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 要健全教師減負長效機制,清理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活動,讓教師靜心專心教學。
關于中小學教師額外負擔的體現(xiàn),上級文件說得非常清楚,主要表現(xiàn)是:各種督查檢查評比考核等事項名目多、頻率高;各類調(diào)研、統(tǒng)計、信息采集等活動交叉重復,有的布置隨意;一些地方和部門在落實安全穩(wěn)定、掃黑除惡、創(chuàng)優(yōu)評先等工作時,經(jīng)常向?qū)W校和教師攤派任務??赡芨鞯氐木唧w情況會有所不同,但大體上是類似的。隨著教師減負長效機制的落實,教師身上的非教學工作任務會逐步減少,但教師減負還得用系統(tǒng)性的思維去看待。
在教師減負中,教師個體對負擔的感知與態(tài)度非常重要。面對同樣的教育教學任務,有的教師可能游刃有余,有的教師則會感到壓力山大。在目前的中小學中,承擔非教學類的額外工作一般是班主任和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普通科任教師相對較少。事實上,不少國家的中小學教師都不算輕松。比如近20年來,英國也一直在推進中小學教師的減負工作,但依然在路上。我曾在基層學校工作15年,多年負責管理工作,認為相關部門減少各類檢查評估、杜絕各類攤派是好事,不過對于有些問題,確實需要綜合提高學校治理水平、強化教師時間管理、提升教師專業(yè)水平等多方面去考慮。
一是學校要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上級部門對學校工作的檢查,是促進學校規(guī)范辦學、提升管理水平的一種措施。而很多學校在迎接檢查時,需要補充大量的臺賬資料,甚至要組織教師趕工,這跟平時工作沒做到位是有很大關系的。我在基層學校時,為迎接上級部門對師訓工作的考核,忙得不可開交。后來我發(fā)現(xiàn),其實上級部門對這項工作的考核,是有具體的細則要求的,平時工作時若把相關資料整理好,迎接檢查的時候就不用臨時抱佛腳。盡管不是學校的每一項工作都要留下痕跡,但日常的資料整理也是有必要的。這樣既能提高工作的效率,也能輕松應對相關檢查。
二是教師要理性看待非教學工作?,F(xiàn)在,中小學教師工作忙碌是一種常態(tài),但很多教師會認為自己在“瞎忙”,真正花在教學上的時間并不多。我國的相關調(diào)查顯示,教師真正用于教學及相關的準備工作的時間在整個工作時間中占比不到1/4,剩下的3/4是更為耗時耗力的非教學任務。但其實,教師做好教學工作,不僅僅是在課堂上下功夫。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個別輔導、開展家訪、與家長的溝通等,看起來算是非教學工作,卻也是做好教學工作的應有之義。
三是教師要切實提高工作效能。教師專業(yè)水平越高,越能提高工作效能,也能進一步加強職業(yè)認同感,實現(xiàn)一種良性循環(huán)。比如,年輕的優(yōu)秀班主任張玉石最初認為做班主任沒意思,后來她用研究的態(tài)度去對待班級管理中的人和事,提高了工作水平,開始認為做班主任非常有意思,工作中的負擔感也就少了,還出版了《做班主任,真有意思》一書。
可見,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提高駕馭工作的能力,能有效減輕教師對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觀壓力感受,這其實也是有效的減負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