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元
(武漢市漢口醫(yī)院心內科 湖北 武漢 430012)
心絞痛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心臟病癥,以老年人群為主要好發(fā)人群。據相關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心絞痛患者城市發(fā)病率達到1.6%,農村地區(qū)心絞痛發(fā)病率也接近0.5%,且正呈逐年上升趨勢。心絞痛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短暫急劇缺血缺氧,從而引發(fā)的胸部劇烈疼痛癥狀。心絞痛通常為多次重復出現,勞累、情緒激動、受寒、飽食、貧血、心動過速、休克等通常被認為是心絞痛誘發(fā)因素[1]。心絞痛不僅會給患者帶來劇烈的疼痛感受,同時也可能導致心衰等更為嚴重的后果,直接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必須引起足夠重視,積極進行治療[2]。本文將探討分析硝酸甘油聯合阿司匹林治療心絞痛的臨床療效。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絞痛患者86例。所選患者均經心電圖、冠脈造影等手段確診為心絞痛。所選患者均知情同意。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所選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47~92歲,平均年齡(70.29±10.18)歲;病程2個月~5年,平均(2.24±1.07)年。對照組中男25例,女18例;年齡54~93歲,平均年齡(69.14±10.52)歲;病程為1個月~6年,平均(2.26±1.1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WHO關于穩(wěn)定性心絞痛相關診斷標準;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入院治療前3個月內未應用其他治療方案;年齡為18周歲以上,具有完全行為能力。排除標準:因智力障礙、精神性疾病或其他原因無法正常溝通交流患者;合并有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患者;合并嚴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合并有全身感染性疾病患者;對所應用的相應藥物有應用禁忌患者;孕、產婦及哺乳期婦女。
對照組單用硝酸甘油(國藥準字H11021022,0.5 mg/片)治療,心絞痛發(fā)作時舌下含服,每次0.5 mg,若疼痛未緩解,可間隔5 min再次服用1片,直至疼痛緩解。在活動、大便前5~10 min服用1片,預防心絞痛發(fā)作。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方式基礎上加入阿司匹林(國藥準字J20130078,100 mg/片)治療,飯前口服,每次100 mg,3次/d。
連續(xù)治療2周后,觀察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后心絞痛發(fā)作頻率、每次發(fā)作時間;測量分析患者治療后血小板黏附率、全血黏度、纖維蛋白原水平等血流變相關指標;檢查測量患者治療后左心射血分數、左心舒末徑、血漿N末端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等心功能相關指標;同時統計計算兩組患者用藥后相關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心絞痛發(fā)作時間、發(fā)作頻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絞痛發(fā)作時間及發(fā)作頻率比較( ± 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絞痛發(fā)作時間及發(fā)作頻率比較( ± s)
心絞痛發(fā)作頻率/(次?周-1)觀察組 43 4.36±1.32 1.13±0.12對照組 43 6.63±1.62 4.09±0.35 t 7.1233 52.4595 P<0.001 <0.001組別 例數 心絞痛持續(xù)時間時間/min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血小板黏附率、全血黏度、纖維蛋白原等血液流變學相關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液流變學相關指標情況比較( ± 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液流變學相關指標情況比較( ± s)
纖維蛋白原/(g?L-1)觀察組 43 32.65±5.83 6.09±0.44 3.72±0.51對照組 43 41.38±5.57 7.36±0.31 4.62±0.57 t 7.0998 15.4726 7.7161 P<0.001 <0.001 <0.001組別 例數 血小板黏附率/% 全血黏度/(mPa?s-1)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左心射血分數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左心舒末徑水平、血漿N末端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功能相關指標情況比較( ± 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功能相關指標情況比較( ± s)
組別 例數 左心射血分數/% 左心舒末徑/mm B型鈉尿肽/(ng?L-1)觀察組 43 63.55±5.42 45.37±5.31 557.07±102.89對照組 43 59.62±5.88 49.15±5.52 612.76±117.54 t 3.2226 3.2362 2.3378 P<0.05 <0.05 <0.0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均表現為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心悸、皮炎等。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心絞痛多為心肌突發(fā)性缺血缺氧所引起。而心肌缺血缺氧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狹窄引起,冠脈狹窄處容易導致附壁血栓形成,從而增大狹窄程度,當狹窄程度超過75%時就可能導致心絞痛發(fā)生[3]。而心絞痛后可能會引起狹窄部位血管內壁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影響血管正常收縮功能,進而加重血管病,周而復始,導致心絞痛反復發(fā)生[4]。冠脈狹窄、血栓形成,心肌灌注度降低,心肌細胞容易產生缺血、缺氧進而壞死,形成冠心病,情況嚴重者可導致心肌梗死等相關心血管危險事件的發(fā)生。而心臟功能降低、血流變指標改變,又會進一步加重心臟負擔,容易引起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所以一旦出現心絞痛,應引起足夠重視,積極進行治療,預防心衰、心肌梗死等相關嚴重病癥出現。
硝酸甘油是甘油的三硝酸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常用藥物。硝酸甘油服用后可以快速松弛血管平滑肌,特別是小血管平滑肌,能使周圍血管舒張,外周阻力減小,從而減輕心臟負荷,降低心肌耗氧量,進而緩解心絞痛癥狀[5]。硝酸甘油見效快,舌下含服2~3 min即可開始發(fā)揮藥效,在心絞痛發(fā)作時效果明顯。同時在運動、大便前服用硝酸甘油也能有效預防心絞痛的發(fā)生。阿司匹林為水楊酸衍生物,在治療牙痛、頭痛、神經痛等方面療效確切,也常用于治療風濕痛、退熱等。但近年來也不斷有研究指出阿司匹林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從而能預防血管內血栓形成[6]。因此近年來也有較多關于應用阿司匹林治療腦梗塞、冠心病、心絞痛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并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本文中對照組單純應用硝酸甘油治療,對照組應用硝酸甘油聯合阿司匹林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心絞痛發(fā)作頻率、發(fā)作時間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血小板黏附率、全血黏度、纖維蛋白原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左心射血分數、左心舒末徑、血漿N末端B型鈉尿肽前體水平等相關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略高于對照組,但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硝酸甘油聯合阿司匹林治療心絞痛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狀態(tài),改善患者心臟功能,同時能有效降低心絞痛發(fā)作頻率和持續(xù)時間,而兩種藥物合用也不會明顯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安全性好,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