國留學的資格……報名應征者寥寥。那位美國人見此情景,只好降低標準,允許一、二年級的學生報名考試……于是就高興地報了名。” 譯員招募的考試流程及內(nèi)容較為簡單。據(jù)這位譯員回憶,初試為口語對話,初試通過后他前往青島參加筆試,復試通過后即得知自己被正式錄用。另一位在應征時已完成清華高等科學習、即將獲得公費留美資格的英招華工譯員的考試經(jīng)歷則更為簡單:“一個英國人用英語對我們五個人分別問了幾句話,就叫我們?nèi)z查身體,……此事一完,就宣布我們五人都考上頭等翻譯”。英招華工營與法招華工營一樣,都面臨譯員嚴重不足的困境,而英軍的做法是向負責華工管理的英國軍官提供常用漢語手冊,共90頁,列有幾百個用英語發(fā)音標注的漢語短語、句子和命令,要求軍官在使用手冊時務必確保漢字發(fā)音準確,這是一種令人無奈的應付之舉。

        (二)基督教青年會干事?lián)巫g員

        種族歧視、文化隔膜、生活習慣差異、語言溝通障礙等常常導致華工與英法軍方之間產(chǎn)生不必要的誤會和沖突,進而發(fā)展為斗毆、罷工等風潮。為緩解局面、幫助華工,基督教青年會從歐洲、美洲以及中國組織干事前往法國華工營為華工提供翻譯、教育、娛樂等服務。這些干事來自中國、北美、法國和英國的基督教青年會,總?cè)藬?shù)約150人,其中數(shù)量最多的是英語熟練的中國留學生,尤其是留美學生(如史義瑄、晏陽初、蔣廷黻等),然后是外國傳教士和教會牧師。根據(jù)英國青年會法國華工服務負責人回憶,1917年,英國青年會在法國和弗蘭德開設了100多個青年會服務中心,服務的英招華工有數(shù)千名。青年會十分理解言語不通所帶來的溝通障礙,“必須先選略解華語之干事以達其意,并為華工謀種種便益以悅其心?!?晏陽初曾介紹青年會干事服務華工之情形:“華工之棲處歐土也,言語不通,風俗隔閡,幸有華工青年會之設立舉辦教育事業(yè),主持會務者有中西干事八十人,大半皆能操英語,周旋其中,遂致言語便利,情愫相通?!?/p>

        二、華工譯員之待遇

        華工隊譯員分三等,“一等翻譯惟助隊長通譯言語文件,留營備用,第二第三等翻譯助各長官或英工頭通譯言語,出營備用”。華工營內(nèi)設有醫(yī)院、廚房、浴室、翻譯部及辦公室,翻譯部辦公房每人一間。位于法國Noyelles的華工總醫(yī)院也設有譯員一名。

        譯員的薪資與能力掛鉤。民國初年,中國工人工資水平與先進國家相比差距較大,據(jù)陳三井測算,當時中國國內(nèi)普通工人月薪6元、技術工人月薪最高40元左右。法招華工合同規(guī)定譯員薪水為每月150法郎(當時1法郎=0.357元),雇傭期滿加薪等事項由譯員與雇主商議辦理;陶履德及其授權(quán)人在巴黎任用的翻譯則需達到“精通中法文字及能作法國文字”的更高要求,故每日薪酬比其他譯員多1法郎。英招華工分為無技藝工人、有技藝工人以及專業(yè)人員(包括譯員及醫(yī)院看護)三大類,工資分兩地支付,在法國發(fā)給本人供其在當?shù)厣?,剩余工資按月在中國由家屬代領。三類人員之中,各級譯員的薪水均高出同級別工人,也高出同屬專業(yè)人員的醫(yī)院看護。工人之中,各等級技藝工人薪水普遍高于相應等級無技藝工人,最高級技藝工人在法日薪2.5法郎,在中國每月領30元;頭等譯員兼書記在法日薪5法郎,在中國每月薪水60元;二等譯員在法日薪2法郎,在中國每月領30元;三等譯員在法日薪1.5法郎,在中國每月領15元。表現(xiàn)優(yōu)秀的譯員能享受加薪,如法陸軍部公函3994/4.5規(guī)定:“查中法語翻譯員一名,其法語程度較尋常翻譯為深,其所擔負部分之翻譯亦較尋常翻譯為重要,其每月工資之待遇,亦當較尋常翻譯為高,特規(guī)定其每月月俸二百五十法郎”。譯員的撫恤金也“較工人之費加倍”。華工不懂英語法語,英法軍官不懂中文,因此“一切事務多賴此等譯員之助,否則事不舉者過半矣?!?然而十余萬華工中,譯員一共只有幾百人,不僅數(shù)量少,優(yōu)秀者更是難得:“有若干翻譯號為頭等,翻譯者尚能稱職;其次焉者雖能讀書寫字,然談語困難,致不能傳官長命令于工人,或達工人意見于官長,言語不通,易生誤會?!?即便是符合資歷要求的頭等翻譯,也常因過于年輕、缺乏經(jīng)驗、憎恨必須遵守的軍紀而引起不滿??傮w而言,華工隊譯員的待遇在華工團體中相對較高,工作居住環(huán)境也相對較好,這樣的待遇也得到辦理華工事務人員的認可。

        惠民公司招工合同規(guī)定“翻譯……每日以十點鐘為最多之數(shù)”。譯員實際工作時限是否如此呢?一名譯員回憶了在法工作情形:“余每早五時即開始辦事,計五時至六時為病者向軍醫(yī)傳譯,六時照料廚房開早飯,六時半站隊分派工作地點,七時偕全隊出營至工廠早飯,即在廠內(nèi)隨時席地而食,十二時收隊回營午飯,一時再出營偕隊長巡工,晚六時回營。六時半晚飯,六時三刻至公事房傳達訊案、翻譯命令至八時始畢。普通華工每日工作十小時,余則每日須辦事十五小時也?!?這與赴法華工常常抱怨的實際工作安排與合同約定不符的境況相同,可見一切工作安排均以服務戰(zhàn)時為準。

        英軍官對華工多采用軍事化管理,對譯員的要求則有所放寬。據(jù)一名英招譯員回憶,“軍人服從領袖,日常禮節(jié),異常重視,惟對于譯員則不然,因余輩既非軍人,又非官員,除行晉按普通常禮外,并無軍禮之拘束,故余輩之出入及游行散步,或與英官談話,一無麻煩,尚覺自由也?!?部分譯員抱著半工半讀的目的應招前往法國,赴法后發(fā)現(xiàn)工作忙碌無法兼顧學習,且“多住曠野,終日勤勞”,于是萌生退意;然而英招譯員合同規(guī)定雇傭開始后六個月內(nèi)只有雇主有權(quán)辭退譯員、譯員無權(quán)提前告退,這引起部分譯員不滿,紛紛求去。為挽留譯員,駐英使館建議英陸軍部設置學額資助優(yōu)秀華工譯員戰(zhàn)后留學英國,但遭到拒絕。后來為安撫譯員,英方準許在法服務一年以上的華工譯員前往倫敦游歷兩周,每批赴英游覽譯員不超過12人,共計有241人享受這一待遇。工作表現(xiàn)優(yōu)秀的譯員還得到民國政府僑工事務局的通報嘉獎。

        英法在華招募的華工團譯員主要是為了滿足溝通和管理需求,青年會干事則與此不同,他們主要是出于對華工的同情而響應號召前往歐洲服務華工的。青年會是宗教團體,且干事使用英語而非法語,所以法國陸軍部最開始打算干涉青年會干事在當?shù)氐幕顒?,然而青年會活動?jīng)費充足,在法國各地均有分部,活動很難禁止。 青年會干事大多能力超群、甘愿奉獻,面對華工團管理者官僚主義等各種障礙毫不退縮,在物資匱乏的情況下寧愿自我犧牲也要力爭滿足華工群體的需求。 英國軍方對青年會干事的服務極為認可,有軍官認為青年會干事一人之價值在全團管理人員之上,還有華工團請求青年會派干事前往協(xié)助溝通管理事宜。

        三、溝通與協(xié)調(diào)的多重角色

        華工在法期間,譯員扮演了多種角色,承擔了包括通譯語言在內(nèi)的大量工作。

        (一)通傳事務,協(xié)助管理

        言語通傳是翻譯這一古老職業(yè)最基礎、最核心的功能。招工合同規(guī)定:“翻譯之職任悉向工頭傳遞雇主之命令,或關于工事受雇主之為人辦理,總之其要義系即對于工人及雇主或其他者之間,易于接洽”;“翻譯亦應與雇主接洽后,將工人所要求及如何實行合同所規(guī)定之情形轉(zhuǎn)告陶履德君或其授權(quán)人”。合同為協(xié)約國軍方及民國政府協(xié)商之結(jié)果,有關翻譯職責的約定說明了各方對通傳事務、溝通言語作為翻譯職責核心內(nèi)容的共同認可。據(jù)英招一等譯員回憶,他“工作較松,每天與營長、副官坐在一間辦公室里,做一些翻譯文告、向華工們傳達各項命令的事”。還有其他英招華工回憶,隊中譯員“常常隨從隊長到工場往來傳話”。

        除了言語傳達,譯員有時也要做一些解釋說明、溝通協(xié)調(diào)的工作,這些工作超出了語言傳譯的基本范圍,更加偏向管理功能。如合同規(guī)定:“翻譯亦應幫助工人寄發(fā)書信,如有用法文通告之件,亦應向工人解說之”。民國駐法公使致農(nóng)商部函特地提醒應由譯員勸導初次出洋的華工遵守規(guī)則,如果船長縱容水手虐待華工,譯員也應及時向招工經(jīng)手人匯報有關情況;華工隊抵法后,法國陸軍部要求:“……應令翻譯員,詳細向華工解釋其收信及寄信所規(guī)定之一切手續(xù),以免遭誤”;《華工雜志》記錄華工因不懂法政府憑票購買面包之新規(guī),買面包被店主拒絕后“大發(fā)脾氣碎人窗戶”,呼吁“以后凡遇有新章頒行,務望各翻譯員預先向眾宣讀,詳加解釋,則誤會肇禍之事或可稍免爾”;華工事務專員對華工告知書中也提醒:“華工諸君務必記著,凡事有難處不可發(fā)怒,即刻亂爭,須先向總辦或翻譯說明商量定后再作辦法”。華工事務員報告書陳述,“工人到法因不通語言,工廠中多采用通譯人……朝夕與工人同處,凡工人大小事務均與通譯有關系,故通譯名系通達語言而有指導工人之實權(quán)?!?英招華工隊以500名工人為一隊,設有隊長一名,中國翻譯一名,“協(xié)助隊長辦理一切事務”,隊中無中國軍官,因此“譯員實際處于中國官員地位”。由于英軍官中懂漢語者寥寥無幾,因此英軍方鼓勵華工譯員充當管理者。然而,對履行管理職責卻并無管理權(quán)限的中國譯員來說,協(xié)助英軍管理華工并非易事。法招華工隊既有法國譯員也有華人譯員,總管如果不懂漢語,則傳達事務的法國譯員權(quán)限更大,他們在華多年,熟知中國下等社會惡習,對待華工態(tài)度惡劣;華人譯員只供使喚,不能指揮或護衛(wèi)工人。有的中國譯員在履行管理職能時遭遇華工抵制。某英招華工隊中國譯員因協(xié)助隊長制止工頭及工人聚賭,后導致全隊罷工要求替換譯員并恢復工頭職位;在歡南兵工廠做工的法招華工因不滿有司事之權(quán)的中國翻譯而聚眾持械罷工。戰(zhàn)后,一位前任英軍官員如此描述對譯員的印象:“他們不但被軍官罵,也被工人罵,很難得到表揚,但我對他們的工作深表感激。”

        (二)居間協(xié)調(diào),維護權(quán)益

        法英美軍方與華工之間的溝通與管理一直是一大難題。相對而言,法國人對華工最寬容,英國人時刻以軍官身份自居,又因自己是白人而歧視華工,語言與文化障礙導致華工營沖突與暴力不斷。因此,除提供通傳言語服務以外,譯員還盡力居中調(diào)解,務求消除誤會,增進理解,緩和局面,提高士氣。一戰(zhàn)晚期參戰(zhàn)的美國向英法借用華工后,對華工管理與溝通不得其法,頭疼于效率低下,于是準許充當青年會干事的傳教士走訪其管理的華工營。青年會干事從事翻譯工作之余,還向華工普及西方文化和思維習慣,幫助華工了解其所服務的戰(zhàn)爭的性質(zhì)及目的。青年會干事的工作得到了協(xié)約國軍方的高度認可和評價,有美軍軍官聲稱有干事提供翻譯服務的華工團工作效率比過去提高了25%;英軍官向總部匯報青年會干事對維持紀律、保障軍方與華工和諧相處不可或缺。華工隊譯員在協(xié)調(diào)和維權(quán)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譯員會視情況設法緩解矛盾:某英軍官曾批判華工工頭做工不力,言畢工頭們一片嘩然,軍官詢問譯員華工說了些什么,北大畢業(yè)的譯員當即回答,“他們想說的是,長官,他們都非常喜歡您!” 有的譯員在中國營長照搬英軍官命令讓沒吃飽飯的華工持續(xù)辛苦勞作時挺身而出,幫助華工向英軍官爭取應有待遇并獲成功;有的譯員幫助華工爭取權(quán)益時遭到工廠及軍部不公對待:“抵茸華工隊譯員喻正衡君,因代華工要求改良伙食、安置電燈、修理漏屋,被廠中辦事的進讒于軍部,認為居心不善……遽行毀約,且并不按照合同給與回巴黎的路費。而當其臨行時,該廠總辦復以私人資格,強迫檢查所帶行李及喻君身上。” 戰(zhàn)后,有華工隊譯員回憶華工翻譯“常為華工辯護,因華工被審時,持有充分理由而苦不能申述,故得有譯員在旁,代為據(jù)情解釋申辯,務使得公平裁判,以免冤屈,僑工受譯員之護佑,實非淺鮮?!?/p>

        (三)投身教育,啟蒙開智

        有諸多史料記載譯員為華工提供教育服務。基督教青年會赴法先后設立了120所服務中心,從德育、智育、體育、群育四方面為華工提供服務,其中智育方面即以開設華工夜校為主要形式,因為華工白天需要做工。青年會干事為華工開設夜校,與華工營的中國及法國譯員合作,教授多門課程:“青年會干事多半為留美學生,他們擔任簡字班、漢文班、英文班、算學班教師,……法文則就地取材,多半由華人翻譯或法籍譯員擔任。中國翻譯有時亦教簡字、漢文或算學……教授者純系盡義務,并不收費?!?以翁日(Vonges)火藥廠為例,該廠到1917年6月共有華工930人,7月份時有2%的華工進入青年會夜校法文班學習,到1918年該比例上升到5%,學習法文的華工中已有10人到戰(zhàn)地任翻譯,另有10人會寫法文書信。雖然小有成績,然而青年會的教育等服務只是其手段,其根本目的還是傳教,正如《基督教年會為在法華工服務的聲明》中所指出的:“在戰(zhàn)爭營地里大量華工的出現(xiàn),為那些對中國感興趣的人提供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最廣泛意義上的傳播福音和教育的機遇。”

        華工隊譯員也為華工授課。雖然此項工作不屬于合同約定之翻譯職責,但卻為在異國工作生活的華工以及協(xié)約國軍方所急需。國務院照料華工事務專員調(diào)查法國43處工廠華工工作表中記錄有華工隊譯員授課情況:“商辦飛機制造廠……翻譯招簡生廣東人……華工現(xiàn)有人數(shù)五十五人……教育組織:由翻譯每晚教授一時法文”;“商辦化學品制造廠……總辦前云南教士兼翻譯Monsieur Michel……華工現(xiàn)有人數(shù)一百六十二人……教育組織:三人小班總辦自授”。表中另有18處工廠華工有教育組織,但授課教師身份缺乏記載。對此國內(nèi)報紙有諸多報道:“余曾親見通譯員以漢字及法字教諸工人”;“華工夜?!瓝谓淌诜ㄎ恼邽樽g員高以涵君及勤工儉學生蔣樹芳君……”;“華工……乃各就其住在地組織補習教育……其他各處法文多由譯員承擔”;《華工旬刊》也刊有《翻譯熱心教育》 《欽感翻譯熱心》 等譯員為華工授課的記錄。無論何種授課動機與安排,華工隊譯員與青年會干事興辦的華工學校客觀上為增進華工智識起到了極大作用。

        (四)觀察記錄,宣傳呼吁

        華工譯員是受過良好教育、有知識的群體,因此,在記錄戰(zhàn)場見聞方面擁有天然優(yōu)勢。有的譯員在戰(zhàn)時向報紙投稿介紹在法華工工作情況、介紹華工學校“喚起華工愛國之情”的辦學初衷、描述歧視華工的英國軍官如何因違規(guī)而受罰,還有譯員在戰(zhàn)后發(fā)表戰(zhàn)場見聞錄或出版回憶錄。這些以個人身份發(fā)出的戰(zhàn)地記錄或感受,為國內(nèi)民眾了解華工遭遇提供了寶貴資料。

        除了文字記錄,譯員也利用專長,宣傳華工英勇事跡。戰(zhàn)后,曾任駐法英軍華工隊司令的郝維士在中國青年會發(fā)表三小時演講介紹華工對歐戰(zhàn)的貢獻,為演講進行口譯的就是英招華工隊譯員。

        與華工在戰(zhàn)場的共同經(jīng)歷使得譯員更加了解華工、同情華工。有譯員認為,“如他一樣的其他譯員對西方社會狀況有了更深的了解,歐洲之行使他們的思想觀念歷經(jīng)巨變……每個華工在歸國后都希望看到中國的強力改革”。這些譯員關注戰(zhàn)后華工回國安置等問題,聯(lián)名向政府提出華工安置辦法,建議“僑工回國后有愿至口北東三省等處開墾者行經(jīng)鐵路準予免費,愿至各鐵路森林各項工程投效者準予先錄用”;他們以留法華工翻譯同志會名義發(fā)出致大總統(tǒng)書,列舉華工在戰(zhàn)場“嘗千辛冒萬險,日荷鍬锨,夜伏溝壑,出沒于槍林彈雨,奔逐乎鐵馬金戈,死亡相繼,豈有他哉”的辛勞,贊美華工“質(zhì)美未學,堅韌耐勞”的品質(zhì),建議以“華工實邊”并列舉種種益處;他們呼吁參與募捐建造英法陣亡軍士紀念塔工作的上海總商會,“請向英法工部局會商于紀念塔上加刊在法殞命之華工姓名,俾留紀念,而保國譽”;他們成立了僑比華工翻譯協(xié)會,明確其活動宗旨為:“(甲)籌商華工之善后,供政府之采擇;(乙)推廣華工教育,期智識之普及;(丙)征集同仁經(jīng)驗,作報告之機關”;他們歸國后成立了華工譯員協(xié)會,提出了幫扶歸國失業(yè)及因戰(zhàn)致殘華工、興辦華工子女教育等創(chuàng)會目標。華工譯員組織的成立以及相關活動的宣傳報道,引起了國內(nèi)民眾對華工苦難及貢獻的關注,也使得民國政府不得不正視歸國華工諸相關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史料中的一戰(zhàn)華工譯員并非只有正面形象。他們之中,有伙同工頭“魚肉幼弱或挾嫌報復” 的,有與總辦聯(lián)合欺壓工人導致工人反抗的,有詐騙華工錢財被遣返回國的,有給華工授課時“私下收索工人學資” 的,還有不滿英營待遇借款潛逃的。華工譯員來自不同背景、不同地區(qū),戰(zhàn)后也有不同去路:有的回國從政,有的放洋留學,有的繼續(xù)留在法國做工,有的從服務華工的經(jīng)歷中認識到平民教育的重要性并為之奮斗終身,有的不幸在回國途中去世。這樣一群人,是跨越語言的溝通者、華工管理的協(xié)助者、華工苦難的記述者、華工教育的啟蒙者,以及華工權(quán)益的爭取者。在戰(zhàn)后巴黎和會上,協(xié)約國代表爭相表述戰(zhàn)功、貢獻及傷亡損失,唯中國代表無以報告,英國代表甚至指責中國為戰(zhàn)爭“未花一先令,未死一個人”;隨后中國代表向晏陽初等調(diào)查了赴法華工在西線的英勇表現(xiàn)及傷亡情況,才使各國代表承認華工對協(xié)約國的貢獻。歷史記憶是凝聚認同的重要文化結(jié)構(gòu)力量,如何回顧過去關系到如何構(gòu)建未來。為一戰(zhàn)華工服務的譯員,與一戰(zhàn)華工一樣,同樣值得后人紀念。

        注釋:

        ① Chow Tse-tsung, The May 4th Movement, Cambridge and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p.38.

        ② 傅保?。骸度A工教育的追憶》,《教育與民眾》1931年第7期。

        ③ 張建國、張軍勇編:《萬里赴戎機: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參戰(zhàn)華工紀實》,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年版,第128頁。

        ④ 主要成果有張建國主編:《中國勞工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馬驪編:《一戰(zhàn)華工在法國》,莫旭強譯,吉林出版集團2011年版;張巖、Philip Vanhaelemeersch:《一戰(zhàn)赴歐華工中的“布思本十三人”籍貫考證》,《八桂僑刊》2012年第1期;張巖:《光環(huán)之下的個體世界:一戰(zhàn)山東籍華工應募動因考述》,《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15年第2期;《一戰(zhàn)華工歷史論述的語境變遷與意義重建》,《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20年第1期等。

        ⑤ 如顧杏卿:《歐戰(zhàn)工作回憶錄》,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孫干:《華工記》,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3年版;張邦永:《華工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片段回憶》,《文史資料精選》第3冊,中國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569—573頁等。

        ⑥ 以華工譯員為專題的研究有少量采訪,如王健民、程廷鈺:《一戰(zhàn)華工高級翻譯黃道榮》,《僑園》1996年第Z1期;以譯員為研究專題的參見李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赴法華工研究》第四章第三節(jié)《翻譯在華工軍團中的特殊作用》,暨南大學2013年碩士學位論文,第34—36頁。

        ⑦ 參見徐國琦:《一戰(zhàn)中的華工》,潘星、強舸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04—127、187—188、190、182、174、177頁。

        ⑧ 參見陳三井:《華工與歐戰(zhàn)》,岳麓書社2013年版,第110—119、109、118、85、85、119頁。

        ⑨ Frances Wood, Christopher Arnander, Betrayed Ally: China in the Great War, South Yorkshire: Pen and Sword Limited, 2016, p.123.

        ⑩ ?陳三井、呂芳上、楊翠華:《歐戰(zhàn)華工史料1912—192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版,第1997年出版,第353、381、417、189、189、190、356、190、534、190、385、536—537、190、190、190、 289、356、381、424、295、312、296-338、555—556、310、405、421、563頁。

        《法國通信:哈佛華工狀況譚》,張允侯等:《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60頁。

        里特:《參戰(zhàn)華工(續(xù))》,《海外月刊》1934年第22期。

        《克魯郡新聞》,《華工雜志》1917年第15期。

        顧杏卿:《歐戰(zhàn)工作回憶錄》,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第38、38、39、39頁。

        《招聘華工譯員》,《民國日報》1917年5月31日。

        Reminiscences: The Chinese Labour Corps, The North China Herald, Dec. 14, 1938.

        王健民、程廷鈺:《一戰(zhàn)華工高級翻譯黃道榮》,《僑園》1996年第Z1期。

        張邦永:《華工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片段回憶》,《文史資料精選》第3冊,中國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560、569—573頁。

        M. Summerskill, China on the Western Front, London: Michael Summerskill, 1982, p.165, p.172.

        缺乏有效翻譯會引發(fā)嚴重后果。英軍官指揮華工隊出發(fā)工作時說“Lets go!”并把重音放在go上,英語中go的發(fā)音與漢語的“狗”高度相似,不懂英語的華工以為英軍稱自己為狗而倍感受辱,拒絕出發(fā)工作,對此英軍官簡單粗暴地懲罰了違令出發(fā)工作的華工。參見徐國琦:《一戰(zhàn)中的華工》,潘星、強舸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10頁。

        基督教青年會(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簡稱Y. M. C. A.),于1844年在倫敦成立, “以培養(yǎng)基督化的人格和建立基督化的社會”為宗旨。參見美國青年協(xié)會程序委員會:《釋基督教青年協(xié)會》,《同工》1939年第183/184期。

        晏鴻國:《一項偉大事業(yè)的發(fā)端——晏陽初及他開辦的華工識字班》,張建國主編:《中國勞工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203頁。

        《僑法華工與美國人之互助》,《時報》1918年11月16日。

        晏陽初:《歐戰(zhàn)中華工之情形》,《申報》1920年12月19日。

        方頤樸:《法國華工近況》,《清華周刊》1918年第168期。

        《在法之華工隊》,《清華學報》1918年第8期。

        《報告在法國之華工醫(yī)院》,《廣濟醫(yī)報》1920年第5期。

        陶履德,法國退役少校,法國赴華招工團代表。

        羅羅:《華工赴歐之實況》,《東方雜志》1918年第6期。

        白蕉:《世界大戰(zhàn)中之華工》,《人文月報》1937年第8期。

        《譯員之等級與薪資》,《威海招募華工記》,上海戰(zhàn)聞社1918年印行,第7頁。

        曼尼科古爾:《華工從威海衛(wèi)出國赴法的組織工作——華工隊出國的故事》,彭家禮譯,《遠東時報》1918年第4期;陳翰笙主編:《華工出國史料匯編》(第10輯),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313頁。

        《華工旅歐實況》,《時報》1920年2月24日。

        《旅歐華人近況:旅法華工之待遇》,《旅歐雜志》1917年第25期。

        陳三井、呂芳上、楊翠華:《歐戰(zhàn)華工史料1912—192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版,第557頁。關于華工譯員游歷倫敦的具體情況,還可參閱從1932年6月6日至8月12日分21期連載于《新春秋》的《英倫游記》。

        《僑工事務局第五十九號、第六十號令》,《政府公報》1920年4月10日。

        陳維新、蕭蕭:《旅歐華工青年會事實匯紀》,《青年進步》1919年第25期。

        孫干:《華工記》,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3年版,第21頁。

        《駐法胡公使為法人招募華工事致農(nóng)事部函》,《東方雜志》1917年第7期。

        《買面包要票》,《華工雜志》1918年第17期。

        《華工旅歐之實況》,《時報》1919年12月21日。

        參見《華工旅歐之實況》,《時報》1920年3月4日、3月5日、3月8日、4月5日。

        Chinese Labour Corps Reunion, The North-China Herald, Jan. 22, 1927.

        Peter Chen-main Wang, Caring Beyond National Borders: The YMCA and Chinese Laborers in World War I Europe, Church History, 2009, 78(2), p.334.

        徐國琦:《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西線華工與中美“共有的歷史”》,《美國研究》2017年第6期。

        Brian Fawcett, The Chinese Labour Corps in France 1917-1921, Journal of the Hong Kong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2000, 40, p.48.

        《抵茸翻譯去職的冤屈》,《華工旬刊》1920年第3號,張允侯等:《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0頁。

        陳三井:《基督教青年會與歐戰(zhàn)華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88年第17期。

        《法國哈佛柳史來德的華工實況》,張允侯等:《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56頁。

        《法國華工之情狀》,《時報》1917年2月20日。

        《華工夜?!?,《旅歐周刊》1919年12月13日。

        《華工教育近況》,《青年進步》1920年第35期。

        《翻譯熱心教育》,張允侯等:《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1頁。

        《欽感翻譯熱心》,張允侯等:《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1頁。

        田恩霈:《朱祿工廠華工狀況》,《華工雜志》,1920年第45期;段秉文:《在Meuse地方一隊華工的情形》,《華工雜志》,1920年第45期。

        A Letter Has Been Received from One of the Native Interpreters Serving with the Chinese Labour Corps in France, 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 Oct. 20, 1919.

        《旅歐華工之實況》,《時報》1920年2月27日。

        顧杏卿:《法比參戰(zhàn)記》,《讀書青年》1936 年第11期。

        參見顧杏卿:《歐戰(zhàn)工作回憶錄》,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

        《講演華工在法成績》,《民國日報》1920年3月19日。

        C. F. Summers, The Chinese Labour Corps: What They Learned in France, The North China Daily News, Jul. 16, 1919.

        《留法華工翻譯同志會來函》,《時報》1919年4月23日。

        《夏奇峰致總商會函》,《時報》1920年9月21日。

        《僑比華工組織翻譯協(xié)會》,《益世報》(天津版)1919年7月17日。

        The Interpreters with the Chinese Labour Corps, 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 Dec. 30, 1926.

        《僑法華工見聞錄(續(xù))》,《時報》1920年2月29日。

        《米念華工反對虐待之成功》,《旅歐周刊》1919年12月20日。

        The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 Consular Gazette, Jul. 2, 1927.

        參見《華工翻譯往法留學》,《時報》1920年4月26日、1920年9月13日。

        《尚賓尼史來德工廠及在廠中國勤工儉學生之實況》,張允侯等:《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5頁;《法蘭西克魯索Creusot斯來代Schneider工廠勤工儉學生的狀況》,張允侯等:《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70頁。

        《晏陽初演講華工旅法情形》,《時報》1920年10月9日。

        山東省檔案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華工檔案》,《齊魯記憶:山東檔案珍品叢書》第2輯,線裝書局2017年版,第204頁。

        王家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華工赴法》,《民國春秋》1997年第6期。

        作者簡介:錢芳,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翻譯學院,廣東廣州,510420。

        (責任編輯 ?張衛(wèi)東)

        日韩精品av在线一区二区| 福利视频一二三在线观看| 久久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作品| 国产av大片久久中文字幕|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电影|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小说| 在线日韩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婷婷色国产精品视频二区|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一区| 日韩成人精品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在线视频免费视频|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模式| 在线观看无码一区二区台湾| 久久亚洲宅男天堂网址| 日本一本免费一二区| 又色又爽又黄又硬的视频免费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盗摄|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热东京热| 国产高清乱码又大又圆| 风韵饥渴少妇在线观看|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播放器|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音视频 | 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av| 欧美真人性野外做爰| 亚洲午夜精品a区| 在线观看女同一区二区|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区| 夫妇交换刺激做爰视频| 国产美女被遭强高潮露开双腿| 男女激情视频网站在线 | 熟女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老熟妇自拍hd发布| 色欧美与xxxxx|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一区啪啪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