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洪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在“寫作”方面提出,要引導并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寫想象中的事物,豐富表達的內(nèi)容”“寫作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chuàng)意”。特別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這就要求作文要體現(xiàn)個性化,提倡個性化作文。教師要通過培養(yǎng)個性化寫作興趣、選取個性化寫作題材、使用個性化評改方式等,培養(yǎng)高年級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實現(xiàn)“個性、自由”的表達。
【關鍵詞】個性化;培養(yǎng)興趣 ;選取題材;評改;樂于寫作
“寫作”是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的方式之一,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徜徉在想象的世界里,盡情發(fā)揮,釋放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表達自己的訴求。通過寫作,亦能體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生命力,展示自己的個性。展望未來的作文教學,尤其是在物質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到來,各種知識、信息獲取渠道日趨多元的背景下,如何培養(yǎng)高年級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實現(xiàn)“個性、自由”的表達,是當前一線語文教師進行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
一、培養(yǎng)個性化寫作興趣
1.玩中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焙⒆拥奶煨允峭嫠?。作文教學中要把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玩樂聯(lián)系在一起,在玩中學,在做中學,他們就會知道作文的用處、寫作表達技能的用法。因此,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離不開個性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進社會、走進自然,開拓視野,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去感受、去體驗,并讓他們在玩中寫下有意義的事,例如,《一次有趣的活動》《文字的使用情況》等,在活動結束后讓學生認真記錄,這樣在讓學生玩耍的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覺得寫作是一件快樂好玩的事,于是便達到了培養(yǎng)學生寫作興趣的目的。
2.仿寫
葉圣陶先生說:“文章就是例子?!闭n本中的文章是學生學習的范文。我們讓學生學完課文后,進行仿寫訓練。如,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黃昏,冬天最美是早晨……”那一句句瑯瑯上口的句子,讓人讀起來怦然心動,感同身受。教學完后,筆者讓學生想象田野、公園、校園等景象,然后參照《四季之美》進行仿寫。趁著學生的熱情,學生寫出了《田野之美》《校園之歌》《美麗的公園四季》等一篇篇佳作。
3.嘗試小組作文
傳統(tǒng)作文教學都是學生獨自寫作,其實語文教師可以嘗試小組作文。如,想象作文《二十年后的家鄉(xiāng)》,讓學生每四人自由組合為一個小組,根據(jù)個人興趣和特長分配任務,每人想象一個自己喜歡的部分,如,交通工具、生活變化、學校變化等,大家共同完成寫作,然后進行整合、修改、定稿。集體作文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學生參與過程就是一個展示自我、互相學習的過程。
二、選取個性化寫作題材
所謂作文題材的個性化,指的是文章要創(chuàng)造性地選用新穎而又富有典型性的材料,借以反映社會新信息、科學文化新成果和社會熱點問題等。
1.表現(xiàn)個性化的經(jīng)歷和體驗
小學生處于同一年齡,生活經(jīng)歷、閱歷視野相差不大,在作文中,最初的構思也可能雷同。所以要想別出心裁,就要思考寫出與眾不同的獨特的東西,以及獨到的體驗和感悟。學生關心的事,大到國家、社會,小到班級、同學,都可以作為寫作的源泉。我們可以利用作文課組織主題活動,如,舉辦辯論活動、故事交流會、各種競賽活動等,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注意觀察、積累,學會怎么做就怎么寫,“我手寫我心”。因此,那些生活中平常的小事就是我們最好的題材。如,在指導習作《第一次_____》,筆者先讓學生回想自己做過的第一次的事:包餃子、騎自行車、爬山、演講……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來寫。因為是學生自己經(jīng)歷的事,那么寫出來的就是個性不一的文章了。
2.選取具有時代氣息的材料
作為一名學生,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要學會從時事新聞中開掘寫作素材: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抗疫時期的《致敬最美“逆行者”》《我心中的抗疫英雄》;慶祝國慶的《寫給祖國媽媽的一封信》《我為祖國驕傲》;禁毒日的《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禁毒,人人有責》……這些時事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通過身邊的人和事折射對時事的看法,寫出的文章才會有新意和看點。
三、使用個性化評改方式
高年級學生對文章優(yōu)劣有一定的評判能力,完全可以自評自改與互判互評,我們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優(yōu)化作文評價機制。
1.自我評價
我們可以要求學生從“中心是否明確”“選材是否恰當”“結構的安排是否清楚”“句子是否通順”“標點是否書寫正確”“修辭是否形象貼切”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找到文章的優(yōu)點,亦要指出文章的不足,從而進行修改、完善,準確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互評互改
以往總是學生的作文一寫完,教師一篇篇地改。信息化時代,講究資源整合,作文教學也要合理調(diào)配資源。于是,筆者經(jīng)常開展“我是小老師——學生互改互評作文”“我分享,我快樂——作文講評課”等活動,放手讓學生去交流、探索,培養(yǎng)自改能力。學生完成初稿后,讓其他同學欣賞優(yōu)秀作品,并加以評議,可以從詞語、句子及篇章結構等方面說說優(yōu)勢在哪里?哪里可以再修改完善?學習后分小組針對存在問題相互評價修改。之后,筆者把修改好的作文進行分享,相互學習,傳閱修改。學生間取長補短,真正做到了資源共享,學生自然喜歡上了作文。
3.評語恰當
給學生作品鼓勵性的評語至關重要,只要學生作文有進步或寫出了優(yōu)秀等次,就應該正面肯定作文的可貴之處。在作文批改中,筆者常給學生的習作寫一些具體、充滿感性的評語,如,“祝賀你,細膩的心理描寫,巧妙的首尾照應,寫作技巧越來越成熟了?!薄芭Π桑⒆?,在寫作方面你一定會有所成就的?!薄澳氵@次的作文有了很大的進步,這個詞用得十分妙,讓人眼前一亮。如果平日多讀書,多習作,作文一定會有提高的?!薄巴郏≡谀愕南胂笾?,家鄉(xiāng)變得如此美麗,讓人向往。真希望以后在你的努力下能實現(xiàn)!”……在作文評語中,對學生多鼓勵多交流,以亦師亦友的身份進行指導,給予學生信賴、期望,使他們感到被尊重。這樣,師生關系變得和諧親密,提高了學生對評語的重視,激起他們進行修改和再次創(chuàng)作。
總之,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作文是生活的需要。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那么,學生呈獻給我們的必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
參考文獻:
[1]袁明潔.變革作文評價方式 提升學生寫作素養(yǎng)[J].江蘇教育研究,2004(12).
[2]馮玉英.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作文的探索[J].師德·教研,2010(4).
[3]唐惠忠.個性化的題材[J].語文教學通訊,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