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雪熒
廣州市公用事業(yè)技師學院 廣東 廣州 510100
黑板上筆精墨妙的板書,屏幕上簡潔明了的PPT,講臺上教師深入淺出的講解,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曾經在國人心中根深蒂固。但隨著以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為目標的職業(yè)教育的迅猛發(fā)展,傳統(tǒng)教學法的弊端日漸顯現(xiàn),各種新型教學法紛紛被研究、被試行,最終,誠如一切事物都具備兩面性,每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yōu)勢和弊端,如何取長補短,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結合,將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問題。本文將以《Premiere視頻制作》課程為例,論述傳統(tǒng)教學法、項目式教學法和PBL教學法的綜合應用。
截至2020年3月,中國網(wǎng)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達8.5億,全民直播時代的到來捧紅了多個視頻編輯軟件,其中,Premiere是一款實用的非線性視頻、音頻編輯軟件,對視頻、音頻的處理上提供了從采集到刻錄的一整套流程,基本在視頻剪輯中想要完成的各種效果都能通過Premiere來實現(xiàn)。然而,區(qū)別于我們熟悉的Photoshop、Dreamweaver等常用軟件的用戶界面,Premiere的工作窗口較多,并且集合了剪輯、調色、美化音頻、字幕添加等多組功能,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軟件,基于以上特點,大部分初學者都會有入門難的體會[1]。
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中國被沿用了幾千年,其優(yōu)勢是不容否定的,傳統(tǒng)教學法重視知識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教學形式往往有次序、有計劃、有側重,而且面授方式使教師能充分駕馭課堂,有助于學生精神集中,比較直接的帶動學生接受知識,Premiere軟件由于特技效果較多,需要有扎實的入門基礎才能制作出理想作品,傳統(tǒng)教學法的系統(tǒng)性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滿足這一要求。但是,教師僅通過口頭講授將軟件中各個工作窗口,各項功能進行書面教學,學生得不到實際操作,容易產生厭煩情緒,教學效果可想而知[2]。
當傳統(tǒng)教學法不能適應現(xiàn)代教學要求時,項目式教學法是取代其位置的主流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相反,基于項目的學習型教學提倡“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在教師的指導下對項目的分析、加工等一系列過程中,獲取學科知識,提升實操技能。
然而,就目前項目式教學法的現(xiàn)狀來看,只注重了“以項目作為教學載體”這個形式,忽視了項目本身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Premiere視頻制作為例,現(xiàn)時該課程大部分的實例教材在編排上都把Premiere軟件的功能劃分為剪輯、視頻特效、轉場效果、音頻美化和字幕特技五大模塊,針對各模塊的部分功能設計實例,最后再進行綜合設計實訓。由于軟件功能被粗暴劃分,相應的實例只能實現(xiàn)某方面的效果,項目較為呆板,不具備完整性,很難激發(fā)學習熱情。另一方面,因為跳過了傳統(tǒng)教學法中系統(tǒng)性的基礎知識講授,實例教程大多包含了項目的詳細步驟,使得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按步驟操作,對軟件功能的掌握只是水過鴨背,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樣的項目式教學只是一種“加入了實操環(huán)節(jié)的傳統(tǒng)教學”。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多應用于醫(yī)學教育,與項目式教學法類似,PBL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不同的是,PBL教學法以問題為起點,學生圍繞問題通過搜集資料、獨立思考、小組討論,最終解決問題。以問題為索引,引導學生在找尋答案的過程中獲取知識,確實是一種有趣且實施性強的教學法,而其中的關鍵是問題的提出,在Premiere軟件的教學中,由教師提出的,未必是多數(shù)學生所感興趣的問題,而由學生提出的,在對軟件功能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往往是目的性不強的問題,很難達到預期教學效果[3]。
Premiere作為一款實用型的軟件,在教學上不能丟棄以項目為載體的教學理念,能否完成實際案例是考察對該軟件掌握程度的金標準,同時,由于Premiere軟件的特殊性,不通過傳統(tǒng)教學法對軟件功能進行系統(tǒng)性講授,項目的開展無從談起,而在這兩者之間,PBL教學法就是很好的橋梁,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項目必須由學生自己選取,教師可以列出幾個微電影的選題,例如,選擇一部喜愛的電影,為其剪輯一個震撼的預告片,又如,通過拍攝、剪輯視頻,顯示我們的校園生活,再如,選擇一樣商品,為其拍攝和制作一個有故事情節(jié)的廣告等等,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領取感興趣的題目后進行視頻拍攝,項目從取材到后期制作,從無到有,都由學生親自動手,對比只是機械的完成一個已經存在于課本中的項目,這樣的方式無疑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完成了項目選取和短視頻的拍攝工作后,學生已對即將進行制作的微電影的主要內容心中有數(shù),教師可以設計分鏡頭腳本的任務書,使接下來得提問更加有的放矢[4]。設計如下表:
表1 微電影分鏡任務書
由于每組學生選取的項目都不盡相同,而且對Premiere仍然沒有認識,教師此時可以結合視頻制作過程及Premiere的功能模塊提出有共性問題,例如,如何把現(xiàn)有素材進行剪輯,提取需要的部分用于場景中,又如,如何為視頻添加字幕、背景音樂、旁白等。
如前所述,Premiere工作窗口復雜,功能繁多,扎實的入門基礎非常重要,在之前取材和提問的鋪墊之下,教師通過講授、實操演示等方式詳細介紹Premiere基本操作,使各組學生所選取的項目可以制作出雛形。
完成項目的大體制作后,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分工,通過查閱教材,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等方式,獨立完成一個或多個場景的特效制作,并在小組內分享制作過程及體會。
由于每個小組的項目主題、制作技巧差異較大,小組之間的分享和相互評價就成為相互補充知識點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完成各自的項目之后,各小組應選派代表介紹選題原因,設計理念,尤其重點介紹所采用到的Premiere中的功能。通過分享、互評、改進,加深對Premiere軟件的認識[5]。
任何一款軟件都只是實現(xiàn)目標的工具,Premiere視頻制作課程的教學目標不應僅僅是對軟件的掌握,而是如何借助Premiere制作影視,因此以往項目式教學法中采用現(xiàn)成的素材為教學載體應該加以改良,再結合傳統(tǒng)教學法和PBL教學法中精髓,必定會令該門課程的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