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楊曉冬進了省城師范學校,他是一個靠母親紡線供出來的窮學生,以同等學力考入了公費的高級學府。他最喜歡的是念書。每天下了課,他在圖書館看到天黑,圖書館關(guān)門時,他才出來。有一天,他去借梁啟超的《飲冰室文集》,沒有借到,圖書員給他找來魯迅的《狂人日記》。這位圖書員就是趙肖峰,即后來的肖部長。日子長了,不知不覺地,他同趙肖峰成了好朋友。在趙肖峰的影響下,楊曉冬明白了許多道理,參加了共產(chǎn)黨的秘密組織,認識了一個打鐘的工友老韓,同他們上街秘密散發(fā)宣傳革命的傳單。
一個深夜,國民黨憲兵躥進了學校,逮捕了兩位教員和三名學生。楊曉冬急忙給趙肖峰送信兒。趙肖峰急得顧不上穿衣服,從窗子跳出去,藏在鍋爐房的水池后邊。特務(wù)們走后,楊曉冬又給趙肖峰送來衣裳,趁著天色未明,把他送出校外。
第二天,趙肖峰領(lǐng)導同學組織了請愿團,堅決要求釋放被捕的師生。同學們拿著刀槍、木棍同軍警隔墻對峙。一天晚上,老韓找到楊曉冬說:“情況很緊急,校里的米面眼看就要吃完了,派你今夜給趙肖峰去送信。去時我送你?;貋硪欣щy,找我兒子燕來幫助你?!睏顣远瑤Ш媒o趙肖峰的緊急信件,和老韓一塊兒走到鐘樓。老韓邁了幾步,在鐘樓左邊磚槽上,用力掀開上面的鐵算子,回過頭來,拍著楊曉冬的肩膀說:“這兒底下是污水溝,外人都不知道它的底細。出口在校墻外的河坡上。去吧!全體同學的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
楊曉冬給趙肖峰送完信往回走,發(fā)現(xiàn)敵人已經(jīng)堵塞了回去的道路。正在沒有辦法時,他忽然想起老韓的話,馬上轉(zhuǎn)身快步朝城里走。走到菊花胡同,打聽到韓家住在大雜院里。他走進韓家那間小屋,看見一個五十來歲面黃肌瘦的老太太,老太太背后藏著一個怕生的四五歲的小姑娘,炕沿前站著個男孩子,面龐清秀,眼睛靈活,腰挎書包,手捧著玉米面餅子。他知道這就是老韓的兒子韓燕來。他向老太太說明了來意,沒等媽媽答應(yīng),韓燕來把書包往炕上一扔,拉著楊曉冬就朝外走。等媽媽跟出大門時,他們早已拐過菊花胡同口。
路上,楊曉冬把嚴重的情況和艱巨的任務(wù)慢慢告訴他,試探他有沒有勇氣送信。不料這孩子半點兒也不怕。繞到靠近護城河的西北面,這兒校墻陡立(指山峰、建筑物等高高地直立),墻外河水很深,把守的人也比較少。韓燕來說:“我浮水過去,爬到挨墻根的柳樹上,把信投過去。”楊曉冬領(lǐng)著韓燕來進了旁邊的茶館,找了一個靠近河邊的窗口坐下。趁沒人注意,韓燕來爬到窗外,一個猛子扎進水里去。正焦急中,楊曉冬聽得槍聲連響,眼看20米外的河水里,子彈濺起浪花的地方,韓燕來像只水鴨一樣,浮過岸去。
這天夜里兩點,全體罷課師生突然向外猛沖,與包圍的軍警展開了激烈的搏斗。為了拯救多數(shù)人,老韓和他的30名戰(zhàn)友流盡了自己的鮮血,這就是蔣介石憲兵三團血洗省城師范的大慘案。從此,楊曉冬失學了。不久,他就參加了共產(chǎn)黨??谷諔?zhàn)爭爆發(fā),他被派到平原根據(jù)地……
(本文摘自《野火春風斗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