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
鮮食甜玉米新品種閩甜736莖稈粗壯、抗逆性較強、果穗外觀商品性及蒸煮品質優(yōu),2020年通過了福建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適宜在福建省甜玉米種植區(qū)種植。
1.特征特性。該品種從出苗至采收鮮穗春播需83天、秋播需79天。株型半緊湊,株高238~243厘米,穗位高84.9~86.7厘米。果穗長筒形,穗長21.0~21.4 厘米、粗5.4~5.5厘米,禿尖長0.8~1.0厘米,穗行數(shù)17行,行粒數(shù)38粒,黃粒、白軸,籽粒排列整齊,鮮百粒重40.3~40.6克。鮮籽粒皮渣率11.6%,可溶性總糖含量21.9%,還原糖含量14.1%,達到部頒甜玉米標準。高抗大斑病、粗縮病,中抗小斑病、紋枯病,抗銹病、紋枯病、莖腐病,高抗玉米螟。
2.栽培技術要點。盡量選擇肥力高、保墑保肥性好且排灌方便的半沙壤土或壤土地塊栽培。采用時間隔離或空間隔離栽培方式,避免花粉串粉,特別是要防止其他糯玉米或飼用玉米品種的花粉串粉。空間隔離,平原地區(qū)一般隔離距離在500米以上;時間隔離,一般以兩品種的花期隔開20天以上為宜。每畝用種量0.5公斤。一般在3月中下旬春播,7月15日至8月18日秋播。苗齡在二葉一心至三葉一心時移栽,采取單行單株定向移植,株距18 厘米,每畝栽3000株左右。
(摘編自《福建稻麥科技》,福建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 ?李剛 等? ?郵編:35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