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晁艷玲
“平平有6枚郵票,芳芳有10枚郵票,芳芳給平平幾枚郵票,兩人的郵票就變得一樣多?”這類問題是一年級教學中有點難度的問題。題目已知條件中的兩個數(shù)“10”和“6”不是簡單地相減,而是需要將他們的差再進行等分,才能“同樣多”。這類問題常見的還有“上排移動幾個到下排,兩排同樣多”等。一般我們稱之為“差值等分”。幫助學生理解“差值等分”問題,可以安排以下教學活動。
出示題目:平平有6枚郵票,芳芳有10枚郵票,芳芳給平平幾枚郵票,兩人的郵票就變得一樣多?
學生猜測:4枚、2枚。
同桌兩人合作,完成《學習單》。
用圓片表示郵票。
1.畫一畫:第一行(平平)6枚郵票,第二行(芳芳)10枚郵票。
2.圈一圈:芳芳給平平2枚郵票,兩人的郵票就一樣多。
1.學生展示作品。
2.結合學生的作品,教師用PPT動態(tài)演示操作過程。
3.小組討論。
(1)芳芳比平平多4枚郵票,要使兩人的郵票變得一樣多,芳芳需要給平平2枚郵票。為什么芳芳需要給平平2枚郵票,而不是4枚郵票?
(2)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全班匯報交流。
(1)如果把多的4枚郵票全部給平平,平平就會比芳芳多4枚郵票,而不是一樣多。
(2)把芳芳比平平多的郵票分成相等的兩份,把其中的一份給平平,也就是把多的郵票的一半給平平,兩人就變得一樣多。即:較大數(shù)和較小數(shù)相差幾個,移幾個的一半就同樣多。
1.明明比東東多8朵花,明明給東東幾朵花,兩人就一樣多?
2.哥哥給紅紅3個蘋果,兩人的蘋果就一樣多了。原來哥哥的蘋果比紅紅的蘋果多幾個?
3.小白兔給小灰兔2個蘿卜后,它們的蘿卜個數(shù)就相等了,小灰兔原來有3個蘿卜,小白兔原來有幾個蘿卜?
4.第一小組有15本圖書,給第二小組3本后,兩組的圖書就一樣多了。第二小組原來有多少本圖書?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無論是“求較大數(shù)給較小數(shù)多少就一樣多”,還是“求較大數(shù)比較小數(shù)多多少”和“求較大數(shù)或較小數(shù)”,都可以根據(jù)“較大數(shù)和較小數(shù)相差幾個,移幾個的一半就同樣多”來進行思考。
上述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建立數(shù)學模型,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