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倉
熱愛兒童文學,主要有三種機緣:一是因為特別愛孩子;二是陪孩子完成作業(yè),創(chuàng)意“同題作文”;三是經典名著《西游記》的啟示。兒童文學的視角與表達方式非常好,可以靈活表達一些欲言又止的話題。
兒童的世界陽光燦爛,風輕云淡,兒童天真爛漫,天真無邪,充滿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就文學作品的語言文字、角色塑造、故事邏輯、通識道理等四項基本要素而言,優(yōu)秀兒童文學應具備與兒童心智相一致的童心童趣、童言童語、公理常識等等。
兒童文學的故事可能是虛構的,角色多半是抽象的。但是,生活經驗必須真實,道理必須是人間正道,邏輯必須真實可靠。兒童文學的現(xiàn)實效用就是直面當代兒童的成長問題。
文學原創(chuàng)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哲學的貧困、歷史觀的迷茫、價值觀混亂、審美能力匱乏、語言腐敗等等。要寫出好的作品,首先是扎扎實實地學習經典,對標經典;其次是密切關注當下兒童現(xiàn)實緊迫的問題,深刻理解并深切關照當代兒童及其原生家庭的精神困境。
歷史地看,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愛與哀愁,我們的晚輩要面對市場競爭之緊張、焦慮、壓抑之苦,要經歷“升層晉級破圈”之苦。這些現(xiàn)實緊迫的精神痛苦不但需要被認識,被理解,還需要被關懷、被療愈。我的兒童文學寫作的主要目標就是“破題”,幫孩子們破解成長難題。
就寫作的主體與客體關系,主觀方面與客觀方面而言,成人文學是“我手寫我心”,作者所講的故事,都是作者親歷的生活;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是“我手寫娃心”。兒童文學作者如果要達到“直指人心”的境界,必須在理論修養(yǎng)上更深厚,在實踐體驗層面更通透,感知系統(tǒng)更敏銳。
我的童年有三類兒童文學體驗影響到我的人生走向:第一,聽長輩講故事,學會舉一反三編故事;第二,給小伙伴講故事;第三,閱讀小人書,打下堅實的母語基礎。童年時代的兒童文學體驗可謂文學創(chuàng)作的童子功,使我受益匪淺。語言文學基本功的修煉無非“聽說讀寫”四種功夫,作為寫作者,寫作靈感主要來自傾聽、觀察和理解。兒童文學寫作的硬功夫有三:一是全神貫注地耐心傾聽兒童心聲,二是感同身受地知心理解,三是貼近真實地敘述描寫。
兒童文學寫作的難度在于正確理解與精準表達,因此,我花很大功夫去訪問調研,去現(xiàn)場觀察;草稿完成之后,廣泛征求讀者意見,借鑒眾多少兒家長的經驗和感悟。
關于兒童文學的語言尺度,我有三個動態(tài)對標:第一,對標低幼教科書和童書;第二,及時翻閱新版本的《小學生詞典》,參照一下其中的例句;第三,參照廣播電視和網絡上的少兒節(jié)目,對照一下語氣、語態(tài)和語境。說來可悲,當代兒童被迫過早地進入各種競賽的“起跑線”,過早地進入知識智力能力才藝訓練場。一旦上學,童年終止,孩子們不得不面對沒完沒了的“拔河比賽”——校內考試開合競爭,還要認真應對一個又一個高難度的“游泳競賽”(水平考試)、“跳水比賽”(資格考試)、“花樣滑冰”(才藝考試),名目繁多的過關考試嚴重消耗孩子們的精力、情感、注意力和意志力,導致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失眠癥、應激障礙癥和雙相人格障礙癥等等精神心理疾患高發(fā)。作為寫作者,我不得不為了兒童成長中的各種“指定動作”而苦思冥想“破題”之法,又要為兒童的“自選動作”而琢磨世界各國流行的“成長經驗”或“成功學”。為了達到深入淺出,舉一反三的效果,我較多地采用了科普文學的一些敘述方法。
古人云:從小看大,三歲看老。兒童文學會影響到人的一生。古今中外,無論是家庭教育、幼稚園教育,還是基礎教育、潛能開發(fā)、特長培訓,“從娃娃抓起”是一個普遍規(guī)律。兒童文學可謂母語基礎工程、民族精神氣質養(yǎng)成工程、族群習俗修煉工程,寫作者必須精益求精,慎之又慎,高度負責,讓子孫后代從作品中看到一個正直、正氣、智慧、堅韌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