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佩,常慶龍,崔萍萍,王會華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52)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見的腫瘤,約占全球癌癥發(fā)病率30%[1],作為一種激素依賴性腫瘤,既往研究證實長期暴露于性激素是其高危因素之一。AR是屬于核受體超級家族的類固醇激素活性轉錄因子成員之一,這一組也包括分子構成及內分泌治療相關機制已基本明確的ER和PR,但AR與乳腺癌的相關性仍研究甚少。在已知的研究中,AR在乳腺癌中表達率高達70%-90%,高于ER和PR的表達率,在ER陽性乳腺癌中,AR陽性與更好的預后相關,提示AR可能是反映預后及部分乳腺癌潛在治療靶點[2-3],但與此同時,AR表達也增加了對抗雌激素治療藥物的耐藥性[3],這與Basile D等發(fā)現(xiàn)的AR和ER在乳腺癌細胞系中存在著串擾一致[4],近年來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AR/ER≥2的乳腺癌患者預后較差[5],提示該比值作為新的預測指標的可能性。但該結論是否適用于所有乳腺癌患者尚無定論。為了探究AR/ER比值在ER陽性乳腺癌中的意義,本研究利用回顧性調查,分析AR/ER比值與ER陽性乳腺癌患者病理參數(shù)的相關性,探討該比值在ER陽性乳腺癌中的表達情況及其臨床應用價值。
選取2017年01月01日至2019年10月1日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河南省婦幼保健院)經病理確診且ER陽性的160例非特殊浸潤癌研究對象(如圖1)。納入標準:①經病理確診的女性乳腺癌患者;②腫塊大小均為T1及T2的乳腺癌患者;③患者不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虎懿±碣Y料完整;⑤未接受新輔助治療。排除標準:①男性乳腺癌;②乳腺原位癌及特殊類型乳腺癌;③合并心腦血管等基礎疾病及其他類型惡性腫瘤;④病理資料不完整;⑤初治發(fā)現(xiàn)遠處轉移及行新輔助治療后的患者。所有患者既往免疫組化染色切片重新經由兩位病理醫(yī)師閱片,根據(jù)2015年《ASCO/CAP乳腺激素受體IHC檢測指南》的判定標準判讀為ER陽性表達。
如表1所示,共有ER陽性且AR陽性患者130名,這些患者年齡26歲-86歲,中位年齡為48.5歲;組織學分級Ⅰ級17例,Ⅱ級102例,Ⅲ級11例;病理組織中有癌栓侵犯者20例,未見癌栓侵犯者110例;腫瘤最大徑≤1cm者8例,最大徑在1.1cm-2.0cm者45例,最大徑在2.1cm-3.0cm者47例,最大徑在3.1cm-4.0cm者22例,最大徑在4.1cm-5.0cm者8例;PR陰性者27例,陽性者103例;PR值<20%者39例,PR值≥20%者91例;Ki-67陽性者83例,Ki-67陰性者47例;HER-2陽性43例,HER-2陰性87例;有淋巴結受累45例,無淋巴結受累85例。
1.2.1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對所有非特殊性浸潤癌標本進行免疫組化SP法行ER、PR、AR、Ki-67及HER-2免疫組化染色,試劑及試劑盒均購自上海羅氏公司,已知陽性切片作陽性對照,PBS緩沖液代替一抗作陰性對照。
1.2.2 陽性判定標準
ER、PR、AR以細胞核內出現(xiàn)棕黃色顆粒為陽性細胞,當陽性腫瘤細胞數(shù)>1%時判為陽性。
Ki-67的免疫組化檢測標準:染色細胞核呈棕黃色為陽性細胞,以癌細胞核著色陽性細胞≥20%為陽性。
HER-2 以半定量分級標準判定:0:無著色或≤10%的浸潤癌細胞呈現(xiàn)不完整的、微弱的細胞膜染色;1+:>10%的浸潤癌細胞呈現(xiàn)不完整的、微弱的細胞膜染色;2+:有2種情況,第一種為>10%的浸潤癌細胞呈現(xiàn)弱-中等強度的完整細胞膜染色,第二種為≤10%的浸潤癌細胞呈現(xiàn)強而完整的細胞膜染色;3+:>10%的浸潤癌細胞呈現(xiàn)強、完整且均勻的細胞膜染色。HER-2表達為0、1+時判定為陰性,當HER-2表達為3+時判定為陽性,對于HER-2(2+)的病例需進一步做原位雜交免疫熒光FISH檢測明確有無擴增,無擴增判定為陰性,有擴增判定為陽性。部分免疫組化染色情況如圖2所示。
采用SPSS 21.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臨床資料的描述采用百分比或中位數(shù)。應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截斷值上下與各組臨床病理參數(shù)間相關性,檢驗水準α=0.05,取雙側檢驗。
在160例ER陽性患者中,AR陽性表達率為81.25%(130/160)。如表1所示AR/ER比值與組織學分級、癌栓侵犯、腫瘤大小、PR狀態(tài)、HER-2狀態(tài)、Ki-67狀態(tài)、淋巴結轉移、淋巴結轉移數(shù)目及月經狀態(tài)等臨床病理因素相關(P值均<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與年齡無關(P>0.05)。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AR在乳腺癌中廣泛表達,一項大型研究發(fā)現(xiàn)82%的腫瘤患者中呈AR陽性(≥1%),AR陽性癌癥患者更有可能出現(xiàn)較小的、低分級的腫瘤[6]。本研究中AR陽性率為81.25%(130/160),與該大型研究結果接近。
2014年有學者對AR進行研究,并引入AR/ER比值概念得到結論:AR/ER≥2是乳腺癌的無病生存和疾病特異性生存的獨立預測因子[7];2015年指出AR和AR/ER比值在鑒別乳腺導管原位癌可能復發(fā)或進展為浸潤性乳腺癌方面起著重要作用[8],且在乳腺原位癌手術患者和手術加放療患者中,AR/ER比值預測其復發(fā)或進展為浸潤性癌方面總體準確性分別為92%和80%[9];2018年有研究選取了ER陽性且HER-2陰性乳腺癌進行研究后指出:與AR/ER<2的病例相比,AR/ER≥2的腫瘤表現(xiàn)出更頻繁的轉移淋巴結、更大的體積、更高的組織學分級和更低的PR水平[5]。以上研究均表明了AR/ER比值在預后方面的重要意義。本研究得出的實驗結果支持上述結論。
之前有研究提出ER陰性的乳腺癌中AR表達與HER-2表達呈正相關,ER陽性的乳腺癌中AR的表達與HER-2的表達無關[10-11],同時有學者通過研究AR通路活性發(fā)現(xiàn)AR通路活性與HER-2陽性乳腺癌的AR表達呈正相關,與HER-2陰性乳腺癌的AR表達呈負相關[12]。且AR陽性是HER-2富集的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獨立預后因素[13]。而本研究對于ER陽性的乳腺癌AR/ER比值進行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AR/ER比值與HER-2呈明顯相關,比值較高者多為HER-2陽性患者。
盡管大部分文獻提示AR陽性是ER陽性乳腺癌患者良好預后的象征[14-16]。本研究進一步分析不同HER-2狀態(tài)下的AR/ER比值,發(fā)現(xiàn)HER-2陽性狀態(tài)下,AR/ER比值或許不能反映乳腺癌患者的惡性程度,這與Rahim B提出的“AR在HER-2擴增性乳腺癌中的預后意義似乎要么與生存率無關,要么表明預后較差[3]”結果是類似的,本研究過程中AR/ER比值與HER-2狀態(tài)呈顯著相關可能受ER狀態(tài)影響所致。而在陰性狀態(tài)下該比值與乳腺癌惡性程度有關,以上提示我們AR/ER比值在HER-2陰性狀態(tài)下可能是乳腺癌預后指標之一,同時AR與HER-2作用通路之間的交叉調節(jié)機制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
表1 130例ER+且AR+患者AR/ER截斷值與各臨床素相關性分析
綜上所述:AR/ER比值是預測ER陽性乳腺癌惡性程度的指標,當AR/ER比值≥2時,乳腺癌惡性程度相對較高,患者預后相對較差,但是對于不同HER-2狀態(tài)人群,還應分別對于AR/ER比值意義進行進一步探究,AR/ER比值有望成為乳腺癌預后的新指標之一。