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豇11于2020年通過了四川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認定委員會認定。
1.特征特性。該品種為中熟品種,從播種至始收春季需60~65天、秋季約需45 天,全生育期114天左右。植株蔓生,蔓長在4米以上。葉片綠色、中等偏大。主蔓結莢,始花節(jié)位在第4~6節(jié),花淺紫色。嫩莢淺綠色,順直均勻,莢長55~60厘米,單莢重25~30克。豆莢肉厚、脆嫩,蛋白質含量127毫克/公斤,粗纖維含量1.9%,商品性好,泡漬加工性能優(yōu)良。種子腎形,種皮紅褐色。采摘期長,不易早衰。耐根腐病,田間對白粉病、病毒病的抗性強,畝產量2000公斤左右,適宜在四川地區(qū)春、秋季露地栽培。
2.栽培技術要點。四川地區(qū)3—7月均可播種,每畝用種量1.5~2.0公斤。采用高畦栽培、雙行種植,株距40~70厘米,每穴栽3~5株,每畝栽7000~8000株。施足基肥,每畝施有機肥2000公斤、過磷酸鈣50~70公斤、硫酸鉀25公斤、硼肥2公斤。開花前不宜追肥;花后每采收1~2次,每畝追施鉀肥和尿素各5公斤;生長中后期,每畝追施碳酸氫銨5~7公斤,以保證豆莢的商品性與泡漬特性。田間不能積水,及時搭“人”字架引蔓,以利于田間通風、透氣,減少落花、落莢。結莢期重點防治豆莢螟。
(摘編自《中國蔬菜》,四川省成都市農林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向娟 等? ?郵編:6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