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霞
摘? 要: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與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強化讀寫結合課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水平?;诖?,筆者通過分析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結合課的意義和必要性,強化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結合課實踐,以進一步推動小學語文教學良性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結合課;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4-0149-02
A Practical Study on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in Senior Primary School
YANG CaiXia? (Pingtan Chengguan Primary School,China)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and reform of quality education,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reading and writing curriculum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level of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this,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in the upp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and strengthens the practice of combining Chinese reading and writing in the upp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primary Chinese teaching.
【Key words】Chinese in the senior grade of primary school;Reading and writing combined classes;Practical strategies
1.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結合課的意義
開展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與水平。將讀寫結合課融合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不但能增添課堂趣味性,打造氛圍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促使學生對語文閱讀與寫作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還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體系,為學生提供多元化課堂教學體驗。在小學語文讀寫結合課中,語文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加強學生語文閱讀能力,鼓勵學生將閱讀內容與自身語言體系相結合,重新組織語言進行表達,不僅能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能鍛煉學生語言轉化的思維方式,將讀寫結合課的作用效果全面體現(xiàn)出來。第二,提高學生語言綜合素質。語文這門學科原本就具有較強的基礎性和工具性,不但涵蓋課內理論知識及優(yōu)秀的語言文化,還能進一步延展課外閱讀內容,有助于奠定學生豐厚的語言文學功底。因此,語文教師還應采用合理方式將課內理論知識與課外閱讀內容進行融合應用,并將讀寫結合課貫徹落實到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從整體上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第三,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讀寫結合課實踐活動,有利于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打造參與式互動課堂,充分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構建師生友好互動交流關系,突破傳統(tǒng)固定式教學思維模式。另外,讀寫結合課還有助于學生深刻體會閱讀材料的中心思想與情感表達,精準把握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與思想感情,為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和情感素養(yǎng)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2.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結合課的必要性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實施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已成為順應新課改要求發(fā)展趨勢的必然結果,對素質教育的滲透與落實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相較于低年級的小學生,高年級學生學習語文閱讀與寫作知識的時間更長,自身文學功底也更深厚,因此讀寫結合教學方式更適用于高年級學生,能充分發(fā)揮學生讀寫能力培養(yǎng)的最佳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式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前,語文教師應著重于鍛煉學生閱讀思維方式,確保學生達到一定的課內與課外閱讀量,促使學生積累足夠的寫作素材,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性思維能力,為學生后續(xù)語文寫作的學習提供可靠參考依據(jù),有效避免學生出現(xiàn)無從下筆的不良現(xiàn)象。與此同時,高年級小學生受年齡限制,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薄弱,在課堂上極易受外界影響因素干擾,從而無法保持高度集中力與專注度,未能將課堂教學效果全面體現(xiàn)出來。基于此,語文教師在正式開展寫作教學前,可以組織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活動,結合教學實際選取學生感興趣的閱讀內容,為寫作教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借助讀寫結合教學的作用效果拉近師生距離,加強師生互動交流力度,促進友好和諧的小學語文教學環(huán)境。
3.小學高年級語文讀寫結合課的實踐
(1)引導學生明確讀寫主題方向
在正式開展讀寫結合課程前,語文教師應站在宏觀角度預先確定課程主題內容,充分利用現(xiàn)有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符合學習需求的閱讀與寫作材料,將前期階段準備工作進行貫徹落實。其次,確定結合與寫作課程主題后,語文教師應組織學生圍繞著課程主題展開寫作活動,引導學生明確寫作方向與定位,保證學生寫作方向不脫離既定范圍內,充分發(fā)揮讀寫結合課程的實踐意義和價值。另外,語文教師在講解課程內容前,可以組織學生自行瀏覽課文內容,要求學生針對重難點內容進行備注,在掌握課文中心思想和主體結構的基礎上延展思維過程,然后結合課文內容為學生安排適當?shù)膶懽饔柧殹T趯嶋H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必須帶領學生規(guī)范寫作要求和課外讀寫標準,深入發(fā)掘教材上的實質性價值,既有助于提高學生寫作技巧和閱讀能力,還能促使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加強學生對讀寫技巧印象的深度與廣度,鍛煉學生讀寫思維能力。
(2)組織學生完成課前讀后感
在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時,讀后感作為重要讀寫練習方式,在學生整個學習階段中有著關鍵性影響。但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過程中,部分語文教師通常在正式課程講解完畢后要求學生完成讀后感,誤導學生將讀后感視為語文教師評級考核學習成果的手段,不僅無法保障學生讀后感完成效率和質量,增加學生學習閱讀與寫作知識的負擔,長此以往還可能導致學生對讀后感的寫作產生抵觸情緒?;诖?,語文教師可以打破傳統(tǒng)教學常規(guī),將讀后感寫作練習轉移到課程開始前,不但能督促學生自主完成課前內容,培養(yǎng)學生保持良好的課前閱讀習慣,還能促使學生在閱讀后及時記錄心得體會以及積累相關寫作素材,促使學生在讀后感寫作過程中加強讀寫結合能力,拓寬閱讀與寫作學習渠道。另外,開展課前閱讀寫作教學,還能幫助語文教師了解與掌握學生課前預習情況,及時調整與改進教學方案,針對學生較為薄弱的知識模塊展開教學。例如,語文教師在講解《跳水》課文內容時,可以預先組織學生自主瀏覽探究課文內容,要求學生盡可能梳理課文中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并按照自身語言描述課文故事,構建宏觀故事結構框架,從整體上把握課文脈絡主線。其次,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標注課文中描寫水手的語句,有助于學生明確各描寫語句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過程,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總結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最后,語文教師可以進行以《神奇的探險之旅》為主題的讀寫結合課程,提問學生對探險知識的了解和相關經歷,指導學生編制精彩刺激的探險故事,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體探險故事情境,預先設定探險人物角色,從探險場景、裝備、險情等方面著手展開詳細描寫。此外,語文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播放相關探險視頻和圖片,充分開發(fā)學生想象空間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盡可能要求學生介紹不同險境下具體的求生方法以及人物角色的心情變化,從而為學生故事寫作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
(3)拓展課外實踐訓練活動
在開展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工作時,由于課堂教學時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語文教師無法在有限時間內將閱讀與寫作教學內容完整呈現(xiàn)出來,一旦閱讀教學占據(jù)比例過高,對學生寫作練習也會帶來十分不利的消極影響而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則能有效改善這種現(xiàn)狀,在加強學生閱讀訓練的同時鍛煉寫作思維和實踐應用能力。例如,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不可思議的金字塔》時,可以從兩篇短文中對金字塔不同的介紹方式著手,深入了解金字塔的背景、外觀以及環(huán)境特點等,帶領學生梳理金字塔的建造過程,并組織學生積極搜集與金字塔建造相關的課外閱讀資料,不僅能豐富學生對古代建筑的了解與認知,還通過實際資料對比課文描寫,更深層次地感受課文語言描寫方式和技巧。其次,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寫作,提問學生是否了解輝煌的北京故宮、敦煌莫高窟以及秦始皇陵兵馬俑等中國著名世界文化遺產,組織學生根據(jù)感興趣的世界文化遺產進行寫作,要求學生有針對性地查閱相關資料,搜集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背景、基本現(xiàn)狀等資料,并將歷史資料進行分析與整理,按照具體寫作內容將歷史資料進行分類,具體可包括外觀、結構、歷史變化以及相關故事等,同時篩選資料中的無關信息,最終將整理后的資料以學生自身語言進行表述,詳細介紹我國舉世矚目的世界文化遺產,確保寫作語言的規(guī)范得體。
(4)依據(jù)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小學高年級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等能力的發(fā)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閱讀教學的開展,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并促進學生想象能力的發(fā)展。分析當前小學高年級語文課本的設置,其中部分課程文章進行留白的設置,或者是針對某件事情的敘述不完整,而這正是為學生提供自主想象的空間。在學習期間,學生需要依據(jù)對課文內容的整體剖析,理清文章脈絡,進行文章后續(xù)的現(xiàn)象與思考。鑒于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來強化讀寫結合教學的開展,通過課堂提問、故事續(xù)寫等方面來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并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內化。以《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為例,待學生整篇文章閱讀結束后,教師可設置問題:“小女孩一共劃了幾根火柴?”、“小女孩到底在追求什么樣的幸福?”、“出于什么原因才讓小女孩在寒冷的冬天出來賣火柴?”。然后鼓勵學生想象,對最后的故事結局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等到學生續(xù)寫結束,教師可以隨機選出幾名同學上臺展示,并由學生決定出故事結局最佳的學生,給予一定獎勵。通過此種方式,能讓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并通過留白續(xù)寫來促進學生想象、思考能力的發(fā)展,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進而發(fā)揮出讀寫結合教學的最大價值。
4.結語
讀寫結合課對推動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應靈活運用現(xiàn)有教學資源將讀寫結合課與語文教學相結合,深入發(fā)掘語文基礎教材的實用性價值,結合小學生認知能力和實際學習需求精心制定教學方案,在尊重小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基礎上加強讀寫結合課實踐力度。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明確讀寫主題方向、組織學生完成課前讀后感、拓展課外實踐訓練活動,有效加強學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曉琴.小學中高年級“讀寫結合”式語文教學實踐研究[J].中華少年,2020(03)
[2]王凌. 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策略研究[J].語文課內外,2019 (10):175
[3]揭其朗. "讀寫結合"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育的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08):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