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陜西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十二人談

        2021-06-28 21:15:05楊輝李蕓馬鳳霞王蘇于潔茹張婷譚旭東霍聃鄢烈山李坤珊柯倩華王宜振
        延河 2021年6期

        楊輝 李蕓 馬鳳霞 王蘇 于潔茹 張婷 譚旭東 霍聃 鄢烈山 李坤珊 柯倩華 王宜振

        陜西兒童文學在近些年來獲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取得了比較豐碩的成果。專業(yè)從事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作家逐漸增多,也產生了許多有較大影響的作品。為此,我們特別約請了12位評論家和兒童問題專家,圍繞近五年來陜西兒童文學的重要作家、重要作品和相關文學現象,展開既有對具體文本的細讀,也有從當下兒童文學發(fā)展的總體狀況入手的比較宏觀的分析,從中約略可以呈現出近五年來陜西兒童文學發(fā)展的基本狀態(tài),以及作為持續(xù)深入推進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諸多思考與啟示。

        一、中國式童年經驗書寫中的童年精神

        楊 輝:

        近年來,成人文學作家轉戰(zhàn)兒童文學似乎成為一種風潮,年過七旬的葉廣芩一出手就是不凡,其“耗子丫丫”三部曲系列推出后廣受贊譽。三部曲故事發(fā)生的空間各不相同,涉及的人物也異,但它們都圍繞耗子丫丫展開。撫今追昔,感慨萬千,于文字的間隙,實在可以見證一個少年的精神的“養(yǎng)成”。

        故事的“開篇”,是頤和園。北宮門、四大部洲、大戲樓、玉瀾堂、玉帶橋等等,是耗子丫丫的樂園,也是種種奇妙故事的發(fā)生地。故事的參與者,既有耗子大爺、一只名為005的烏龜,也有園中的亭臺樓閣、花鳥蟲魚,當然也有同父異母的哥哥老三、開燒餅鋪的老宋奶奶、賣酒的老李等等人物。它們共同構成了《耗子大爺起晚了》的故事。耗子丫丫每日游玩在園中,那些人事物事,影響并形塑了她最初的世界觀念。時隔六十年后再度回望,那一段生活的意義漸次朗現:“頤和園的景物,頤和園曾經的街坊四鄰,讓我初識人生,那里的精致大氣、溫情善良奠定了我人生的基調,讓我受用匪淺?!蔽覀冏匀粡倪@里可以讀到耗子丫丫如何從頤和園景物中獲得初步的美感經驗,如何從老宋奶奶的愛憐中發(fā)掘一個人內心無法紓解的哀痛,如何從老李的死亡中感受到“‘死是怎么回事”……當然,最為重要的,是她從男孩老多對園中殿宇房檐上的小獸寓意的求知欲中,發(fā)掘更為復雜的歷史和生命故事。這一種求知欲,很快便被偶來頤和園躲避“梅雨”的南方人梅子所激發(fā)。梅子幾乎熟知園中景觀蘊含的豐富的歷史故事,她的講述因此為耗子丫丫打開了另一個精神的世界,讓她從中領會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因此產生了持續(xù)探究的興趣。

        上述種種當然非常重要,卻似乎遠遠不夠。耗子丫丫還需要體會和了解另一種生活,了解作為“光榮軍屬”的姥姥的不易。姥姥對身在前線的舅舅“內里的擔心和惦記”,給耗子丫丫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讓她體會到生活表象背后的另一面。她還需要從姥姥的辛苦勞作、節(jié)衣縮食;姥姥的鄰居二頭的用功學習和辛勤勞動;同桌李德利自給自足,努力承擔家庭和生活責任中“明白各家有各家的日子,各人有各人的世界”。這是《花貓三丫上房了》和《土狗老黑闖禍了》記述的主要故事。如同即便與她共同生活在胡同里的孩子,也各有各的難處,各有各的愛憎。但在少女丫丫的世界里,這些似乎存在隔膜的人事物事卻可以融通,可以因鄰里互助,同窗友誼的建立而營構成一個溫暖、和諧的生活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人與他人,與自然萬象,與動物植物,皆可相互感應,互相成就。

        如作者所言,這三部曲的故事“近乎童話”,它們是已逝的記憶幻化出的彩虹,氤氳著理想和夢幻般的氣息。頤和園、胡同、學校,具體的生活空間雖有不同,但小伙伴們以及他們周圍的成年人的生活交織在一起。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外部世界,他們的師長們,也在努力教會他們理解和處理自我和他人關系的方式。以他們的內心世界為基礎,可以逐漸拓展出一個廣闊無比的生活世界。這個世界關聯(lián)著我與物、城與鄉(xiāng)、人與動物,也關聯(lián)著愛憎、生死等等無可避免地生命感情。三部曲也因此可以被讀作耗子丫丫的愛的教育。她愛自己病中的媽媽,愛她的小伙伴們,也愛老黑、耗子大爺、花貓三丫,以及頤和園的風物,鄉(xiāng)下的美景……親情、友情,人對自然萬物的感應和愛,對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求知欲,構成了耗子丫丫成長故事的核心。其中自然也有經由師法自然萬象而促進的自我人格的養(yǎng)成。比如,她從花貓三丫身上學會了責任和擔當;從與伙伴們的交往中懂得了距離和寬容,以及對友誼的理解和維護;從親人們身上明白了珍惜和關照。而面對外來的陌生,則“知道了女孩應有的剛強和自尊”,以及“遇事沉靜不亂,穩(wěn)妥大氣……”

        這是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講給如耗子丫丫一般的孩子們的自己曾經的生活故事。六十余年的時光的流逝讓這些故事于字里行間幻出美麗無比的彩虹般的光芒,它能夠呼喚出隱藏在文字背后的精彩,也讓一個個逝去的人物仿佛重有了生命。他們演繹著一個孩子眼中充滿童趣和豐沛的想象力的故事,也演繹著歡樂、幸福、憂愁甚至死與生的交替。逝去的終究會逝去,然而日與月的故事翻過之后,留下的是如日歷中的金閣寺般的金碧輝煌的精彩。這精彩悉數被作者寫進了作品,它們就隱藏在“耗子丫丫”三部曲的字里行間,等待著你我將它打開,并從這些人物的生活中,獲得屬于自己的生命的體悟。如經歷疫情之后的孩子們會“變得堅強而懂事”,會學會“忍耐和支撐”“順應和遵守”,“他們在災難中慢慢長大”并最終會長成為一個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的人,可以獨立面對屬于他自己的生活世界的種種境況。這或許是人之為人無可避免地生命過程。葉廣芩以她深情的筆觸,寫下了她對這個過程獨特的個人體驗,包含著回憶往事的快樂,也包含著自我的反省和面對時光流逝時的愛與痛惜。

        二、詩意和幻想的交融與飛躍

        李蕓:

        在兒童詩歌方面,王宜振將傳統(tǒng)童謠與現代兒童詩相融合做了很多嘗試,五年來出版的多部詩集除了形式的不斷探索之外,也取得了很好的市場反響。他的童詩像秋空霽月一樣澄明,像晶球寶玉一樣瑩澈,卻不像玻璃和白紙一覽無遺,它們有著豐富的審美意味。作為韻文體的兒童文學,王宜振的童詩帶有明顯的由字音、語調、節(jié)奏和押韻共同創(chuàng)造的音樂美,比如《小風你慢點兒跑》《一生鳥鳴》。還有因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而造成的奇特的想象力,比如《再小的蛇也是一條小河》《小魚替天空刷牙》《黎明被一群鳥兒啄出》。一些寓意深刻的哲理童詩,比如《蟬的一生》《一棵龍爪槐》,也寫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他的很多詩歌都在教孩子們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比如《蟬的一生》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向孩子們解釋了蟬為何叫個不停,夏天被蟬攪擾得不得安寧的孩子讀了這首詩,興許會對蟬這種生命短暫卻無比熱愛光明和陽光的小動物多一分理解和悲憫之心,正是因為“蟬的一生/在地下要生活幾年/在陽光下/也只生活那么幾十天/蟬知道黑暗的黑/蟬知道光明的珍貴”,所以“蟬一見到光明/就如癡如狂地歌唱陽光”,陽光的照耀使得蟬的“生命的成分變了/生命的價值高了/生命里有了黃金的含量”,蟬的鳴叫使得“幾乎所有的人突然醒悟/珍惜在陽光里活著/就是珍惜幸福”。這首詩歌不僅給孩子們科普了蟬為何總在夏天叫個不停這樣一個簡單的生物學知識,也教會孩子們一個人生道理:無論生命長短,我們都應該像蟬那樣活得高貴,活得有質量、有價值,應該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我想起了海子的《活在珍貴的人間》:“活在這珍貴的人間/太陽強烈/水波溫柔/一層層白云覆蓋著/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徹底干凈的黑土塊/活在這珍貴的人間/泥土高濺/撲打面頰/活在這珍貴的人間/人類和植物一樣幸福/愛情和雨水一樣幸福”。他對兒童心理的描繪也非常逼真感人,《畫媽媽》這首詩用內心獨白、動作描寫、夢境書寫等方式展現了一個留守兒童對遠在城里的媽媽深切的思念之情,讀來讓人忍不住落淚。王宜振的童詩為什么寫得那么好,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把捉住了與成人相比,兒童獨有的那種“小小”的感覺,并把這種感受投注在各種物象中,營造了一個個獨屬于兒童的“小”世界。“小花朵”“小風”“小房子”“小魚”“小雪人”“小河”“小小孩”等詞語的使用明顯地體現出了這個特點。他的童詩有的讀來不僅有兒童的諧趣,讓孩子們讀完之后會心一笑,有的讓孩子們讀完可能倍感沉重,因為其中滲進了濃厚的鄉(xiāng)愁和親情,前者代表性的詩作有《石榴娃娃笑了》《風是一個淘氣鬼》《風很幸?!返?后者的代表作有《斗笠》《父親從鄉(xiāng)下來》《高原上的向日葵》等。

        楊輝:

        周公度的《鯨魚來信》,則是一個成年人切近并描繪的孩子的心靈世界。那一個名叫安的孩子,擁有著奇妙的理解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也因此敞開了一個個迥異于現實日常生活的神奇世界。她喜歡做夢,她的夢并非單純是日常思慮的延伸,而是包含著更為復雜的內容。因為她相信“每個人都有一百座島嶼存放今生的夢境”。存放“歡喜的夢,遺憾的夢,渴慕的夢,焦慮的夢,輕松的夢,甜蜜的夢,期待的夢,失望的夢,惶恐的夢,茫然的夢,勇敢的夢,膽怯的夢,失望的夢……”“一個人的心里有多少種微細的情感,就有多少種具體的夢在相待”。她可以如但丁游歷地獄和天堂一般去游歷存放她的夢境的島嶼,體會歡樂和悲傷。那些限制著成年人的時空的阻隔被悉數破除,她可以隨心所欲地去往她渴望了解的任何一個年齡段的夢境,可以自由出入于童話故事原本封閉的世界,讓王子和白雪公主接吻之后才舉行婚禮。她可以改變夢的走向,“逆轉所有自己不喜歡的夢境”。那些夢也不僅是夢啊,它們還可以走進和照亮現實?;蛟S這些夢原本就是如安一般有著很多奇思妙想的孩子的“現實”。她們相信有一個“柜子”,可以容納所有,可以吃飯、睡覺、讀書、烤各種糕點。還有窗外的一株花樹、池塘的所有,一綹蔚藍的天,都可以搬進“柜子”。這“柜子”,實在可以解作足以包羅萬象的孩子的內心世界。安還擁有極大的創(chuàng)造的自由,她可以在鞋盒中種一棵李子樹,讓它結出滿滿的一樹櫻桃。她懂得神奇的做夢的方法,那就是種一棵海棠樹,有了這海棠花樹,“就不用再等待希望中的夢了”,只需要默默地和花樹說句話,“把花瓣壓在枕頭底下,就會迅速抵達夢境島嶼,展開夢境”。還有還有,她可以突破空間的限制,在游泳時不慎嗆水而將一條小鯨魚吞入腹內,她和這條被困的鯨魚時常交流對話,因對方深感孤單而要求她再吞下一條鯨魚做伴,于是,很長一段時間,安就時刻注意著,要為那條腹內的鯨魚尋找一個鯨魚伙伴……

        安還收集了各種花籽,一萬種花的種子放在一萬個玻璃瓶中。一萬個玻璃瓶包含著一朵花由萌發(fā)到衰敗的所有的過程,還包含著音樂的所有的音符,包含著宮殿、草屋、原野、河流、丘陵、森林、戈壁、云霧、飛禽、走獸,天地萬物自然萬象都交匯于此容納于此。還有那些屬人的情感,那些無可避免地生之歡樂和憂傷;那些具體的際遇,那些希望和失望的交織。安的世界是獨立自主的,是圓融無礙的,是揮灑自如的。一切困擾和限制成人世界的規(guī)律和法則,統(tǒng)統(tǒng)沒了原本冰冷的力量。一個人和他生活的世界,從來沒有過如此自然和自由的交往?!饿L魚來信》寫的是孩子的心靈世界,突破的卻是成年人心中的種種牽絆種種窒礙。那些我們曾經熟悉,如今已然陌生的世界的種種可能,包含著巨大的精神成就的力量。這是孩子的詩與真,是我們曾經有過的共通的經驗。這些經驗并未消逝,它們仍然存在于孩子的內心,存在于他們具體的生活世界中,也因這一部《鯨魚來信》,獲得了更為持久的生命力。

        還需要說的是,安的奇幻的世界還是詩意的,有它自己的節(jié)奏和韻律。那些書寫和記錄她世界的文字,也可以讀作未分行的詩。且看他寫《大樹》:一本書上記載:/有一棵樹,樹冠有一千畝地那么大。/安騎著自行車,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總有一天,我要找到它?!?“在樹蔭下,親一個兩斤重的吻?!睂憽读硪粋€花籽收集者》:還有一個安,也收集花籽。/她收集了十二種花的種子。/她看著十二種花的種子盛在透明的玻璃瓶子里。/連著看了十二天。/然后,每天清晨喝一杯清水,吃一顆花籽,連著吃了十二天。/安是有香氣的了。這詩意的,滿懷深情的語言,是安的世界獨有的。似乎也只有這樣的語言,才能打開屬于孩子的幻與夢的世界。這語言如水如夢亦真亦幻,可繁可簡,可虛可實。而這,不就是孩子的心靈世界應有的樣貌嗎。

        未被“鑿破天真”的孩子猶如一顆石榴。沒有人能夠知道“一顆石榴里所有種子的未來”,也沒人能夠替孩子抵擋所有的風雨,讓他(她)“一生平靜而美好”。可是,那些成年人所創(chuàng)造的風景,何嘗不是發(fā)源于孩童時期的奇思妙想。這里或許可以化用柏拉圖的說法,每一個人在降臨人世前,都曾經見過理念充滿的永恒的風光,我們所要做的最大的工夫,便是以類如神賜的迷狂一般的狀態(tài),再度返歸或已忘卻的關于永恒的記憶。如書中所言,“所謂發(fā)明家,就是前世在不同的星系、星球存在過的人。他們的身上、內心、大腦之內依然存在著過去星系、星球的痕跡與記憶罷了。”《鯨魚來信》一如那些儲存夢境的島嶼,正因用心于記錄孩子具有豐沛的想象力,也不乏詩意的精神世界,而包含著動人的意趣,包含著愛和未被湮沒的向無限敞開的豐富的可能?;蛟S在生命中的某一個重要時刻,猶如種子的這些可能茁壯成長并開花結果,還長成一片叢林。而“那碩果累累的時刻”,“多么令人期待啊?!?h4>馬鳳霞:

        作為一個童話作家,小蘭安緹的心里住著一個古靈精怪的頑童和一個單純善良的小女孩,她的作品總能滿足孩子們關于魔怪、仙女、精靈和神魔大戰(zhàn)的所有想象。她筆下的《老姑母的船形別墅》是一座古老又神秘的花園別墅,凡進入別墅的人都必須化裝成童話人物。傳言說,每次聚會后總有一個孩子會被它永遠留下來。

        小學生齊小齊是個“熱飯小師傅”。她的爸爸媽媽各有一份驕人的工作,在各自的工作領域都是至關重要的人物,工作起來連軸轉,下班時間總推遲,節(jié)假日也大多加班不在家。齊小齊放學后常常一個人在家,晚飯的時候,只是取出媽媽事先為她準備好的食物熱一下吃。

        有一天,齊小齊和另外幾個跟她一樣缺乏父母關愛的同學來到這座古老又神秘的花園別墅——老姑母的船型別墅。在那里,齊小齊的同學不幸全部被魔怪扣留,分別變成了一只斷尾巴老鼠、戴耳環(huán)的兔子、寵物狗、一本童話書和一個矮子小武士。齊小齊為了營救他們,騎過會飛的鴕鳥、當過魔怪的影子、變過夜精靈、做過隱形人……歷時8個月,驚心動魄,九死一生。與此同時,一群小魔怪變成了齊小齊和她同學的樣子,冒充他們在山北城木匣小學上學,放學后還跟他們的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竟然沒有一個人發(fā)現其中的破綻。

        最后齊小齊在沒有任何外援的情況下,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看完了一本神奇的童話書,破除了魔怪設在船形別墅的魔咒,救出了她的同學以及其他一些同樣被魔怪扣留的孩子,結果發(fā)現他們也是一群缺少父母關愛的兒童。童話結尾是圓滿溫馨的,但是亦可引發(fā)家長們關于陪伴和家庭教育的思考。

        小蘭安緹的童話故事,不僅有趣、好玩,充滿冒險精神,亦有一種向善向上的力量,讓孩子們在刺激好玩的故事里,汲取成長的營養(yǎng)和力量?!豆媚傅拇蝿e墅》塑造了小學生齊小齊善良、誠懇、執(zhí)著、勇敢、獨立的形象,生動鮮明令人難忘,特別是她偶爾自卑、動輒落淚的缺點,使她看上去更加真實和可愛。全書故事以齊小齊于老姑母船形別墅歷險為線索,運用了童話幻想的藝術手段,虛構出仙境、魔宮和以山北城為代表的人間的三大場景,虛構了往事仙女、夢境仙女、希望仙女、老風神、三精靈、魔王黑罕納奇、預言鳥等眾多奇幻人物,講述了一系列險象環(huán)生又妙趣連連的故事。結構清晰,引人入勝,充滿了童真童趣;同時這本書又深深扎根在現實的土壤,深情關照了城市另類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表達了“陪伴是最平常的愛,也是最珍貴的”的主題,呼吁父母回歸家庭,用心關注孩子,讓他們在愛的陪伴下幸福成長。

        三、現實主義兒童文學中的難度寫作

        王蘇:

        現實主義寫作是百年來中國兒童文學持續(xù)的主流,兒童文學作想要實現思想上和藝術上的突破,離不開現實主義,吳夢川的作品關注現實問題、關注青少年成長,在現實主義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做了持續(xù)而深入的探索。如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賈平凹所評價的,吳夢川的成長小說“凸顯了兒童文學不同于成人文學和成人世界的‘超驗式的、‘脫俗式的人性探秘屬性……有著一種指涉成人世界、表達時代、表達現實的內生文化意蘊?!彼淖髌?“能夠巧妙地將當下青少年成長中的社會問題、文化問題、教育問題進行隱喻式、鏡像式引入,用明顯、精確的故事講述異常復雜的成長沖突和時代議題,使作品獲得震撼人心的主題效果與藝術魅力”。

        吳夢川的新作《魏紫的春天》講述了父母離異的十四歲女孩魏紫,與外婆和小姨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古鎮(zhèn)生活,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結識了同樣孤獨的小男孩青鸞,給她的童年帶來了溫暖和陪伴。后來,魏紫隨母親去城市生活,但溝通相處一直存在問題。在一次灰雀“自殺”事故現場,她認出了童年時的伙伴青鸞,而青鸞卻認不出她了。與此同時,好朋友夕顏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昏迷不醒,魏紫因此自責,并在恐懼與焦慮中養(yǎng)成了吃花的習慣……看似復雜的故事和不斷變化的心緒,在作者筆下卻顯得輕巧靈動。詩性的語言、短句短章的設置讓作品讀起來很有韻味,彌漫著濃濃的文藝氣息和懸疑感。得益于以“我”為視角的敘述,情節(jié)安排收放自如,主線魏紫、青鸞的故事寫得細致入微,輔線夕顏、小姨、媽媽等的故事則甚為收斂,點到為止,卻能讓人體會到文字背后的種種深意。

        《魏紫的春天》是吳夢川“花朵”系列成長體驗小說的第四部,從2011年到2014年,前三部《完美的花朵》《尖叫的海棠》《淡白的古果》相繼出版問世,然后中斷近五年,才有了《魏紫的春天》。五年時間內,吳夢川更多的時間都在沉默,體味著寫作的成長與自身的成長。作為一個低調而內斂的寫作者,吳夢川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有著十分嚴苛的要求,她認為給孩子寫的作品,是人生最初階段接觸的作品,不僅關乎孩子審美趣味的養(yǎng)成,也關乎孩子精神底色的鋪就,容不得半點馬虎,這樣的作品絕不是為了滿足熱鬧和好看,也不能滿足于簡單再現,而是要捕捉時代的黑洞,回應孩子的欣喜、困惑,煩惱,提煉孩子在這個時代的個性特征,積極回應當代兒童文學的時代之問,從而讓作品進入更高的層次。吳夢川沒有當下的世俗與浮躁,而是安安靜靜踏踏實實地寫每一篇文、每一本書。正因為如此,她的作品談不上高產,但是絕對稱得上高質量,每一部都因為其內容的深刻、文筆的優(yōu)美而獲得很好的反響。

        談到創(chuàng)作理念時,吳夢川表示,自己的成長書寫有一個最大的特征,那就是向內的,自外而內,指向內部和核心,喜歡探索人的內心世界、心理世界、精神世界。具有深度成人寫作經驗的她,其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從一開始就摒棄了那種普遍意義上的成人倫理霸權和粗劣的成人理性判斷,而是選擇了頗有難度的青少年成長題材和成長主題,以藝術為切入口展開文本和敘述探索。從《完美的花朵》中酷愛繪畫藝術的少女花木棉,到《尖叫的海棠》中極具音樂天賦的少女裴雨棠,到《淡白的古果》中善于奔跑的女孩淡白,再到新書《魏紫的春天》中三個尋求治愈和救贖的少男少女,吳夢川將視角放在各具特點的少年身上,探索少年成長的內心精神世界,探索成長的各種可能性。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宏大的內在心理架構,整個敘事都依靠細節(jié)和心理活動緩慢而從容地推進,頗具張力。

        這種創(chuàng)作風格在當下兒童成長故事的書寫中是頗具匠心且有意義的,能夠探討更為深邃的成長問題。

        吳夢川作品關注現實,能夠直達人心,讓人動容?!段鹤系拇禾臁分黝}是探索原生家庭對成長的影響,探索暴力對成長的影響,以及如何以溫情消解這個世界的暴力,尤其是家庭生活中的冷暴力。故事里的三個主人公魏紫、青鸞、夕顏,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背景,即問題家庭,這是外部世界帶給他們內心動蕩不安的深層因素。魏紫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五歲時曾被母親暴力體罰并被鎮(zhèn)上的孩子孤立,從此留下陰影,不但性格孤僻,而且心理也有問題,甚至懷疑自己不是親生的孩子;青鸞曾被生母拋棄,跟隨養(yǎng)父長大的他重新回到生母身邊時,人格和記憶就分裂了,不愿與人相處,也不相信任何人;夕顏生活在父母長期冷戰(zhàn)的家庭環(huán)境中,一直盼望能夠從這種冷暴力中解脫出來,但當解脫真正來臨時,她卻不知何去何從……

        當讀者跟隨主人公們的腳步,體會成長的悲喜苦樂時,便會突然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一個因果輪回的死循環(huán)里,從冷漠到冷漠,從暴力到暴力,以冷制冷,以暴制暴。而這一切的化解方法只能靠自己,放棄冷漠,放棄暴力,以溫柔待世界,世界亦溫柔。這種“放下”并不是強加于人的,而是通過成長一步步自我意識的覺醒,沒有人知道一朵花在開放之前,會經歷怎樣的黑暗、孤獨、恐懼,最后才會向這個世界敞開真實的自己。這樣的成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心智情感的成長,而這也正是這部作品最為精彩、最為可貴的地方。

        吳夢川生活在基層,她不僅對孩子的生活十分熟悉了解,也對當前的教育現狀了如指掌,在她的作品中,時時可見自“兒童本位”生發(fā)出的對于現代教育的反思。吳夢川認為,教育的最大問題在于溝通:家長總是關注孩子的衣食住行,卻很少與孩子進行心貼心的交流和溝通;老師只關注孩子的分數,卻很少在孩子心靈深處進行耕耘。這就使孩子的心靈陷入了一種孤獨和冷落,魏紫是這樣,青鸞是這樣,夕顏也是這樣。對于如何化解矛盾,通常家長就會用簡單的暴力,而老師只有簡單的批評——這種簡單的方式往往難以奏效,長期下去會產生難以想象的后果。

        吳夢川清楚地認識到,兒童是兒童文學的表現內容,只有接近兒童現實的兒童觀,才能真正做到兒童本位,使其作品真正抵達兒童的內心。她認為,“兒童本位”的關鍵需要認識到兒童本質的社會性,和生命本質的完整性。認識到兒童的社會性,就要讓人間百態(tài)、冷暖人生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講給孩子聽;認識兒童生命本質的完整性,就要認識到每個孩子內心都有一個大宇宙。在小說的結尾,魏紫的媽媽終于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使魏紫放棄了冷漠,善待他人,善待世界。小說向我們提出了一個發(fā)人深省、耐人思索的社會問題:大人如何介入孩子的成長階段,而孩子又如何將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各種影響吸收和消化,從而轉化成成長的養(yǎng)分和能量。

        李蕓:

        吳夢川的另一部作品《一個人的騎行》以兩位少年的追夢之旅為線索,探討了純真的友誼對一個人的成長所起到的深刻作用。藍天純潔無私地對友人的愛,讓安寧重新找回了童年時期的自己,重獲新生。小說中有兩處讓我動容的地方,一是在安寧即將隨父母離開縣城去大城市生活之際,藍天克制住自己對自行車的向往,沒有主動向爸爸索要自行車,卻讓爸爸裝成圣誕老人打電話給安寧,讓安寧幸福地以為那輛自行車是圣誕老人賜給自己的禮物;二是在安寧出車禍之后,藍天在短時間內通過心靈感應到達醫(yī)院并為其默默祈禱,我覺得這兩段描寫是小說中比較感人肺腑的篇章,向我們展現了少年身上“真善美”的靈魂閃光點。還有一點也讓我印象深刻,就是小說中“云朵”這個人物的設置,作為兩位少年童年時期相遇并在以后很長一段時間內被兩人當成精神寄托的草原之女,她是自由、勇敢、朝氣蓬勃的草原精神的化身,也是兩位少年美好童年的一個象征,但是,小說的結尾很遺憾,兩位少年經過長途跋涉,到大草原之后,并沒有見到這個女孩,原來云朵和她的未婚夫去大城市打工了。這個結局很有深意,一是表明人的童年一旦過去,就再也找不回來了,能找回來的只有人的初心;二是城市的人向往著草原的遼闊,精神的自由,草原(偏僻之地)的人們可能為生計發(fā)愁,不得不出走,人生的悖論呼之欲出。

        于潔茹:

        王曉一的《藍格瑩瑩的彩》也是一部以現實為主的作品,其圍繞陜北高原圪梁村上三個少年鮑榆林,鮑濤,鮑秀秀的生活及成長展開,體現了兒童文學對原有題材的創(chuàng)新處理,為兒童文學傳統(tǒng)提供了“新變”。

        鮑濤非常想念外地打工的父親,但父親不幸墜亡,幸有堅毅的五奶奶,指引他走出傷痛。鮑秀秀因為鮑濤父親出事,決定不再給父親打電話,“無信報平安”。而鮑榆林也經歷了離開家鄉(xiāng)、再次扎根的成長歷程。通過描寫少年們的成長歷程,串聯(lián)起陜北高原人們歷經艱辛但散發(fā)的樸實善意和守望相助精神,描寫了健康,善良的人性。

        另外,小說注目于留守兒童這一特殊人群的生活進行刻畫。孩子們因時代變遷,生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具有時代的代表性意義。尤其是作為線索的鮑榆林一家,爺爺鮑雀幼時吃百家飯,靠說書為生;父親鮑谷苦苦求生,終于站住腳跟;兒子鮑榆林從鄉(xiāng)村進入城市,把一切關系連根拔起再重新塑造??少F的是,小說克服了同類題材的一些問題,努力規(guī)避負向情感,符合少年兒童的閱讀期待。首先,并沒有刻畫留守帶來的畸形心理,而是深入書寫了兒童與父母之間的深切思念,相互理解,展現了家庭生活的脈脈溫情。其次,在生存狀態(tài)書寫上,突出了少年們“窮人孩子早當家”的自立自強、對文化的渴望,帶來向上向善的價值關懷。

        作品語言生動,帶有濃郁的陜北地方特色,運用一系列方言刻畫原汁原味的鄉(xiāng)村兒童生活情境。一些情節(jié)和對話描寫非常幽默,同時又深刻。同時,情節(jié)里融入了陜北說書、信天游等藝術形式。這些形式的運用,并非僅僅指向對文本情節(jié)要素的裝點,而是也代表了陜北高原人物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精神。將信天游代表作《蘭花花》的起興句“蘭格瑩瑩的彩”作為小說標題,同時作為貫穿整部作品的情感脈絡,寓意這高原人們生活的起伏波折,情感蒼涼悲壯、沉郁頓挫而又剛毅奮發(fā),給人以深刻的震撼和獨特的審美感受。同時,信天游的自由與和諧貫穿于小說的情節(jié)節(jié)奏中,小說有一個總的線索,并且前后多次相互呼應,許多細節(jié)的設置回旋復沓,讀來有蕩氣回腸之感。文本通過對民間藝術的筆法節(jié)奏和精神的繼承吸收,使兒童文學以她的“輕”駕馭住了主題意蘊的“重”,達成了情感的和諧交融。但是也因為這種特殊的處理方法,作品較易為成年讀者、專業(yè)讀者所接受,在兒童接受上可能存在隔膜。小說從問題出發(fā),每個人物都力求有代表性,時有理念大于藝術形象塑造的遺憾。另外,未能在有限篇幅內完整刻畫三位少年經歷一系列變化后的心靈成長,人物的成長不夠激勵人。

        四、類型化寫作的多重嘗試和豐碩成果

        張婷:

        盛飛鶴的長篇少年幻想小說《魔鏡里飛出一個我》,依托于當代日常校園生活的描寫,讓作者那奇妙出新的想象落在了實處,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魔幻色彩十足卻并未脫離現實的故事,用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和恰到好處的懸念,吸引著小讀者的目光。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對小主人公林方的形象塑造,這是一個懂得關愛父母、對他人充滿良善之心的小男孩,自邪惡的“假林方”誕生之日起,他就一直站在父母、老師、同學的角度考慮問題,害怕他們知道真相后會傷心難過,便只好放縱“假林方”肆意妄為,自己努力想辦法解決問題,在林方身上,我們看到了許多當代少年身上罕見的責任感,他認為“假林方”從魔鏡中釋放出來,完全是自己的好奇導致的惡果,所以一切后果都得自己承擔,不能麻煩別人,但是好在他以絕佳的品行和優(yōu)良的成績征服了一些“死黨”,有了好朋友的幫助,問題解決起來要容易得多,“人多力量大”“眾人拾柴火焰高”嘛。如果沒有李輝、胡鐵軍、張玉鵬、郭湘韻、呂梅這幾個好朋友的幫助,僅憑他一個人的力量,何時才能教會嬰兒秦小寶說出四十九字的咒語呢?小說中涉及個體生存困境的問題、勇氣和友誼的母題,這些都是文學世界中經久不衰的議題。更難得的是,小說還隱喻著深刻的教育意義——“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面邪惡的魔鏡給小主人公林方以及身邊的人帶來了許多麻煩,卻是一面可以照射出叛逆期男孩不良行為的鏡子,可被孩子們用來反思自己、審視自己。小主人公雖然很優(yōu)秀,但是現實生活中,像“假林方”那樣的孩子可不少見,讓孩子們意識到如果自己像“假林方”一樣就會讓父母、老師、同學討厭、傷心,相信對他們來說,可能會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與《魔鏡》“正義”與“邪惡”的斗爭結構相似,其另外一部作品《原諒我只是智能機器》的現實色彩更加濃厚,《魔鏡》這部小說中,邪惡的代表是虛幻的,而《原諒我只是智能機器》中,邪惡的代表是“真實”存在的“問題少年”,小主人公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從小與智能機器人生活在一起而患上了親情缺失綜合征。不愛學習、待人冷漠、沒有同情心、自私任性、德智體美全面“不發(fā)展”,這種性格缺陷的孩子在當今社會也有很多,作者在小說中對造成這種性格缺陷的背后原因做出了深刻的反思。不同于《魔鏡》中作為正義代表的“真實”人物林方和他的朋友們,《原諒我》中正義的代表卻是一個仿真智能機器人,這個機器人是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模范“少年”,講的還是正義最終戰(zhàn)勝邪惡的故事,前者是正義把邪惡給徹底消滅了,后者是正義感化了邪惡,從此以后,邪惡的問題少年改頭換面,重新做人,和代表正義的仿真智能機器人和平共處。一句話,不管是人還是非人,正義終將戰(zhàn)勝邪惡,邪惡必不能永久存在。

        張軍于2020年出版的“中華少年行”系列兒童文學作品是希望出版社打造的“小飛龍”原創(chuàng)少兒科幻叢書中的典范作品。該系列共五部:《拯救神童》《少年戰(zhàn)神》《追夢之子》《醫(yī)者仁心》《天生我材》,整體敘述思路一致:三個具有穿越時空能力的小主人公(吳迪、藍姿、小狌獸)探秘中華文化中最有正能量的神童往事,并由此將歷史上優(yōu)秀人物的精神加以傳遞。

        從主題意蘊看,該系列作品表現出作者本人強烈的寫作意圖:試圖勾連中華歷史與文化、當下現實生活狀態(tài)以及未來科幻想象的努力。其整體故事敘述脈絡大致為:選取現實生活中性格有進步空間的小學生作對象,少年探秘師及小狌獸(擁有外星先進技術的傳奇小寵獸)與之交流后通過先進科技手段一起穿越回特定時代并與歷史上(尚在年幼時期的)著名人物生活、交流,在尊重歷史推衍的基本規(guī)律與時代文化特質基礎上,感受名垂青史的人物少時已顯露出的可貴精神品質與動手能力,而“問題”少年在此過程中逐步認識到自身問題并主動改正,由此完成探秘目的。從文化意識看,該系列作品有意識地向讀者群體普及中國歷史與文化知識,可以說作者在寫作前就已確定自己的敘述框架不局限于故事情節(jié)的趣味性營構,而努力容納相關歷史文化背景與科技創(chuàng)新思維,如《追夢之子》一篇,小主人公穿越到商鞅時代(通過觀察戶牖、身邊人與自己裝束對比、語言風格、食物特色等判斷,在此過程中對相關文化知識加以鋪陳介紹),而在主人公吳迪想逃離都城的過程中他需要更為細密地考量時代特色,一旦出現破綻就必須終止行動返回現實空間。從教育意義看,該系列作品具有明確的價值觀引領作用。如《追夢之子》中的張?zhí)炖?,從最初的恃才傲物天才少年形象到觀察少年張衡具有卓越創(chuàng)新能力且樂于助人,破金貓死亡案件過程中的沉著冷靜、謙虛好學與不恥下問不斷影響天磊作自我反思,“天磊回想自己的所作所為,突然鼻腔里涌出一股酸楚……陽光下的他身影是那么渺小和單薄,他的自傲自滿自大如同‘釉上染色,徒有其表,華而不實,且有害無利,……必須痛下決心剔除掉。”“天磊怔住了,之前經歷的很多事情宛如光影過隙,而那件必做之事一直在他的腦海中飄蕩——改變自己,做一個像張衡一樣的少年”等等。天磊意識到錯誤后明顯的性格轉化,反映了該系列作品一以貫之的敘述思路,也潛在影響著兒童讀者明辨是非觀念、弘揚寶貴美德等價值思維。

        從形式而言,該系列文本語言淺近直白,多對話性語言描寫,生動反映人物性格,但也不乏生字詞的融入,將生字輔以拼音標識,使文本具有了另一重學習意味。總體而言,該系列文本更針對于低齡兒童閱讀,對于激發(fā)少兒創(chuàng)新思維與想象能力,打破時空觀念約束具有一定啟發(fā)意義;同時文本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歷史知識的容納、對少年性格發(fā)展與成長軌跡的描述具有強烈的教化性,但也因此使文本內在思路不夠流暢,略顯刻意。

        于潔茹:

        馮桂平《獒王歸鄉(xiāng)記》是一部極具民族特色的動物幻想小說。主要情節(jié)是藏區(qū)寺院守護獒犬巴勒占堆被尋獒人偷到拉薩后歷盡艱辛的返鄉(xiāng)歷程。作品以獒王歸家經歷為線索,首先突出了獒王守護家園的責任感、保護同伴的善意與勇氣。獒王形象是一直伴隨情節(jié)發(fā)展而成長的形象,從被迫離開家鄉(xiāng)開始,它放棄絕食的決定,重燃對自由的希望;在無人陪伴的失落、擔憂中學會堅持與從容;在年長獒犬的教導下增長了見識;同時,又在一次次戰(zhàn)斗中增加勇氣,增長智慧,獲得朋友。獒王的成長是通過生命中的大變故促成的,這是一次考驗,也是成長機會。獒王在返鄉(xiāng)途中做出的每次行為選擇都幫助他重新認識自我,為他帶來了成長,且這成長又是深刻感人的,使小讀者們在深切的情感共鳴中春風化雨般地獲得道德認識和道德信念。

        其次,小說借助獒王沿途所遇,展現了動物們多彩的生活選擇,有頓折堅持為王位戰(zhàn)斗到死,有諾布和益西善意指路,有杰布因貪婪犧牲兄弟等。在這些故事里融合動物性和人性,在展現堅持、守護、感恩等主題同時,也兼顧刻畫復雜深刻的精神矛盾。這些矛盾有三個層次,第一是動物行為所寓意的道德對立,如放棄與堅持、貪婪與克制、誘惑與堅定、背叛與忠實。第二是動物與人類的矛盾,人類為了私欲多次欺騙動物,但作為守護獒犬,卻要保護人類。第三是藏地文化背景與其他文化背景的關系。這些矛盾構成了文本的潛在結構,是推進情節(jié)前進的內在動力。這一潛在結構展現不同的價值選擇,通過動物寓言人類社會中多重的倫理指向和價值期許。小說能夠在立足于對動物自身生存法則的揭示的同時,調和動物性與人性,從而勾連出對動物高貴精神的贊許與內在生命尊嚴的守護。

        獒王的歸鄉(xiāng),寓意著重返精神家園的艱辛路途。如同神話中奧德修斯回歸的旅程,家園是一塊信仰圣地,是精神的寄托之所:“當巴村啊,美麗的地方!每天早晨,水霧會從南面升上來。開闊的當巴籠罩在云霧中,就像人間仙境啊。打拉日雪山卻浮在云海之上,猶如世外的銀殿,那是天神的居所?!遍嵬醪粌H依戀故鄉(xiāng),還有守護故鄉(xiāng)的使命感。在使命感的驅使下,學會克服成長中的困難,學會堅守“精神家園”:“當巴村啊,我要回去,不管前途是人類的陰險狡猾和利欲熏心,還是雪山的寒風似劍和雪片如刀,我一定要回去,那里有我忠誠的獒犬,他們尊我為王,我還要帶領他們驅逐狼群?!痹趯Α盎丶摇蹦割}的處理中,在探索與回歸之間,獒王的智慧與堅毅躍然紙上。獒王重尋家園的旅程,也是讀者反思自我、蕩滌精神的過程。這則動物寓言以兒童文學領域特有的題材處理方式重建我們業(yè)已失去的精神家園,包括對人的良知的發(fā)掘和對貪婪、欺騙和猶豫的批判,希冀人能重尋自我,克服虛無,追尋理想。

        小說貫穿充滿藏地民族特色的介紹,在給故事以經驗支撐的同時,給讀者以圣潔而崇高的精神感受,“回到藏地高原家鄉(xiāng)”寓意對民族精神理念和理想民族性格的探求。

        譚旭東:

        李燕的《架花》以傳統(tǒng)非遺為切入點,是一部充滿著陜西風韻的兒童文學作品,它通過三個孩子的視角,講述了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fā)展的動人故事。其不只是回憶童年、回到童年,回望故鄉(xiāng)、流連故鄉(xiāng),還有對童年的詩性化的書寫。

        架花是陜西漢中城固一帶的民間手工藝,也可以叫民間藝術吧,是女性刺繡的一種,很有特點,工藝獨特,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但它不只是簡單的手工藝品,還包含漢中人千百年的審美趣味以及人情風俗。李燕以此為小說的切入點,在講述姬素素、張果兒、莫莉等三個女孩的交往、友誼與矛盾時,把讀者帶到了童年的情境,也帶到了一個具有地域文化風情的生活場景當中。小說的展開和對詩性空間的構建,很有技巧。

        首先,《架花》的故事是從素素一家的搬家開始的,父親因為在工地受傷,腰部損傷嚴重,所以回到漢中老家,在城固小鎮(zhèn)開小店鋪謀生。然后,故事的場景就進入了素素一家居住的小巷子,與素素有著交集的女孩張果兒住在這條小巷,掌握著架花藝術的胡大嬸也住在這里。接著,小說又從小巷不斷回到校園,讓故事在校園與小巷中變換交錯,張果兒、莫莉等女孩依次出現,于是,友誼與矛盾,學習與求藝,等等,都自然地展開了?!都芑ā窋⑹滤囆g的高明處,就在于作者筆墨從容,不枝不蔓,在輕緩而又緊湊的敘述中,把讀者帶進了故事迷宮。成長的困惑、家族的神秘、民間藝術的神奇,還有青春的幻想,以及故鄉(xiāng)風物的古樸等各種元素和內涵,都在小說里得以呈現或表達。

        其次,從創(chuàng)作的初衷看,《架花》有些為“非遺”題材而寫,作者很想用故事來引出關于傳統(tǒng)文化或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但由于用心很專,且文字工于淬煉,為主題寫作反而淡化,詩性的審美表達占了上風。在《架花》里,小鎮(zhèn)的風情、人物的性格、生活的面貌、童年的純真、青春的明媚,都有很好的表現。每一章節(jié),文字都清新、飽滿,有血有肉,充滿著作者虔誠的用心。很值得肯定的是,《架花》里的幾條線索互相交織,姬素素學架花,張果兒學剪紙,女孩的愛好與成長的腳步是同韻的,幾個女孩之間的情感也彌漫著成長的氣息。

        再次,《架花》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我以為最值得欣賞的是,作者不自覺地表現了兒童的自我成長。無論是姬素素、張果兒、莫莉,還是其他幾個小孩子,他們不但有天然的童心和孩子氣,還有可貴的自我成長的智慧。姬素素親歷家庭的變故——父親受傷,心理敏感,但性格倔強,富有責任感。張果兒有剛強、堅定、樸實的一面,而且她有正氣,有判斷力。莫莉雖然有點小心眼兒,但也學會了修正自己。這種對兒童自我成長智慧的呈現,是最有深度的,也是作者最拿得起的寫作資質。

        《架花》還有一個值得肯定的特點,那就是不加修飾的情感表達。無論是姬素素一家人的濃濃親情,還是其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在小說里都自然、真誠。可以說,淳樸的家風、民風和地域風情融為一體,使得小說充滿溫情與善意。這也是作者的價值觀在寫作里的自然體現。

        《架花》是一部值得細細品讀的優(yōu)秀兒童小說,它與一般的兒童校園故事、家庭生活故事相比,多了很多美的、善的、愛的,還有詩意的、文化的質地,為兒童小說創(chuàng)作帶來了一股“詩性的文化”的潮流。

        霍聃:

        劉芳芳的校園題材小說《古里古怪事件簿》系列,充滿幽默、童趣和天真,作為一位資深兒童文學編輯,她洞悉孩子的心理,深諳兒童敘事的規(guī)律。她筆下的故事起伏跌宕,妙趣橫生,小主人公三秒冒失鬼富有幻想,天馬行空,追求美好,歷盡艱辛??此苹恼Q不經,卻有著深厚的現實基礎,令人捧腹又不失溫暖。

        她用天馬行空的幻想和生動曲折的故事在兒童文學類型化創(chuàng)作上不斷嘗試,在少兒科幻創(chuàng)作中也塑造了多個溫暖動人的機器人形象。如《愛的實驗》中,作品從一開始就給了讀者一個懸念——對愛的疑惑。主人公帕克眼中的父親從來都不會說一句溫暖慈愛的話語,而帕克對父親也只有畏懼,似乎沒有任何愛的表達。隨著突然出現的陪伴機器人艾米、追殺爸爸的浩子、森多、機械蟲子、腦芯片、實驗、復活術、冰棺里的媽媽……我漸漸發(fā)現了關于爸爸的,關于媽媽的,關于自己的——愛的機密。

        讀到這里,讀者會以為自己已經找到了“愛的機密”,其實,這個故事并不僅僅是讓讀者去尋找“愛的機密”,而是引發(fā)讀者對愛的思考。在故事的最后,帕克才發(fā)現自己只是一個“替身”——一個機器人。讀完整個故事,我們會發(fā)現,愛的機密里不僅僅有愛,也有矛盾與抗爭,還有寬容與感恩。此外,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是在科技極其發(fā)達的未來,作者似乎又拋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高科技的未來能讓我們找到“愛的機密”嗎?

        小說塑造機械蟲子、腦芯片等多種科幻元素,又把鏡頭聚焦在快節(jié)奏的交鋒和未來感十足的畫面上,可以說既炫且酷,看點十足。

        衡量一部作品的質量的關鍵不在情節(jié),而在情感。而體現情感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作品中怎樣描寫人物的“選擇”。這部小說中,父親的形象如此立體,他陰森可怖,同時也脆弱敏感,他對“假兒子”又愛又恨,在毀掉“假兒子”和復活“真妻子”之間苦苦掙扎。最后,愛超越了一切,父親壯烈的一死,宣告了父愛的偉大,也給這個敢于擔當、忠于情義的男子漢一次最好的正名。

        對感情的尊重,對人性的試探,讓《愛的實驗》更顯出超越一般的溫暖。

        鄢烈山:

        陳倉以雜文隨筆時評散文出道。世紀之交,他以每日寫作一至三篇雜文,每年發(fā)表千余篇雜文的產量引起媒體和讀者廣泛關注,不到十年,成為國內知名的雜文家。2004年開始,陳倉減少雜文隨筆寫作,主攻寓言,在《諷刺與幽默》《雜文月刊》《西安晚報》《潮州日報》《北海晚報》《陜西工人報》等知名報刊和《中國寓言網》等媒體大量發(fā)表寓言作品達17年之久,精品力作較多,其中《不留余地的狼》《三畜賽跑》《磨刀誤了砍柴工》等名篇先后入選中小學教材、教輔材料和年度文選,入選《中國當代哲理寓言精品》和《中國當代微寓言精品》等重要選本。最近五年,他創(chuàng)作的寓言名篇《事緩則圓》《老貓破題》《棄馬種草》《先燒半壺水》《丟失的種子會發(fā)芽》《登高不為比高低》《喜鵲報災情》《虎爪出籠》《帶鑰匙的老虎》《舵手與水手》《禁不如嚇》《擺平就是水平》等名篇被《讀者》《意林》《特別關注》等大刊轉載后產生積極影響力,繼而入選青島出版社《孩子你可以這樣想》系列文選,以及改革開放四十年《民間故事選集》,2017年獲得中國寓言文學“金駱駝獎”創(chuàng)作獎金獎,2018年獲得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民間故事創(chuàng)作“新故事創(chuàng)作”優(yōu)秀作品獎。

        陳倉的寓言視角多維,題材多樣,藝術上承前啟后,熔鑄古今,思想文化上兼收并蓄,中西合璧,尤其注重對古今中外優(yōu)秀傳統(tǒng)寓言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傳承。作者密切關注當下生活的熱點、焦點,共情關切當代人面臨的各種現實緊迫的問題,事理辨析與人文社科知識普及相結合,舉一反三,深入淺出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其寓理于事,夾敘夾議,點到為止,幽默風趣,老少皆宜。老少通吃的故事邏輯,變化多端的句式結構和豐富多彩的語言詞匯,深得先秦諸子敘事,歷代詩詞表達,蘇東坡寓言,《郁離子》和《西游記》等等經典要領。

        陳倉寓言在文本結構創(chuàng)新,文章標題的成語化,警句化凝練方面下了較多功夫。例如,名篇《不留余地的狼》首創(chuàng)層層遞進講故事與發(fā)散思維型眾議復合體結構,滿足了中小學語文教學的“啟發(fā)式教學”需求,贏得教育界好評?!妒戮弰t圓》《棄馬種草》《丟失的種子會發(fā)芽》《老貓破題》等篇章將寓言、小小說、喜劇小品、民間笑話、手機段子、冷幽默等多種文學藝術的表達法融為一體,妙趣橫生。陳倉寓言的標題努力借用諺語俗語俚語格式,化用公理定律名言警句,簡縮使用社會科學定論,為部分精品力作經典化打下良好基礎。

        從發(fā)表作品的數量質量和轉載率看,陳倉的寓言創(chuàng)作依然處于上升期,旺盛期,但感覺有些不足的似乎是:故事細節(jié)描寫功力欠深,對話較多,刻畫不精,文學造像風格不夠獨特,要進一步提高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練就觀察事物目光如炬,刻畫入木三分,文學造像別具一格的硬功夫。另外,長輩講給晚輩的故事,要注意情境,語境,保持平等對話的語態(tài),切忌高高在上。

        五、以精品意識打磨原創(chuàng)繪本的經典

        李坤珊:

        畫家黃麗是一位研究型插畫家,她于2008年出版《安的種子》后,為了更理解兒童觀和圖文敘事,潛心研讀兒童發(fā)展、心理學、圖畫、書、文學和電影等理論書籍。她曾說,創(chuàng)作圖畫書是用文字、圖像、語言和文圖關系去搭建一座內在情感通道,讓讀者進入其中自行感受并建構意義。而構圖和角色的細節(jié),都是為了故事內容和情感的縝密設計。從《安的種子》到外婆家的馬,她一直努力用圖畫搭配文字共創(chuàng)新的意境。

        在新作《外婆家的馬》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她一方面用圖畫輔助文字,呈現祖孫倆生活的場景;另一方面則揣摩小孫子的幻想,用圖畫一步步架構、演繹他豐富的想象世界。換句話說,畫家運用全知觀點的畫面,統(tǒng)整成人的角度和兒童的角度,使現實和想象同時活畫在讀者面前。此外,為了讓圖畫書的結構更緊密、節(jié)奏更分明,作家和畫家合作,調整了部分的文字文本,讓圖像也負起串聯(lián)故事情節(jié)和發(fā)展的任務,以達到文圖間生動的交融。

        書封上,披著紅披風的小男孩騎著白馬奔馳,群馬四腳騰空,襯著滿天彩霞,這“天馬行空”正是孩子天真自由的幻想。白云、彩霞揮灑的天空一直延伸到前環(huán)襯,接下來兩頁,男孩出場,地上的一截竹竿,觸發(fā)了他的想象,他即刻拾起來當馬騎。書名頁(扉頁)畫男孩騎著竹馬,到了外婆家,“和順一門有百?!钡拈T聯(lián),和外婆彎腰迎接他的姿態(tài),顯示祖孫倆和樂融融的關系,至此,連串的畫面已經鋪墊好故事發(fā)生的情境。

        畫家用毛筆白描,勾畫出外婆簡樸的家,畫面上只有男孩和幾樣東西上了顏色,但隨著想象的五匹白馬進到屋里,色彩豐富起來。畫家用白色顏料涂抹馬身,又把身形剪貼一次,造成微微凸起的效果,使馬顯得厚實。馬的造型渾厚勻圓,神似漢代石刻,簡練粗放的線條則勾畫出了馬調皮的神氣,如同孩子一般,畢竟,這群馬是從孩子的想象世界里竄出來的!隨著故事進展,想象的馬以五的倍數增加,對畫家而言,如何布局必定是一大考驗,黃麗采取的辦法是用顏色區(qū)分馬匹,白馬之后,有棕馬、黑馬、紅馬和藍馬,此外,她又運用不同的構圖和視角,一再擴充畫里面的空間,好容納越來越多的馬。

        自從馬群進入外婆家后,左右頁面被分隔開來,左頁畫著外婆和她所處的現實生活,以單純的線條勾勒,右頁則畫出男孩的想象世界,以形與色的組合為主。左右頁對照之下,可以透過色彩和物品間關系的暗示,找出現實與想象的關聯(lián)。隨著男孩沉浸的想象世界不斷擴大,右頁的畫面也越來越滿,甚至延伸到左頁,擠壓著現實空間。

        不過,就在一場歡快、熱鬧的生日晚會之后,舞動的線條、鮮艷的色彩如魔術般消失了,右頁空蕩蕩的,只剩下男孩一人。這時,他第一次認真地望著外婆,左右頁的對比反了過來,外婆所處的空間變大了,色彩鮮明起來,風吹進陽臺,撥動著晾曬的衣物,金色的陽光從戶外灑進室內,平凡的現實世界流淌著詩意,而疲憊的外婆正打著瞌睡。前后兩頁對照,形成一動一靜的戲劇張力,就在這個轉折點,男孩意識到外婆的處境。

        然而,男孩的覺醒并不代表著想象的終結,他開始用自己的想象力幫助外婆解決問題。首先,他拿出竹竿,讓外婆騎他的“馬”去買東西,外婆也由此進入了孫子的想象世界,下一個畫面畫外婆回家,男孩用竹竿幫外婆提菜,他的竹竿有了新用途!接著,男孩邀請外婆進入一棟“大房子”,這個“大房子”是他用晾衣竿、椅子和竹竿搭起的棚子,祖孫倆一起望著四十五匹馬幫忙搬家,晚上,兩人窩進棚子里聊天,他們的世界合在一起了。故事尾聲,小外孫回去了,左頁的白描和右頁的留白顯得特別冷清,呼應著外婆的寂寞和思念,而后,讀者將會發(fā)現故事結尾并非結束,而是另一個白日夢的起頭,想象還可以繼續(xù)……這本書的圖畫具體呈現了故事的虛與實,交代了男孩由現實觸發(fā)想象,再用創(chuàng)意把想象轉化成現實的過程。然而,更動人的是,畫家透過場景氛圍、肢體動作和微妙的表情,傳達出文字里隱含的濃厚親情。外婆表達的疼愛是那一桌子豐盛的飯菜,是忍耐著孫子添出來的麻煩,是那憐愛的表情……而外孫回饋給外婆的,是他創(chuàng)造的一方新天地,使外婆拾回童年的樂趣。

        柯倩華:

        如此想來,為兒童創(chuàng)作的作家、畫家必定是仍然保有想象天賦的人,他們同時具備了成人和兒童的眼光,透過觀察現實,用想象力創(chuàng)作,然后,誠摯地邀請兒童和成人進入他們創(chuàng)造的天地。

        在繪本創(chuàng)作中,她一直秉持著一種匠心,以精品意識耐心打磨著經典,為了畫好《外婆家的馬》,她去西安附近的茂陵(漢武帝墓)?參考大型石雕(如〈馬踏匈奴〉石刻),打磨三年才完成。書中每匹馬的表情、眼神、動作都很鮮活并各有特色,例如:玩魔術方塊的、吃蘋果的、看故事書《馬頭琴》的……兼顧童趣和哲學意味。

        王宜振:

        王粉玲以旺盛的創(chuàng)作熱情和積極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投身于低幼類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中,《來,我們一起來發(fā)呆》是她寫的一本圖畫書。書中描寫的情節(jié)妙趣橫生,令人忍俊不禁。小動物們相約著一起來發(fā)呆,誰動了誰跳嗒嗒舞,可是每一個小動物都遇到了好想動一下的事情:小鳥飛過拉了便便在小老鼠耳朵上,老狼經過差一點吃了小兔子,蝴蝶停在梅花鹿身上的花紋來吸花蜜,蝸牛爬上了青蛙的腳背,野豬的肚子餓得咕咕叫,可是大家都忍著沒動。后來一朵蒲公英飄進了大象的鼻子,結果——

        結果誰動了呢,又是誰給大家跳嗒嗒舞了,意想不到的結局,小動物們開心還是生氣呢……

        繪本語言有趣,短語化的詞特別能引起小朋友的共鳴,全文讀下來,晞晞小朋友記住了“不能動,不能動,千萬不能動”,她饒有興趣地對我說,“媽媽,小老鼠們好有意思啊,它們玩得還有點像1、2、3,木頭人呢——”

        她的作品充滿著新奇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貼近兒童心靈,合乎兒童天性,不僅有利于兒童想象力和幻想力的開發(fā),也有利于培養(yǎng)兒童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力。

        責任編輯:李畑熠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9一区9| 内射人妻视频国内| 免费看泡妞视频app| 亚洲一区sm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av无人区二区| 男女男精品视频网站免费看 | 曰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综合部 | 久久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蜜桃视频永久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网站免费观看| 羞羞色院99精品全部免| 日韩少妇内射免费播放18禁裸乳| 国产成人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无码高潮久久一级一级喷水| 美女被黑人巨大入侵的的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无码专区|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韩有码国产| 无人区一码二码三码四码区 | 日韩成人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日韩综合网| 五十路在线中文字幕在线中文字幕|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有码在线|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精品福利一区| 尤物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乱子伦无码视频专区|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免费视频蜜桃 |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a偷伦|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特黄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对白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成人网站| 草草网站影院白丝内射| 蜜桃一区二区三区自拍视频| 国产不卡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乱xxⅹxx国语对白| 亚洲v日本v欧美v综合v| 熟女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